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亿年前,蜻蜓有手掌那么大,翅膀的宽度有21厘米长。这是在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现的一种蜻蜓化石,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第二大蜻蜓化石。不仅仅是蜻蜓,很多动物都是这样,比如鲨鱼、鳄鱼、鹦鹉螺、细菌、真菌等。我觉得完全有可能现在,地球上最大的蜻蜓产于中南美洲,学名为Megaloprepuscaeruleata。这只蜻蜓翅膀的展开宽度是19.10厘米。如果是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增大体积完全没问题,但这种方式不一定是增加氧气。

石炭纪为什么会出现巨型蜻蜓和巨型蜈蚣,那时的昆虫体型为什么都很大?

石炭纪号称“巨虫时代”,氧含量升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所谓石炭纪,太高处于28400万—36000万年之前,前后大约延续了6500万年左右的时间。前接泥盆纪,后续二叠纪。石炭纪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陆地面积不断增加,气候非常的温暖,空气非常的湿润。由于植物的大规划演化发展,惊人的蕨类森林直接导致了地球含氧量的持续提升,因此陆地生物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也正是由于含氧量及气候环境的改变,也直接导致了各种大型昆虫的诞生。

石炭纪时期的地球含氧量很可能达到了35%左右的水平,是要明显高于目前地球21%左右的水平的,当然氧含量也不能无限的高,一旦再高,生物可能就会出现氧中毒的情况。石炭纪的各类代表性巨型生物。巨型蜘蛛:大小比人的头部还要大,拥有自己的洞穴,通过蛛丝探索外界及捕猎其它生物。巨型马陆:长度达到了惊人的3米之多,身体外部有着厚厚的盔甲保护,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节肢类动物。

巨型蜻蜓:石炭纪的蜻蜓与今天的蜻蜓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那个时期的蜻蜓翼展超过1米多,比现在的很多大型鸟类都要大。总结:归根结底,石炭纪之所以有大量的巨型昆虫,主要得益于氧含量的升高,另外植被的茂盛也为这些昆虫提供了很好的庇护所及食物来源。因此在地球历史上只有这个时期的昆虫体积非常巨大,后期伴随着地球整体气候及氧含量的变化,各类昆虫也开始逐步向小型化演化了。

为什么以前在农村常见的蟋蟀、蜻蜓、癞蛤蟆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以前在农村常见的蟋蟀蜻蜒癞蛤蟆现在越少了,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你说的对是真的越来越少了,我认为是农田使用的各种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化学成分的吸收东西太多,比如说:各种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等,在农村这几年用量大,都是机械喷药播肥为主,整个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很多昆虫和小动物伤害,无法生存,无法产卵。。

为什么蜻蜓经过几亿年进化,除了个头变小了,其他基本没有变化?

不止蜻蜓,很多动物都是这样,如鲨、鳄、鹦鹉螺、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就像被大自然按下了“暂停”键,几亿年时间未曾改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结构太适合环境了,优势十分明显,没有必要进行改变。生物为什么演化生存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动物的某些身体结构成为生存的障碍。就是说,演化都是被逼的。比如泥盆纪的头甲鱼类,它们厚重的装甲可以在与节肢动物的斗争中提供一些保护,但当鱼类自己演化出超级猎食者后,厚重的头甲便成了影响逃命速度的累赘,于是这一设计渐渐被大多数鱼类抛弃了。

图:长着厚重头甲的邓氏鱼再说人类,我们祖先的双脚曾经长得跟双手一样,趾很长,大脚趾分立于其它四趾,整个脚很灵活,有抓握能力。但气候改变、森林消失后,古猿被迫来到地面,直立行走以获得更好的视野。这时候灵活修长的脚趾和指向内侧的大脚趾便成了“无用设计”,还可能拖慢奔跑速度,于是这些特征慢慢消失,我们的双脚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大自然的经典设计有些动物有着极其经典的身体结构,非常适合某些特定的环境。拥有这种结构就意味着拥有生存的优势。为什么大自然要费心去改变它?例如,鲨鱼有纺锤形的身体,盾状鳞片和裸露的鳃。这些设计经过了5亿年,几亿代人的检验,是最合理的。所有想在水中用很少的能量获得高速的生物,都必须让自己被这种形状所干扰。甚至人类也需要从5亿年前鲨鱼的设计中寻找灵感,完善自己的武器和泳衣。


文章TAG:蜻蜓大规模是为什么  蜻蜓  体型  昆虫  大规模  很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