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民国元年之前的历史事件,时间一直没有确定。据说我国历史上的很多事件,尤其是最近三代的事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确定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都把泰山封禅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就像将军们都想去狼居胥山一样。这些只是标题,属于小家子气,上不了台面。刘聪关注太保刘银,决定做一件大事。

什么古人书法作品很多都在石碑上?

仅从“坚如磐石”、“海枯石烂”、“海誓山盟”这三个形容词中,就能得出为什么古人书法作品多以石碑留(也可为流)传至今的答案。试想,如果把写字的人,特别是字写得好的人,一生写在纸上的作品摞起来,那也得装它几车,可他多是给别人写的或用以生活的或自己留存的。除非其作品落入代代都视为珍品珍藏的或收入馆藏的,绝大多数不早已烧之成灰或弃烂成泥了,

为什么古代王朝都只有200多年历史?

黄炎培曾提出一个“历史周期律”问题,每个王朝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实中国的王朝并不都是二百多年的,最强大的秦朝与隋朝,时间很短,二世而亡,元朝也才不到一百年,二百多年的有西汉、东汉、唐朝、明朝、清朝,其他王朝如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时间都很短促,北宋与南宋加起来三百多年,算是长寿王朝,但是半壁江山。

黄炎培研究这个问题,曾向主席提出过,主席回答解决这个问题就两个字:民主,之前的王朝为什么不能长久,实际上,就是缺少民主两字。政权不是选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打江山坐江山,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循环。刚打下江山时,往往励精图治,开创一个盛世,出现几个名君,随着社会的安定,因为是父传子继,后面的皇帝就越来越追求安逸享受,臣子们也大多演变成贪官污吏,如果碰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那就是农民起义,或外族入侵,进入下一个朝代的循环。

历史上的一些帝王,都熟读史书,明知道没有长生不老,为什么还对长生不老孜孜以求?

古代帝王都熟读史书,这么说好像有些不妥,24史之首的《史记》是汉武帝之时才写好,显然,秦皇汉武是没机会读的,开个玩笑,他们也可以读《史记》的那些参考史书。秦皇汉武如此执着于求仙之道,就是因为一个古老的传说,黄帝,五帝之首,也是大部分中原人的祖宗。他呢,也非常喜欢祭天拜地,比如去泰山封禅这事儿,就是他老人家首创的,

后来,黄帝去世之后,被安葬在桥山,不久桥山崩塌,黄帝的棺木中只剩下佩剑和鞋子。民间传说是黄帝铸鼎成功,被龙接到天庭去了,于是大家伙都说黄帝成仙了,就拿咱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知道做什么事情可以延年益寿,只有能力可及,大多是会尽力而为。不说别的,那些神乎其神的贵的惊人的保健品,不知道骗了多少老人的积蓄,甚至有的如中了魔一般,子女怎么劝都劝不住,

现代骗子常以科学为幌子,欺骗特定需求的人群。何谓特定需求?无非是渴望长命百岁,那么,在古代,也有一群骗子,叫做方士,他们便拿着黄帝这则传说,骗取有特定需求的皇帝。秦始皇如此,汉武帝亦如此,本来他们可以更伟大,然而由于过度痴迷于追寻长生不老,而给自己的人生抹了黑。秦始皇相信方士之言,在国家亟需修生养息之时,贸然发动讨伐匈奴的战争,以致于百姓流离失所,怨声四起;后又深居宫闱,君臣无法沟通,朝堂形同虚设,可以说是为秦朝覆灭埋下了种子,

汉武帝迷信方士,即便是他们的骗术被一次次拆穿后,他仍然不舍得舍弃求仙之道。那些方士为了敛财,充斥皇宫,终于酿成了蛊惑之悲剧,求仙不成,搭上了太子之命,等到行将就木之时,才无奈地把这万里江山交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手中,真是可悲啊!秦皇汉武正是相信了古代传说,或者说是野史,才如此执着地想要成仙。2000多年,400多位皇帝,去泰山封禅的有72位,

他们都把泰山当作一生的追求,就像将军们都想住在狼出没的徐山一样。而且有个规律,皇帝越好,越想去。当然,去泰山参禅是为了能像黄帝一样在那里骑龙上天。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像秦始皇说的,黄帝的统一只有千里之遥,不能和他的丰功伟绩相比。他可以长生不老。他为什么不能长生不老?汉武帝也是这么想的。他还认为自己的疆域比秦朝大得多,包括唐太宗等后来的皇帝。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丰功伟绩远超古人,完全符合升天的条件。


文章TAG:为什么古人都想上历史  孜孜以求  长生不老  古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