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男性官方发型堪称古人处理秃顶的发型指导手册。很多人认为古人不剪头发是因为这个,其实不是。因为古人认为剃头不孝,所以不能剃头。只是困扰现代人的秃顶问题。古人好像没这么紧张。▲部分的高,古人的发际线堪忧。关于秃顶古人,西齐美,我们举几个诗人的例子。

古人为什么不剪头发?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所以很多人认为古人因此不会剪头发的,其实不然,古人也是会剪头发的,而且还非常的重视,不同的发式,也代表这身份的不同。从西周到秦朝,全国男子成年之后是必须统一“束发”的,是一种士大夫贵族们的礼仪的象征,也就是后来俗称二十而冠,是周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甚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有一道著名的刑罚“髡(kūn)刑”,就是将犯人的头部所有毛发全部剃光,由此可见当时人们都头发的重视。汉朝时期,有了专门修理头发的行业,在当时儒家文化高度发展时期,修剪头发,使其整洁、顺滑成了遵守孝道的标准之一,到了唐朝,发式的种类达到了几十种,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众多造型美丽的发式引来唐朝诗人和后世文人的由衷赞美。

为什么古代的人好像很少脱发?

谁说古人不脱发?只是困扰现代人的秃顶问题,古人似乎就没有那么紧张,因为古人平时都将头发束起,就算发量不多,也可以四周拢一拢往中间一扎,再不济就先往中间塞一块布团再扎起,显得那个“丸子头”更饱满些,最后,再戴上幞头或者帽子,几乎完美,除了——那逐年后移的发际线!一:深受秃发困扰的古人:关于秃发的古人,西奇妹来举几个诗人的例子吧。

为什么是诗人呢?因为这个群体比较多愁善感,对自己的外貌尤其关注,另外他们都是爱记录(写诗)的好孩子,虽然对于秃发古人常羞于启齿,但从他们诗句的不经意流露中,机智的小妹依然可以找到他们秃了发的蛛丝马迹。▲孙位的《高逸图》,接下来我们分解细看,1.杜甫:随便一写,竟成了古今脱发第一名人。《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春望》是老杜的代表作之一了吧,但我们注意看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什么意思呢?小妹解释一下:“苦啊,我现在的头发更加稀疏了,用手抓抓头发,顿觉稀少短浅,连个发簪也插不住了。”值得注意的是,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45岁,

又过了几年,老杜继续写。《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有时骑猛虎,虚室使仙童,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望云悲轗轲,毕景羡冲融,丧乱形仍役,凄凉信不通。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永作殊方客,残生一老翁。相哀骨可换,亦遣驭清风,写这首诗的诗歌,杜甫52岁。“发少何劳白”,显然头发都没有了,头发白不白也就无所谓了,

▲孙位的《高逸图》局部,这位古人的发际线堪忧。2.白居易:脱发严重影响我颜值!那边老杜正犯愁,这边的白居易也好不到哪里去,《白发》白发知时节,暗与我有期。今朝日阳里,梳落数茎丝,写《白发》的时候,老白正好40岁整,“梳落数茎丝”,他说梳头的时候,头发一大把一大把的掉,特心疼。写完觉得仍旧无法表达心中那无处安放的“头发”,于是继续写,

《白发》雪发随梳落,霜毛绕鬓垂。加添老气味,改变旧容仪,不肯长如漆,无过总作丝。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继续一梳掉一把,可气可悲。我们知道白居易因为苦恋邻家女孩湘灵,直到37岁才结婚,可是40岁的他,毛发似乎就没剩多少了,正是那一年,白居易似乎对“掉发”这件事尤其“看不开”,左一首感叹,右一首感叹。你看,他又写了,

“洗澡”的大衣很宽,还有一根剩腰带,头发也少得没法梳。问问你自己今年是什么日子。现在是春秋时期的四十出头。四十多岁就已经这样了,七十多岁才知道。40岁了,不需要用梳子打理头发了。70岁了还能做什么?嘿。▲部分的高,这个Warawako的发际线令人担忧。时间一长,渐渐的白居易“秃顶”了。我们来读诗吧。《我的小鸡》我的牙齿今天就要掉了,你的牙齿昨天才出生,我的头发正在掉,你的顶髻开始形成。


文章TAG:古人为什么发型  脱发  发型  古人  好像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