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这种骗术披上了更难分辨的外衣,不用说普通大众,甚至有大学生、教授、公务员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较之一般的金融诈骗,“庞氏骗局”受害者更多,影响面更广,危害程度更深,隐蔽性更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一般而言,这些骗局都有以下一些特征:1. 高收益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这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发言。高收益是很多诈骗公司用来蛊惑投资者的常用手段,所以从事金融投资交易,必须铭记一条准则:高收益高风险,没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以保证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还没有风险的。

2. 金字塔骗局金字塔骗局同样是很常见的套路,金字塔结构就是先根据会员的投资金额进行分级,然后会员再通过发展下线获得一定比例的奖金,层级不同,奖励金额也不同。 3. 借新债还旧债利用下一个人的资金补足上一个人的收益,击鼓传花。由于根本无法实现承诺的投资回报,因此对于老客户的投资回报,只能依靠新客户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

这对“庞氏骗局”的资金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骗子们总是力图扩大客户的范围,拓宽吸收资金的规模,以获得资金腾挪回补的足够空间。大多数骗子从不拒绝新增资金的加入,因为蛋糕做大了,不仅攫取的利益更为可观,而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大为降低,骗局持续的时间可大大延长。 其实很多人明知是骗局,但没有抵挡住“低投入、高回报”的诱惑,一直在自欺欺人,亦或不舍得自己已经投进去的钱,而选择变本加厉拉身边人下水,通过下线的新投资来维持自己的收益。

这些庞氏骗局的画皮并不那么别致,只是太多的人利令智昏,被欲望蒙住了眼睛,即使将信将疑,在动人的诱惑之下,往往也心甘情愿当了那只扑火的飞蛾。揭开它的层层内幕,它在本质上很像一座金字塔,但是又没有哪位庞氏先生来策划这一切,其实成千上万的人都参与了其中一点点。 所以,不要以为你站在这个金字塔顶端,其实你只是底层的垒土。

这个世上没有无源之水,也没有不劳而获的财富。面对巨大的诱惑,更需要谨慎的心态,否则,“你盯着他给你的利息,他盯着你的本金”。在这里提醒大家谨记: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在投资理财中,绝对没有高收益零风险的说法。所以,保持学习的心态,是提高理财技能的唯一方法。剩下的就是要有一颗对市场敬畏的心。仅此而以 ..........!。

乐视控股是一个庞氏骗局吗?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诈骗的统称,基本方法是利用后来投资人的钱为之前投资人分红,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骗取更多的投资。庞氏骗局有两大特征:第一,自身没有赚钱的业务或者资产。如果严格按照这个定义,大部分巨额融资但没有盈利的独角兽,都可以划归到庞氏骗局的范畴,因为它们自身往往也没有赚钱的业务或者资产。第二,通过让小部分投资人获益而制造口碑,从而圈来更多投资人的钱,并让大部分投资人最终赔钱。

这两个看似严谨的标准其实并不是绝对,中间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许多独角兽没有被判定成为庞氏骗局的原因并不是非常明确,谁也不好说它到底是不是一场旁氏骗局,乐视控股是否为庞氏骗局在此并不能给出绝对的答案,在此摆出一些事实,让大家自己去评判。乐视在2015年至2016年之间跨度之大和圈钱速度令人咋舌,覆盖影视、体育、视频、电视、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在惊人的速度中使用了眼花缭乱的金融手段,如可转债、IPO及增发、卖老股、股权质押行借款、私募及PIPE、大力降低资金流出周转速度等。

什么是庞氏骗局?著名的案例有哪些

庞氏骗局就是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用新投资者的钱去支付老投资者的利息和短期回报,制造出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庞氏骗局的实质是资金流的时间游戏。全球范围内最著名的案例是纳斯达克交易所前主席麦道夫的金融诈骗案,国内比较著名的有E租宝、善心汇、云联惠等。历史上存续时间最久的庞氏骗局:麦道夫金融诈骗案麦道夫是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前主席,他可谓是真正的“庞氏天才”,他的庞氏骗局居然持续了20年!20世纪80年代,麦道夫成立了一只私募基金,由于真正进行股票交易之后达不到对客户承诺的收益,他觉得很丢脸,于是转念就决定干脆就不交易,改成庞氏骗局应该更“靠谱”。

然后他通过缜密的计算,发现只要把年化收益率维持在10%左右,就可以保证资金池永不枯竭。于是这场资金流的时间游戏就被他严格的控制住每年只流出15%以内,同时又因为他能保证每年都有稳定的收益,所以又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投入。就这样“抓大放小”,人们又出于对主席的信任,他的这只基金就这么运作了20年。直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那些投资人不得不向麦道夫大额赎回本金,麦道夫遭遇了挤兑危机,这才把庞氏骗局的本质给暴露了出来。

麦道夫20年间总共诈骗了500亿美元,最后被判刑150年。国内的著名案例1. E租宝E租宝效仿国外搭建了一个P2P平台,P2P是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但其实国外的P2P仅仅是作为一个中介机构,一个信息平台,帮助资金的借贷双方进行需求匹配。但是E租宝并不单纯,E租宝本身并没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放收益的资格,但它就是骗取了广大客户的存款,假装匹配给有需求的借款方,实际上资金都在自己手上,然后再回报一定的高收益。

其实收益并不是资金运作的结果,只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后来E租宝暴雷了,人们才知道真相。E租宝骗取的投资款,一部分用于返还早期投资者的本金及利息,一部分用于收购线下门店以吸纳更多新的投资者,还有一部分转到海外进行非法交易。几乎所有的P2P平台都是这样的庞氏骗局,否则在短期内也无法实现对客户承诺的高回报。

所以现在P2P基本上都被打击掉了,因为这种业务模式注定了要想高回报只能是庞氏骗局的形式,如果真正按照P2P的理念去匹配借贷双方,一是不能保证正收益,二是平台的中介收入也会十分微薄,无利的事情自然不会有人干。2. 消费返利平台所有做消费返利平台的都是庞氏骗局,比如:一点公益、云联惠、大唐天下、云付通等。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些平台首先都不是有支付牌照的平台,那么它们凭什么可以截留交易客户8-16%的交易现金?而且肉眼可见的他们除了装装样子以外,没有真正产生增值的项目运作,又凭什么能给客户100%的消费返还?所以只有庞氏骗局才能解释一切。只可惜在早期投资者享受到了“返还”的诱惑下,后来的投资者大笔投入甚至是刷积分,最后平台跑路,哭诉无门。

3. 传销其实传销的本质也是庞氏骗局,传销的拉人头就是拉新的资金投入,每拉一个人头,对应的上层都会有层层的奖励收入,这就是借新还旧,都是新投入的资金给与老“上级”的分成奖励,如果没有下线,这个传销也就崩盘了。总结基本上所有涉及到高投资高回报、但回报规则复杂、同时拉人头还可以给高额奖励的模式都是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一场能勾起人性贪念的资金流时间游戏,你贪的是高额的利息和奖励,人家惦记的却是你的本金。

贾跃亭的庞氏骗局什么时候会真相大白呢?

说贾跃亭是做实业的,洗洗睡了。整个乐视,除了一部《甄嬛传》以外,其它都是一地鸡毛。电视机贴牌贴本,手机贴牌贴本,最后亏空1000亿。贾跃亭高位套现光光,只留100万股。承诺将卖股资金借给上市公司,迎来一波高潮,结果在股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全部私下抽逃。财务造假,关联交易。中国有科学素养的人占4%,有财务素养的估计只占1%。

简单解释一个乐视的财务障眼法,版权分摊十年平均核销法。比如乐视投资一部影视版权十亿,这个知识产权最多可以卖5亿,在当季最火的时候已经产生了80%以上的收入4亿,但是乐视财务表现的时候,账目上当年只承担该作品10%的成本,提记成本一亿。剩下9亿为资产,在之后九年时间再平均分摊其余成本9亿。这个项目上事实是亏损5亿的,但是当年只提记一亿的账目支出,和4亿的账目收入。


文章TAG:庞氏在中国有多少人  中国买家或将接盘  在中  中国  国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