武则天之后,皇帝是唐中宗·李习安。有意思的是,武则天之前的皇帝也是他。李习安和李丹都被毁了。他们第一次成为皇帝是从他们的母亲武则天开始的。武则天的目标是自己当皇帝,生个儿子只是个过渡。他领导了一场龙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王位让给李习安。武则天做了皇帝之后,把皇位传给吴家的人还是李家的人,成了她最纠结的问题。

武则天当皇帝后,是怎样选择了皇位继承人?

武则天当皇帝后,是怎样选择了皇位继承人

为选皇位继承人,武则天伤透脑筋。话说武则天武周革命成功,把国号从唐改成周,封退位的小儿子前皇帝李旦为皇嗣。皇嗣不是皇太子,名不正言不顺。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看到了希望,经常让人在武则天耳朵边吹风自古没有天子以异姓为嗣。狄仁杰等人则劝武则天只有儿子祭祀父母,没听说侄子为姑母立庙的。武则天十分矛盾,论亲疏,儿子比侄子亲,但是立儿子等于还政给李家,自己辛辛苦苦创建的大周朝就一世而绝了。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谁?

直接回答武则天之后是皇帝是唐中宗李显,有意思的是武则天之前的皇帝也是他。下面容我细说高宗死后,太子李显就即位了,但是朝政大权都控制武则天手里,他估计是出于和母亲抗衡的目的,大肆重用自己的妻子娘家的人,先把自己岳父提拔为豫州刺史,有人反对,他口无遮拦说我还要把皇位传给他呢,你管得着吗?武则天当即以这个为借口将他废为庐陵王,并赶出京城。

武则天先立李旦为帝,然后借机自己上位,李旦成为皇嗣。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把皇位传给武家的人还是李家的人成了她最为纠结的问题。她先把李旦改姓武,让他做皇嗣而不是皇太子,就表明了她的犹豫。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这时候非常受武则天喜欢,他就瞄准了接班人的位置,他顺风顺水明显处于优势位置。皇帝的位置能传到李家而不是武家,一个原因是对手太菜。

当时武承嗣先雇佣一批人到皇宫请愿,带头人叫王庆之,武则天很喜欢。就找来岑长倩等一干大臣商量,大家都说不好,武则天并没有听,后来反倒这些大臣一个个倒霉。武承嗣就蹬鼻子上脸让王庆之接二连三去闹,武则天烦了,找来一个叫李德昭的人去收拾他一顿,李德昭是个忠心李家的大臣,就顺手把这个王庆之给打死了。李德昭当时是凤阁侍郎,他对武则天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

陛下身有天下,应当传给子孙作为万代家业,怎么可以让侄子作为后嗣呢!自古以来没有听说侄子当皇帝会给姑姑立庙祭祀的!况且陛下受天皇临终托付,如果将天下交给武承嗣,那天皇得不到祭祀,可要变成饿鬼了。 祭祀在古代是一件大事,姑姑对于侄子都是外人,谁家也不会立牌位供奉姑姑的,武则天不能不考虑。李昭德说侄儿对于姑姑,怎么能比得上儿子对于父亲亲近?儿子还有杀死父亲的,何况侄儿呢!武承嗣既陛下之侄,为亲王,又为宰相,权侔人主,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啊!武则天听从了他的话,就罢免了让武承嗣宰相的位置,任命李昭德为相。

再后来帮助了李家的人就是狄仁杰了。狄仁杰也说太宗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平定天下,传之子孙。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也太违背天意了吧。何况姑侄与母子相比哪个更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子子孙孙会永远祭祀您。要是立侄呢?从古到今,臣没听说过侄儿做天子后在太庙里祭祀姑姑的。

 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鹦鹉,但是两个翅膀都折了,想要飞怎么也飞不起来。武则天就找到狄仁杰,让他解梦。狄仁杰说陛下姓武,鹦鹉就是寓音,两翼便是两子,陛下将二子保全,两翼自然复振了。现在庐陵王还在外面,是不是应该把他接回来呢?  这时候武则天已经七十五岁了,她的心思已经活泛了,这时候偏偏契丹人造反,打出来的口号是何不归我庐陵王?有个叫吉顼的人甚至劝说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给武则天吹枕头风。

由于上述原因,武则天把庐陵王李习安接了回来。但她最终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把皇位传给李家。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武则天看不到别人在他们武家面前嚣张。例如,许骥被逐出宫廷。晚年,武则天最信任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他们诬告杀害她的儿子和女婿,只是因为她的儿子和女儿谈到了两个张兄弟。最后起决定作用的人是宰相张建志。


文章TAG:武则天完了是哪个皇帝  武则天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