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介绍了地球接近木星轨道,希望通过弹弓效应加速。因为离木星太近,地球有坠入木星大气层的危险。另一方面,木星是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拥有稠密的气体。如果探测器落入木星大气层,将面临强烈的气体摩擦和大气压力。探测器很难深入木星大气层,得不到多少数据。伽利略还近距离探索了木星和木卫二,获得了木星卫星的珍贵数据。

木星是气态行星,是不是没有实体表面?为什么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但是从种类划分上面来说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即岩质行星和气态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岩质行星,这类行星都有岩石表面,通常质量和体积较小,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属于气态行星,这类行星体积和质量都较大,而且没有岩石表面。比如木星,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体积则是地球的1300多倍,因此也被看作是气态巨行星,它就没有岩石表面,通常我们所讲的木星表面指的是木星大气层中一个大气压的地方,很显然这并不是实质表面,木星内部的气压比这个要高得多,

那么木星为啥没有实体表面呢?根本的原因还是它太大了,大到连氢气氦气都可以吸附,然而宇宙中氢元素和氦元素又最多,木星就吸附了很多这两种元素,特别是氢元素,多到产生的气压可以将下面的氢元素压成液态,因此理论上认为木星大气层的下面应该是液态氢的海洋,而在液态氢的海洋的底部,氢元素又被压成了固态金属状态,所以这里又成了金属氢的世界。

其实木星形成之初和地球也是差不多的,那个时候它也曾经有过岩石表面,但是由于它吸附的物质越来越多,质量和体积也都越来越大,渐渐的可以吸引氢元素,并且越来越多,而氢元素相对于其他元素更轻一些,因此其他元素都倾向于下沉到木星的中心,所以理论上认为木星也是有着一个岩质核心的,其实我们的地球如果质量继续变大也会成为木星那样的气态行星,因为决定星体类别和状态的一般都是它的质量,也就是说它汇聚的物质的多少决定了它是什么样的星球,不仅行星是这样,恒星也是如此。

《流浪地球》中木星捕获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已经越来越稀薄,为什么地球上风速没有变?

据传《流浪地球》在拍摄时,为了减少它在天体和物理专业问题上的“硬伤”,导演特意请来了“中科院的四位科学顾问”,哪四位?没有介绍,这四位“科学顾问”到底是中科院的天体物理学专家呢,还是别的什么人士,或者干脆只是个噱头?我们不得而知。现在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哪怕真的有科学家当顾问,他们也绝不敢挂名,这风险太大(我得承认我没留意制片团队的顾问名单,有看过的请在评论区指正,谢谢),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如果真的要让天体物理学家从真正的科学角度来分析剧本,这电影压根就拍不成。或者,制片人要花多超过数倍的制作成本,故事情节也将脱离原著,这是制片人不可能接受的,《流浪地球》说到底是一部商业科幻大片,并且是必须要一炮打响的科幻大片,它不是一部科普宣传片,它的第一任务是要在有限的投入下赚钱、赚很多钱。

(氦闪前几亿年,太阳会先吞没地球)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观众需要看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吗?显然,最好有科学。观众更需要的是震撼、养眼、有血有肉、扣人心弦。99%的观众不知道太阳氦闪的条件,不知道比邻星附近是否适合居住,不去深究木星俘获地球大气层的效果。如果科学家告诉编剧和导演,氦闪只有在太阳变成红巨星后才会发生,而且不会提前发生,我们至少还有50亿年。100年内,人类掌握氦-3核聚变就很不错了。一万个行星发动机不足以让地球停止转动,因为减速会加强地球磁场,相当于给地球盖了一床看不见的被子,等离子体吹不出去;万米高的行星发动机会吹走地球的大气层;精确计算比邻星的轨道是不可能的,但是计算木星的轨道是不可能的...你觉得这部片子可以怎么拍?(“刹车”导致地核与地壳的角速度差给地球带来巨大的磁场。)木星吸回地球大气层的问题。


文章TAG:木星为什么没有大气层  木星  气态  大气层  行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