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给李彦宏贴上了“创新者”的标签,马云也在电商平台有很大的创新,这是他们被提名或登上的主要原因。《时代》杂志的权威性一直存在,李彦宏对中国互联网的贡献不可磨灭。腾讯天天被骂,赚钱。阿里说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但是线下杀了又有多少人失业?

百度声名狼藉,快被挤出BAT,李彦宏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时代周刊还有权威性吗?

谢邀首先题主这么问,就已经不是很客观了。百度对于中国互联网的价值绝对不低于中国互联网的另外两家,而且我之前也说过,所谓挤出BAT只是单纯的从市值上看的肤浅想法,之所以合称BAT是因为这三家接近垄断了互联网三大入口,即搜索,社交,和购物,这不单单从市值上看的,市值是反应其情况的一种表现,而单纯从市值上看,却很肤浅。

时代周刊的权威性一直都存在,而李彦宏对于中国互联网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就像我们不能因360现在流氓,就忘记的360推翻收费软件消灭大多数病毒的贡献。所以也不能因为百度过去犯了点错误,而忘记百度一直以来带来的便利,腾讯天天被骂,坑钱,阿里说造就了多少就业岗位,但是怼死了线下又让多少人失业呢?互联网都是这个样子,但凡成功,都有些许污点。

百度都要跌出BAT序列了,市值被阿里腾讯甩出快4000亿美金,李彦宏为什么还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李彦宏上了《时代》封面是一回事,《时代》到底说了什么又是一回事。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时代》到底说了什么,《时代》的观点是,在中国进行的大规模创新面对着一个悖论。一方面,公司需要遵守中国的监管制度,在某些程度上拒绝和海外的交流,并且进行深入的本土化,另一方面,不断的、深层次的创新依赖着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全世界的合作。

李彦宏就是这个悖论里一个良好的例子,提李彦宏,提百度部分原因是因为《时代》可以直接和百度以前的竞争对手做对比。《时代》指出,百度宏享有着遵守监管的红利,并且在中国内部活得很滋润,百度也大规模投资创新,尽管现在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处在研发早期。但是在小圈子的创新是有难度的,假设百度的AI成功了,那么AI会大量地取代工作,造成大量民众下岗。

那么然后呢?《时代》指出,解决这么大的问题需要更大、更深入的创新,虽然这样的创新并不一定是百度的职责,但是这样的创新很难在一个本土的小圈圈里实现。这样重大的创新可能需要信息的自动流动和全世界的合作,换言之,这是一篇很多国人都很习惯的文章。介绍一下中国的企业家,指出中国企业家并不是在国际上竞争,而是享有遵守监管的红利,并且指出这种红利是有其很大的商业和政治局限性的,

李彦宏上了时代周刊封面,马云两次被提名,马化腾什么时候能上去?

《时代周刊》为李彦宏贴上了“创新者”的标签,而马云在电商平台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这就是他们被提名或登上的主要原因。李彦宏从2016年喊出了“百度要转型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口号,百度焕发了生机,开始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智能实验室、机器人的等人工智能产品,如今在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方面,百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也是马云、马化腾都比不上的。

马云和马花藤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如娱乐、社交网络、电子商务、金融等行业。马云和马花藤有着相似的战略眼光。无论在什么领域,他们都只是睁着眼睛起步,却不专注于新的领域做出成绩,也不做出什么创新的产品。马做的产品,无论是游戏还是社交软件,模仿的多,创新的少,需要在一些后期的领域有所突破。


文章TAG:为什么时代周刊被撕  周刊  时代  权威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