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过去常常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马上,在枕头上,在马桶上”。这只是说要珍惜时间学习,但是我们读的内容并不是碎片化的。我觉得看很多碎片化的信息不一定不好。以偏概全,盲目是碎片化阅读带给我们最糟糕的形象。碎片化的知识最大的危害就是让人变得浅薄自大。其次,碎片化的学习满足了一时的眼前快感,缺乏长期的知识渗透、感染和熏陶。

碎片化知识有什么危害?

碎片化的知识最大的危害是使人浅薄与自大。现在是自媒体时代,随便一点手机屏幕,就能浏览大量的信息,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之中。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为了获得流量,自媒体都不约而同地走上标题党、情绪化的道路上,深刻的、整体的、系统性的思考,被浅薄的情绪化观点所替代。一个观点被分解成无数偏激的小标题,理性的思考成为一个奢侈的事情,

二十多年前,王小波写过一篇《论战与道德》的文章,批判得是在论战(讨论问题)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道德,再以下三滥手段攻击之(王小波说得屎橛子),现在网上讨论问题的状况,仍未有大改观。当有人指出社会存在问题之时,往往会被怀疑动机以及自身的道德水平,《战狼2》大火的时候,有人稍微表达出电影还存在瑕疵,即会被群起而攻之。

碎片化的阅读,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懂得许多,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自己不懂的,读到一段戏说历史,看到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就可全面反对学者早有定论的研究;看到有民间科学家提出引力波(其实是跟物理学上的引力波完全不是一回事),就敢轻视物理权威;看到历史名人的小八卦,就可全面抨击人的成就与研究。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是碎片化阅读带给我们最糟糕的影像,

关于碎片化学习有哪些弊端?

感谢邀请。我是中国教师研修网特聘项目学科专家孙老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关于碎片话学习的弊端我来谈几点看法,一、所看到的信息层面是呈现支离破碎、断层、不系统的知识。往往给人的感觉不是手不释卷、欲罢不能的酣畅淋漓,二、碎片化学习满足了暂时眼前快感,缺少长期的知识浸润、感染和熏陶。暂时的记忆往往不能持久,三、虽然碎片化学习具备了使用手机的操作优势、携带方便,但从掌握全方位的技术和技能上略显不足。

怎么利用碎片化时间?

学习、工作、生活,将我们的时间击成或大或小的块块儿,同样,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儿,也是或大或小的块块儿。碎片化时间,可以是我们在等电梯时、等车时、乘车时、排队办事时、工作的间隙、等场合出现的比较分散的小块儿时间,这些碎片时间,合利用起来,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时间利用率,为我们创造更多价值。

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把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琐碎的事儿,按完成其所需的时间划分为3类,如:①、A类(预计2分钟内可完成的--喝水、回信息、看简短邮件、站起身伸个懒腰…);②、B类(预计5分钟左右可完成的--回电邮、回电话、向同事请教简单问题、查看微信留言,听首歌…);③、C类(预计10分钟左右可完成的--给父母打电话、跟领导汇报工作、和朋友聊聊天…),

阅读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为什么会使人感到浮躁?

我觉得看很多碎片化的信息不好。以前人们的阅读方式多为书报,显得系统而具体。但你想想:如果你只看一两本书来研究某一门知识,如果作者水平不高,内容有偏差,那么你就会被误导,甚至因为作者的狭隘观点而偏激。这种阅读方式,感官刺激单一,印象和效果可能不深刻,甚至缺乏与作者和其他读者的交流。相反,现在的碎片化信息阅读,包括各类微信官方账号、头条、微博、知乎、小视频和直播等。,再加上电视上各种脱口秀和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高等。),可以受到各种感官的刺激,如听觉、视觉、图像、声音、图片、文字等。,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大家的互动,各种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会让人理解的更加深刻。


文章TAG:为什么有碎片化生活  碎片  危害  知识  生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