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什么样的人愿意看纸质书?纸上的书就像吃饭。他们不仅能传播知识,更是生活和艺术,他们都是热爱生活、尊重感情、珍爱生命、注重礼仪、生活在艺术中、品味思想、有高尚情操的人。电子时代,纸质书还是会有它的一席之地,因为可以放在书架上,有自己的味道,可以“领养”一片我们偶尔抱回来的孤独的叶子。

自媒体时代,还有多少人在坚持读纸质书?

这个无法统计只能估算!但是告诉你,现在就是七八十岁的老大妈,老大爷们都会玩电脑(基本操作),在电脑上打牌,阅读,看视频!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估算,中国13亿人。城市人口占30%,除开5%左右的婴幼儿不会电脑操作,剩余25%的都会电脑简单操作。那么,得出会电脑的人=25%✘13亿人=3.25亿人,我们估算这个会玩电脑的3.25亿人,其中只有5%的学生以及部分习惯纸质书的人,那么得出坚持纸质书籍的人数=3.25亿人✘5%=1625万人。

电子时代,为什么你依然选择读纸张书?

电子时代,纸质书还是会有其位置,因为纸质书可以放在书架上,有自己的味道,能把我们偶尔带回来的一片孤叶“收养”在怀中,我们能抱着纸质书睡觉,枕着它入眠,它还可能做一回红娘为恋人牵线搭桥,纸质书能陪着我们慢慢变老。当今电子书很方便,隐身不占面积,也不用你去掸一掸灰尘之类的,但是它也没有“”形象感”和“人格化”,也就是它不会成为家庭的一部分(家庭的书卷气),不会与我们拥抱亲吻(书看到激动时的互动)。

它更多承担了书的内质(知识和信息传递),但是没有纸质书的外质延展(一本书的外在意义),书不仅仅是看的,还有摆展和收藏以及转赠意义,于是才有书房雅境,有书友雅士。我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更高级的书,来和纸质比较,就电子书而言,我认为它更像营养液,不用买菜买米,省略了煎炒烹炸,打上就是个全营养。然而,它若取代吃饭,恐怕不可能,病人之外谁会不好好吃饭去打营养液。

纸质书就像吃饭,它既能传播知识,书本身就是生活和艺术,看看照片多逼真,怎么还有绘画?就是因为绘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所以不可取代。纸质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处,可以帮助人,装成有文化的样子,某次去一个显得特有文化的地方小坐,见满墙的名著,手欠拿一本,结果拿不动,仔细看居然是装饰性书皮。再联想有些老板或什么人,喜欢房间内放一柜子书,虽然可能一本也不看(可能性),但是依然愿意摆着,

手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升级更新,其功能与信息量日趋宠大,在这个全民皆\

很多人玩手机,但很少有人看纸质书。文明的传承是好事还是坏事?


文章TAG:人为什么读纸质书  纸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