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相对论中,质量能量会引起时空弯曲,而恒星有质量,所以时空弯曲也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行星的存在会受到干扰。最初可能会形成行星,但由于复杂的引力环境,它们最终会被其中一颗恒星吸收。如果中心恒星太大,周围可能没有多少物质留下,产生的行星数量就会少,反之亦然。

什么恒星产生铁就会死亡?

铁被称为核灰烬,即铁元素就是核裂变和和核聚变的终点,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需要先从结合能讲起。结合能最早在化学中都有所了解,化学中如果想把分子分散成单个原子所需要的能量就叫做化学结合能,把原子核拆成单个核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结合能,把原子核拆成单个核子的过程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相反的,单个核子结合能原子核的过程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

图释:平均结合能曲线所以核反应过程是否能够释放能量关键在于对比原子核拆分和重新组合成原子核这两个过程中,到底是吸收的能量多还是放出的能量多,而铁元素的平均结合能是最大的,即想要将铁原子核参与核反应过程时总是吸收的能量大于放出的能量,所以核反应反应到铁就是终点,无法自持下去。依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也可以解释,重核裂变过程是一个质量亏损的过程,轻核聚变的过程也是个质量亏损的过程,

重核裂变后形成的碎片还可以继续裂变,轻核聚变后形成的碎片还可以继续聚变,但是当裂变和聚变都不可能一直无限制的进行下去,分界线就是铁,因为铁的平均核子质量是最低的,参与核反应后质量不会再继续发生亏损,即无法再继续释能。图释:核子平均质量以上就是“老铁稳”的原因,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所有的恒星都会形成黑洞吗,为什么

黑洞是一种特殊的天体,是由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因为自身引力的原因坍缩成了黑洞宇宙中的任何天体都有寿命,而恒星的结局是由它的质量大小决定的,小质量恒星比如红矮星寿命可达几百亿年,估计能能活到宇宙末日了,像太阳一类的黄矮星寿命只有一百亿年,在生命的末期会因为内部的氢被耗尽而大幅度膨胀变成红巨星。当红巨星再把内部的氦聚变完后,会逐渐把外层气体抛出去行成一个行星状星云,内核则被引力坍缩成一个白矮星,如果这个白矮星的质量达到太阳的1.4倍以上就会继续坍缩成中子星,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太阳的3.2倍以上,就会坍缩成黑洞,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恒星在最后都能变成黑洞,只有大质量恒星才行大质量恒星就是因为自身的引力一步步把自身压缩,最后变成了光都跑不出去的黑洞。一个大质量恒星变为黑洞的全过程:随着恒星慢慢耗尽核聚变的氢和氦,就会被自身的引力强烈压缩,直到让原子核原子核都挤在一起变成白矮星,因为恒星本身的大质量所以白矮星还会进一步压缩,直到原子核也被压碎,电子和质子压到一起变成中子一个个排列在一起,最后变成一茶勺就有几万亿吨重的中子星,

因为大质量恒星变成的中子星质量够大,引力也就够强,最后把中子也给压碎了,中子之后就没有基本粒子可以抵御这种压力了,所以最后所有的物质都被无限的压缩下去,原来的大质量恒星就变成了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黑洞,连每秒三十万公里的光都逃不出黑洞的引力。恒星们因为自身质量的不同,最后的结局也不同,只有大质量恒星才能变成黑洞,

宇宙中是不是所有的恒星都会有相应的行星相伴?并且恒星与行星会以一定比例存在?为什么?

就目前的观测来看,大部分恒星都被行星包围着,但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被行星包围着,没有比例。说白了,行星就是恒星诞生过程中剩下的点点滴滴,最终形成于其周围。行星的数量取决于恒星的形成过程,在比例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现在知道恒星形成于原始星云。在恒星形成过程中,大部分物质聚集在星云核心。恒星形成时,其周围的剩余物质会形成行星,行星的数量取决于剩余物质的多少。


文章TAG:为什么会有恒星  恒星  死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