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而言,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缺乏强大的大脑,在海洋中,信息难以记录。至于题目“海洋最深处会有智慧生物吗?”,我个人的看法是,为了正确理解这个话题,人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智慧生物,原始观念,为什么每次地球灭绝,海洋中的生物都相对完好。回到正题,关于海洋最深处是否会有智慧生物生活的问题,我认为根据蛟龙号深海探测可以表明,海洋最深处约1200米,这是智慧生物生活活动的自然现象。深海智慧生物的生存可以克服两种特殊的恶劣环境,一是深水的巨大压力,二是黑暗。

为什么海洋里的生物没有进化出文明?

首先我们来比较下文化与文明。文化是自然产生的行为,在一个社团不需要特殊维护,是大家基本可以遵守的规矩。在动物界,文化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同一种鸟,在不同地区的叫声有差别。在猴子群体中,不同的群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喜怒哀乐。人类的语言几乎是与生俱来。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见面比手画脚,连说带比划,只要时间足够长,他们之间就可以实现沟通。

所以,语言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而文明则不同。文明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需要社会团强大的资源来维护。所以文明其实非常脆弱,当资源不足,不是内部崩溃,就是被更强大的外部文明或者灾害消灭。文明被消灭,种族作为一个整体消失,但是文化经常能够被保留下来,成为另外文明的元素。文明的形成需要积累和维护,需要强大的大脑来处理这么复杂的社会结构。

人类大脑看起来是一系列自然因素催化,偶然形成的一种演化模式。大脑实在是耗费能量,在早期自然界中,人类有个硕大的头,其实并没有占据太多优势,早期有很多的人类亚种被自然淘汰了。人类真正强大起来,是7万年前最后这一支智人偶然实现的。和生物演化的几十亿年相比,几万年就是一瞬,并不能代表生物的进化方向。在强力大脑的支撑下,人类可以进行信息积累。

在采集生活阶段,靠着强大的语言和记忆力,代代相传,进展缓慢,但是稳步向前。当六千年前人类开始学会记载信息时,才开始真正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时代。依据指数效应,在几千年之内,人类文明就脱胎换骨。相比较而言,在海洋里生活的动物,缺乏强大的大脑,而且在海洋里,信息很难记录下来。比如章鱼一生中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但是无法一代代积累起来。

为什么有海洋哺乳动物、海洋爬行动物甚至海鸟,却没有陆生鱼类?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这片蔚蓝色的水体拥有极其丰富的资源,滋养了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最壮观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图注:海洋中充满了生命,图片来自网络在生命的演化历史上,那些在陆地上成功的生物类群都出现了重新回到海洋的分支,比如爬行动物中的鱼龙类、蛇颈龙类和沧龙类,哺乳动物中的鲸类、鳍脚类等。图注:蛇颈龙,图片来自网络图注:沧龙,图片来自网络图注:属于鲸类的抹香鲸,图片来自网络图注:属于鳍脚类的海狮,图片来自网络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海鸟及潜鸟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生物。

既然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家族中都有重新入海,并且成为完全海洋生物的类群,为什么没有鱼类能够登上陆地,并且完全适应陆生环境成为陆生生物呢?如果我们仅仅讨论鱼类为什么没有办法在陆地上生存,主要受制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鱼类的呼吸离不开水。我们都知道鱼类是靠鳃从水中呼吸氧气的,而陆生动物是靠肺从空气中直接获取氧气,所以如果鱼类想要到陆地上自由呼吸,它们身上必须有肺!而那些重新回到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依然是以肺来进行呼吸的。

第二,鱼类的身体结构无法上陆。在水中,鱼类依靠鳍来进行运动,其结构已经完美的适应了在水中的生活。鳍可以在水中运动,但是却无法在陆地上自由运动,毕竟在陆地上动物首先要对抗自身的重力,而在水中有浮力的支撑。第三,鱼类的繁殖离不开水。无论是直接产卵还是更高级的卵胎生,鱼类都需要在水中进行繁殖,所以如果鱼类想要登上陆地生存,就必须在整个繁殖过程中摆脱对水的依赖,这需要身体和生理结构的巨大变化。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很多因素制约鱼类在陆地上生活。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鱼类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和短暂活动,如弹涂鱼、非洲肺鱼、攀鲈等。然而,这些鱼仍然不是纯粹的陆地生物。描述:弹涂鱼,图片来自网络描述:非洲肺鱼,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把鱼为什么不能在陆地上生存的问题展开到一个更广的维度,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今天陆地上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都是来自海洋的,它们就是鱼。


文章TAG:为什么海洋里有生物  海洋  海鸟  爬行动物  生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