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采用固定标签评价乘客,能否确保安全?

对于该问题,编辑认为:近日,顺风车乘客遇害的事故引发网约车管理的讨论。在事故发生之前,人们对网约车与顺风车的认识模糊。网约车和顺风车概念不同,网约车基本上是“互联网 ”的出租车,司机通常是职业或半职业的;而顺风车更像是民间的互助服务,平台在其中仅起中介作用,对司机的门槛要求更低,顺风车主也多为非职业司机。

由于顺风车的中介作用,其风险也高于网约车。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平台需承担承运人责任,而顺风车却是例外,仅是由各地政府自行探索。顺风车是一种新型的民间“共享经济”模式,更接近于C2C的关系,而非B2C的关系。顺风车所提供的服务具有高度的自愿性,平台不会强制要求车主来单必接,同时还为了提高车主接单的积极性而增设了双向评价,使车主能事先了解乘客,甚至是凭此“挑选”想接的乘客。

因而低门槛、民间化、个人化,顺风车有意无意增添了社交化的属性。对于采用固定标签来评价乘客的建议,有一定的弊端。由于固定标签不够自由,有些负面特点无法覆盖到,如乘客脚臭、酒味大、话痨等困扰司机的内容可能有被指出的必要。但“穿丝袜易走光”这种存在着性意味的描述则不会赫然出现在评价界面上。相对来说,网约车和顺风车能依赖平台的信息化程度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在制度设计上降低了司机行凶的风险。


文章TAG:滴滴顺风车回来了  顺风车标签如何添加  滴滴  顺风车  回来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