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个人信息泄露?

你是否经常收到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你是否遇到诈骗中奖信息?那么很不幸,你的信息已经被泄露了。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隐私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和网络行为信息等。人为倒卖信息、手机泄露、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

不管我们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个人信息已经悄悄泄露。《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采访获悉,目前信息安全“黑洞门"已经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网站攻击与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用户隐私和权益遭到侵害,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甚至流向他国,不仅是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从某漏洞响应平台上收录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已知漏洞就可导致23.6亿条隐私信息泄露,包括个人隐私信息、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商业机密信息等。

导致大量数据泄露的最主要来源是:互联网网站、游戏以及录入了大量身份信息的政府系统。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这个数据意味着,我们几乎每一个上网的人,自己的信息都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窃取甚至利用。”泄露途径研究发现,人为倒卖信息、手机泄露、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

一是人为因素,即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据《北京晚报》报道,2015年3月份,6名在京的教育培训机构员工因非法买卖大量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总计多达200余万条,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当庭受审并认罪。被告人之一杨某高中文化,今年25岁,从内蒙古鄂伦春来京打工。据他称,2011年他到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上班,发现公司掌握大量家长信息,就偷偷拷贝了一些准备出售。

杨某先后在至少3家此类机构干过,获取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总计200多万条。杨某在网上分批出售信息,共获利1万余元,平均每条信息5厘钱。另一名被告徐某,今年37岁,硕士文化,因2011年创业开公司需招收学员,正好收到一条称有学生家长数据的短信,经联系后,便花了2000元从杨某手中获取了理工大附属小学等海淀7所小学学生家长的信息。

之后他找短信代发公司,以每条5分钱大批量群发垃圾短信,每年能增加25%的招生量。同时,他加价到2万元的价格将部分信息卖给同行。二是通过手机泄露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手机中了木马;使用了黑客的钓鱼WiFi,或者是自家WiFi被蹭网;手机云服务账号被盗(弱密码或撞库或服务商漏洞等各种方式);拥有隐私权限的APP厂商服务器被黑客拖库;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了钓鱼网站,导致重要的账号密码泄露;使用了恶意充电宝等黑客攻击设备;GSM制式网络被黑客监听短信。

三是电脑感染了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网民在享受互联网来的便利、快捷功能的同时,不经意间感染了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隐私、重要信息泄露。如轻信假淘宝、假机票等购物被骗。四是攻击者利用网站漏洞,入侵了保存信息的数据库。从2014年网站安全的攻防实践来看,网站攻击与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网站安全直接关系到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商业机密、财产安全等数据。攻击者入侵网站后,一般会篡改网站内容,植入黑词黑链;二是植入后门程序,达到控制网站或网站服务器的目的;三是通过其他方式骗取管理员权限,进而控制网站或进行拖库。2011年至今,约有总计11.2167亿用户信息数据因网站遭遇拖库和撞库等原因被泄露。

防止泄露公共场合WiFi不要随意链接,更不要使用这样的无线网进行网购等活动。如果确实有必要,最后使用自己手机的3G或者4G网络。手机、电脑等都需要安装安全软件,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对木马程序的扫描,尤其在使用重要账号密码前。每周定期进行一次病毒查杀,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也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不同网站最好设置不同的密码。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尽量不要使用“记住密码”模式,上网后注意个人使用记录。到正规网站购物。查看消息或者浏览视频时,一定要去正规的网站,有时安装了杀毒软件,也不能保证电脑不会感染病毒。尤其是购物的时候,会涉及到网上支付,使用正规且有保障的网站,安全系数更高。

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不随意接收或打开陌生邮件,打开邮箱,看到陌生人发来的邮件千万不能轻易打开,尤其是看到中奖或者是奖品认领等带有诱惑性信息的内容。在处理快递单、各种账单和交通票据时,最好先涂抹掉个人信息部分再丢弃,或者集中起来定时统一销毁。网购东西填写的地址可以考虑填写单位的地址,让快递员将商品送到单位,而不要送到住宅,特别是单身女性尤其要注意。

在使用公共网络工具时,下线要先清理痕迹。如到复印店打印材料,打印完毕后要确保退出邮箱,有QQ号码的,退出时要更改登录区设置有“记住密码”的电脑设置。在上网评论朋友微博、日志、图片时,不要随意留下朋友的个人信息,更不要故意公布他人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留电话号码,数字之间可以用“-”隔开,避免被搜索引擎搜到。

如何看待facebook数据信息再次泄露?

九月底有消息传出,facebook的用户信息被泄露,起因是有黑客利用相关安全漏洞窃取了用户信息。消息一经爆出,facebook 的股价便应声下跌。facebook用户信息遭到泄露不是第一次了,就在今年三月份,该公司就被爆出有用户信息遭到窃取,当时该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还曾登报道歉,以表对用户的歉意。当时的facebook可谓是四面楚歌,既面临美国监管部门的质询,同时又必须对欧盟监管部门有一个说法。

扎克伯格当时对用户安全信息泄露充满歉意,并表示会认真保护用户的信息。然而刚过半年,facebook由被爆出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自然令人震惊。就此次来看,该公司能否保护用户的数据信息的能力再次遭到质疑。无疑,就此次爆发的数据泄露来说,facebook的信任度和形象会在用户心中打一个折扣。一个国际性公司,想获取用户的信任很难,想失信于用户很容易。

就这次事件而言,接下来facebook应该还会接受较为严厉的质询,包括监管部门和用户。毕竟该公司的用户数十亿,若缺乏保护用户数据信息的能力,则是极为不安全的。在数据信息时代,类似于facebook 的社交平台上可以较为形象的展现出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等,若是这样庞大的信息丢失,后果肯定是不堪设想的。

其实,facebook之所以接二连三出现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一方面是受到外界例如黑客攻击的影响,更核心的原因是自身安全系统的缺陷。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涵盖这数十亿用户信息的公司,不能对安全问题采取消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项只付出而不获取收益的行为。其实,安全问题在平时看起来不产生直接利润,但是当出现问题时,造成的直接损失会非常大。

你如何看待个人信息严重泄露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吗?

谢谢邀请!作为大数据领域的一名研发人员,看到这个问题一定要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把大数据关注的问题、大数据研究的方向以及大数据产生的价值跟广大头条的朋友做一个交流。关注我的朋友应该了解,我在头条上回答了不少关于大数据的问题,也写了一些关于大数据的科普文章,这些内容多是从大数据技术角度出发的,今天我将从社会角度出发来描述一下大数据。

首先,就个人信息泄漏的问题并不是大数据时代才有的,这是一个信息管理方面的顽疾,国家也三令五申注重数据安全的防护,保障老百姓的信息数据安全。但是数据的价值在当下社会已经形成了共识,有价值自然就会有人觊觎,所以信息数据的安全必须是技术手段加法律手段的联合使用,让想泄漏信息的人不能做、不敢做、不会做。大数据的出现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大数据不仅涉及到数据的存储、分析、呈现,当然也涉及到数据的安全、隐私防护等内容,大数据技术体系中,数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在数据的防护上、灾难恢复等方面做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次,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突破,目前大数据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产品走进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其中有一些智能化产品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助手,这些可喜变化的背后都有大数据的助力。数据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方面,数据的价值将随着数据维度的升高越来越高。

最后,大数据目前正处在研发、使用的初期,很多关于大数据的应用、分析还处在探索阶段,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也需要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而做出一些调整,这都需要我们广大群众的参与、监督、指导和建议,大数据是我们全人类的数据,并不是某个组织机构、公司的私有财产。相信未来的大数据将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大数据也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力。

长沙破获特大信息泄露案,面对第三方的催收,信息是否被泄露了?

除了上述问题外,现在一直有个困扰我的问题就是,催收人员如何获得的我在平台预留电话之外的手机号码,而且还非常精准,让人不禁想问莫不是移动和电信公司将我实名制的手机号码信息全泄露了?因为有的手机号我从来就没在各个平台使用过,但是催收却了如指掌。这些事情压根不敢细想,太恐怖了,我们就跟个穿着皇帝新衣的透明人一样[石化][石化][石化]。

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对此,你如何看待?

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民 众的担忧。 买了新车的朋友经常接到电话推销保险; 孕妇也经常接到孕婴产品销售商的问候电话; 买了新房钥匙还没到手, 装修公司就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装修。严重的,一觉醒来百万存款消失 ; 网银交易刷卡 , 账户口令被盗 ; 知名网站发生“泄密门”,600万网民密 码丢失,信息买卖、信息诈骗 , 利用个人信息打开的一个个犯罪“黑洞”正在侵蚀着人们 的安全底线。

信息泄露已经成为影响亿万群众生活的新的民生问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信息泄露问题正在被社会名界越来越关注。 中国已开始探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的有效途径。 2012年 4月 5日 , 工 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透露 《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 南》目前正在国家标准委进行最后的技术审批 , 预计上半年正式出台。

记者从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地采访时了解到 , 一些地方在保护个人信息方 面进行了诸多探索。 不少专家学者呼吁 , 我国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 以法律捍卫公民的 信息权。 从更大的背景看 , 中国保护个人信息权的努力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探索保护公民信息权 利活动的一部分 , 具有深远的意义。 尽管要解决的难题还很多 , 目前的保护措施也还处于试验 阶段 。


文章TAG:个人信息泄露如何声明  如何看待信息泄露  个人  信息  泄露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