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谈亲戚应该是相对的。对比独生子女政策前后,我感觉现在堂兄妹不亲有三个原因。记得小时候大年三十,我求爸爸早点去买鞭炮,我很担心自己的心肺。当年急于抹根,哪一个愿意放下?晚上,我满大街跑,看谁放的鞭炮多。第一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赶紧起床和伴侣约好,挨家挨户拜年,鞠躬问安,等长辈夸我,等一把花生或者两块棒棒糖,然后偷着查半天收入。

什么现在过节越来越没有氛围了?

记得儿时过大年的时候,早早的就央求父亲给买鞭炮,牵心牵肺啊!怎么还没有买来?买了多少?某某某人家早买来放了。千盼万盼擦着年根盼来了,哪个舍得放啊,就两挂鞭,拆散了一个一个放。到了年三十,就没剩几个,到了晚上,满大街跑啊,看谁家放的鞭炮多。捡瞎火儿的鞭炮,就为这我这手还被炸坏过。到了初一早上,那天还黑着呢,就赶紧起来约着伙伴,挨家拜年去了,鞠躬问过年好,等着长辈夸奖,等着给一把花生或者两个糖块,然后偷着查点这半天的收入,

所以说那时候过年是快乐的,盼着赶紧过年。后来,日子逐渐过好了,家家有了电视,尝到了看春晚的愉悦,吃饺子看春晚,就成了一种朝圣了,不可或缺。整整一个月,那种快乐,还不时的与人分享,时代进步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年春节也是匆匆忙忙,春节晚会,也越来越让人失望。慢慢的就对春节的期盼,变成了一种仪式了,有钱了,不敢说天天山珍海味,谁还盼着过年啊!甚至过年成了一种负担。

再没有了过去那种过年的喜庆,平平淡淡,无滋无味。甚至觉得,因此亲情也淡了,失去那种纯朴的乡情味道了,太多的比较,太多的炫耀,太多的虚伪了,人啊!都钻到钱眼里去了,真怀念过去啊!虽然穷一些,但是人心纯朴啊。有时候就感觉疑惑,生活质量提高了,应该更有幸福感啊?可为什么过大年都没有感觉了呢?怪就怪天天过大年啊!,

为什么现在的表兄弟不亲了?

表兄弟,也就是姑家、姨家、舅家的兄弟,大的称表哥,小的叫表弟。要说亲与不亲,应该是相对而言,相对于独生子女政策之前或之后,为什么现在表兄弟不亲了,我感觉有三个原因:一是接触少了,现在的孩子,从小上幼儿园,入学后学习任务很重,除了学校上课,还要补课,星期天节假日都不闲着,与表兄弟接触少,感情也就淡了。不像我们那时候,在农村的表兄弟,大都是邻村,在城镇里的表兄弟,老一辈大都在一个单位,平时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放了学能聚在一起、玩在一起,

那时一个家有好几个孩子,老大结婚就是老二,有时一年有好几个娶亲的,大家自然就聚的多一些。二是压力大了,现在的孩子负担很重,压力很大,上学自不必说。长大成家,一个家好几个老人要照顾,还有孩子要扶养,作为人子,有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责任,作为父母,有对孩子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作为夫妻,有忠诚和宽容的责任。作为朋友,有互相扶持和帮助的责任,

因为有诸多的责任,所以要扎扎实实地去工作,去挣钱,考虑生计的事多了,与表兄弟的联系也会少了,个忙个的,感情自然就不是那么深了。三是离的远了,为了事业,为了生计,多数人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或者工作,天南地北哪都有。如果老一辈人还在一个地方居住,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都回家看望老人,表兄弟还能聚一聚,如果老一辈的人跟着儿女在外生活,表兄弟之间也就只能电话联系,见面的机会很少很少,离的远了,走动少了,表兄弟想亲近也很做到。

有些人为什么怕过节假日?

谢邀,昐节假日怕节假日是许多人切身的体会,尤其是每年春节表现最明显。节假日能与亲人朋友欢聚一起,还有喜庆活动吃好玩好是多么开心的时候,不过节假日伴随着走亲访友礼尚往来,不仅需要大笔开支,还得有充盈的体力精力支持,带来的烦恼也不少。节假日有人欢乐有人愁,儿童孩子最喜欢节假日,他们无忧无愁尽亨欢乐时光,当家人则喜忧掺半,担心腰包掏空了,

目前疫情下,假期是否有必要改变传统观念?


文章TAG:为什么程序化过节  程序化  节假日  过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