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什么不“逼宫”到淘宝,向淘宝要抽头。首先,这个问题是错的。苹果并没有屏蔽微信的赞赏功能,只是微信没有接受苹果抽头30%的条件,主动关闭了这个功能,所以不能说屏蔽了。苹果与微信等平台的对抗,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苹果与淘宝之间的小冲突。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考验。

苹果为什么不封杀淘宝?

首先这个问题问得不对,苹果没有封杀微信的赞赏功能,而是微信不接受苹果抽头30%的条件,主动关闭这一功能的,所以谈不上封杀?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换成:苹果为什么不“逼宫”淘宝,也要求向“”淘宝们“抽头呢?先说结论:苹果此次和微信等平台对掐,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苹果和淘宝们对掐的前哨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试探。

就好像美国人(ˇˍˇ)想~办伊朗之前,想试探虚实,就让沙特先“拉黑“一下卡塔尔,看看大家的反应,再决定下一步的打算,好了,就这个问题,大观君帮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一、苹果的规则「3.1.1App内购买」条款明确:「如果您想要在app内解锁特性或功能(解锁方式有:订阅、游戏内货币、游戏关卡、优质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解锁完整版等),则必须使用App内购买,App不得包含指引客户使用非IAP机制进行购买的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用语」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应用内购买?”“应用内购买”(英文叫InAppPurchase)望文生义,显然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个是“应用内”(InApp),一个是“购买”(Purchase)。

“购买”的意义比较直观,是指通过支付价款获得一定的商品或服务,为什么“微信红包”属于应用内转账,但苹果却不能提出对微信红包要求抽成,就是因为微信红包没有对应的“交换品”,不能算作“购买”,至于“应用内”,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应用平台的收入”,比如你购买的是app内的虚拟产品,也就是应用APP自身所提供的产品,比如游戏装备,知识产品等等,就属于“应用内”,但是淘宝或12306平台上所销售的产品(商品和铁路客票),并非淘宝和12306等应用平台所提供的产品,而是商家(淘宝卖家和铁轮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所以虽然是“购买“,但不算“应用内”,因此,苹果无权要求提成货款的30%。

既然如此,那不正好说明苹果无权向淘宝们收钱吗?不急,我们先看一下一则新闻:阿里巴巴公布2016财年全年业绩,3.6万名员工创造1011亿元人民币收入,成为中国人均产能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接下来,我们回答一个问题,淘宝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于什么地方?搜索、广告、店铺装修这些收入属于“应内内”吗?这些收入属于“购买”吗,既然属于“应用内收入”,那好,根据规则,请付钱,

1011亿的收入,哪怕只有10%属于苹果用户,抽取30%的“苹果税”,也有30亿,而这,只是“淘宝”一家平台,不包括其他平台。苹果这一口咬下去,不要太爽哦至于为什么先拿微信开刀?苹果可能原本还不想这么早动手,但看到微信正在搞“小程序”,让苹果也很担心生气,加上微信是弱连接,打赏也不是刚需,就当是“投石问路”吧,

如果京东、淘宝、微信、QQ、百度等APP都不能在苹果手机用了,你还买苹果手机吗?

谢邀…这种问题基本上是不太会发生,而且我们知道即便可能处于冷战甚至热战状态,才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可能禁止行为,一般来看的话,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很难出现这种决裂状态。首先我们来说从两者的地位上来说,显然是国内互联网巨头占据优势,因为软件层面不可替代性更强,相比来说的话,硬件层面的可替代性实在是太强了,也就是说即便国产旗舰手机包括三星的手机,达不到iPhone的绝对水准,但也至少能够接近90%的硬件水平和操作体验,

这种可替代性决定了硬件厂商在与软件巨头的竞争中普遍处于劣势,因为硬件巨头无法从根本上限制所有软件层面对硬件的使用,但软件层面可以选择性地淘汰部分硬件。例如,华为和腾讯此前一直是用户数据争论的焦点。以及腾讯和苹果的竞争,有一点反映出腾讯在这方面其实很强,也就是说如果这些软件厂商不支持iOS,那么iOS就没有优势。


文章TAG:为什么苹果微信淘宝都上不去  淘宝  苹果  微信  封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