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曾经是牙膏厂。当然也不能说八代酷睿出来后英特尔就挤牙膏了。但是,为什么大家一直在说英特尔挤牙膏?看看现在的笔记本续航和性能,还是觉得挤牙膏只能说要求太高了。相比之前没有这种处理单元,也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为什么有人说intel是“牙膏厂”?

把英特尔形容成牙膏厂是因为我们平常挤牙膏每一次都是挤一点,而英特尔前几年仗着酷睿CPU的强势地位,虽然保持一年更新一代的节奏,但是每一次更新的进步都非常小,最典型的就是从酷睿2000系列到酷睿7000系列这几年,几乎每一代之间的性能提升都不足5%,这和十多年前的电脑CPU进步速度来看简直就是乌龟速度。

研发CPU毕竟是一个非常耗费财力物力的工作,英特尔作为一家企业也想控制成本,所以在AMD这个竞争对手不给力的情况下就会降低研发CPU的进度,每一代产品一点一点的提升,价格保持稳定,这样才可以把利润最大化,所以用户都看清了英特尔的做法,把其称之为“牙膏厂”也是非常确切的,不过也因此导致了多年前的英特尔CPU根本用不着升级,

为什么因特尔被叫做“牙膏厂”?

曾经Intel并不是一个牙膏厂,当然现在第八代酷睿出来之后也不能说是Intel挤牙膏了,然而为啥大家都对Intel挤牙膏这事一直说个不停呢?其实在第二代酷睿处理器出来之前大家都不会觉得Intel在挤牙膏,因为2006年Intel的Core2Duo处理器出来的时候简直是划时代的产品,功耗温度齐降性能大升,弄得当年还意气风发的AMD措手不及,随后Core2Quad虽然被嘲讽是胶水四核,不过性能还是有实质性能的增长的,接下来Corei7登场,Nehalem架构是原生四核,把内存控制器整合到CPU内部大幅增加了内存带宽,超线程技术的回归让CPU多线程暴涨,随后的第二代酷睿SandyBridge真正的把CPU与GPU融合到一起,CPU频率与性能也有明显提升。

然而接下来才是被大家说它挤牙膏的原因,在2006年Intel提出了Tick-Tock战略,其中Tick是指工艺升级,Tock则是架构升级,二者轮流交替,两年为一个周期,其实到第四代酷睿Haswell架构都是这样走的,然而到了14nm这个节点Intel卡住了,14nm当年难产,结果就变成了制程-架构-优化这样的三步走战略,现在的10nm也难产,Intel的14nm可能还要撑很久,

而且在第二代酷睿之后Intel的处理器每代同频性能相差很少,主流处理器的规格也一直是四核八线程,所以整体性能差距很少,隔代性能差不基本不超过10%,从第一代的Corei7-870到Corei7-7700K,差了7年然而4GHz同频性能也就差了36%,这样的提升太少了。酷睿一代到七代Corei7规格一览,清一色四核八线程不过现在第八代酷睿Intel开始堆积核心了,从之前的四核升级到了六核,性能暴涨,据说下一代会进一步升级到八核,这下子终于不挤牙膏了,其实大家回看下Intel在挤牙膏的这段时间,正好是AMD萎靡不振的时期,而第八代酷睿明显是被AMDRyzen逼出了的,很明显没像样的对手Intel放慢了手脚慢慢玩,对手起来后才加快了步伐,

英特尔的酷睿处理器更新至第十代,都说这是挤牙膏战略,为什么跑分还比3年前激增了10倍?

我们通常说的英特尔挤牙膏主要是在2010-2017年。这段时间英特尔的CPU最高端i7基本维持4核8线程规格,架构没有实质性变化。单核性能每一代提升不到5%。这种挤牙膏策略一直持续到2017年第七代酷睿处理器。当然,英特尔这么做的重要原因是AMD没有给力。然而,随着AMD在2017年发布新架构的锐龙处理器,核心数量的大幅增加导致英特尔第7代核心的多核性能明显滞后,导致英特尔急需增加核心数量。8代核一举增加了两个物理核,虽然单核性能提升还是不明显,但是核数增加后多核性能提升明显,综合跑分当然也会提升。


文章TAG:为什么说因特尔挤牙膏  特尔  牙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