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几个月,如果生病怎么办?

空间站上配备了专门针对太空疾病的药品,小病小痛自己搞定,实在搞不定就接回地球!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三名航天英雄首次登上了我们国家自己的空间站,他们要在太空上执行为期三个月的任务。从发射升空,到对接空间站,再到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倍受关注。空间站上已经提前运送了各种生活物资,宇航员在上面生活所需的食物、水源一应俱全,还有锻炼用的器材,当然也少不了应对疾病的药品和一些医疗器械。

那么宇航员在空间站生活的这几个月时间里,难免会出现一些头疼脑热,如果他们患病了该怎么办?其实航天局早就想好了应对措施:1、宇航员本身就经过严格训练,身体素质符合航空所需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很少患病因为宇航员工作的特殊性,他们需要经受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以满足在太空这种特殊环境下正常工作和生活。宇航员不仅要掌握航天理论知识,对执行任务的各个流程和操作烂熟于心,还有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宇航员除了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更要有强健的身体,体能训练和生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普通人只要训练得当,生活中时刻注意,保持半年以上不生病还是很容易的。而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宇航员,身体素质本身就要比普通人强健很多,他们也懂得各种防范患病的医学常识,所以宇航员在空间站患病的概率比较小。2、宇航员执行任务之前,都要进行医学隔离,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他们到了空间站后患病我国这次神舟十二号发射之前,三位宇航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宇航员与记者之间隔着一道玻璃墙,其实这是宇航员在进行最高级别的医学隔离。

宇航员在执行任务之前,都会进行7~10天的医学隔离,他们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感染细菌或者疾病。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宇航员起飞后患病的情况,那是发生在1968年美国阿波罗七号执行任务期间,当时飞船上的三名宇航员全部感染了感冒。据说是飞船起飞之前,指令长因为淋了雨患了感冒,不过在医生的治疗下已经恢复。但是身体免疫力有所下降,飞船起飞后15小时左右,指令长再次感冒,并且将感冒传染给了其他两名宇航员。

虽然服用药物后恢复了健康,但是对航空任务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三名宇航员为了此时还发生了争吵。再次之后,各国的航天部们都建立了完善的医学隔离体系,宇航员不仅在执行任务之前需要隔离,平时训练也会加强保护。宇航员的训练基地一般禁止外人进入,除非进行体检,跟宇航员近距离交流还需要戴口罩,时刻防范宇航员被疾病感染。

所以说,宇航员在起飞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医学隔离,确保他们在起飞时以及起飞后不会轻易患病。3、空间站上有相关药品和紧急医疗设施,宇航员患病完全可以自行解决,甚至做个小的外科手术都是可以的前两天我看到一位读者的提问,说宇航员上太空执行任务,会不会携带药品?这个问题问的有点不懂常识了!神舟十二号起飞之前,天舟二号将重大6.64吨的物资运送至空间站,其中包括1.95吨助推剂和4.69吨的其他物资。

物资当中包括了宇航员生活所需的食物、水源以及衣物等生活用品,那么预防宇航员身患疾病的药品,肯定也在其中,一箱药品能有多重!据了解,我国航天药箱中,包含了各种应对航天疾病谱的药品,还装配了各种与航天环境相关的、临床各科疾病、急症等相关的药物器械。《我问宇航员》的作者蒂姆•皮克在书中写道:空间站有药柜,里面有止痛药、抗组胺药、助眠药、抗生素和局部麻醉剂等各种药物。

他还说,空间站还配备了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等急救设施,每个宇航员都接受过急诊训练,对多种紧急状况进行过针对性练习,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技术、骨髓腔内注射技术等。也就是说,空间站上有种类齐全的药品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医疗器械,航天员生病的话,完全可以在空间站完成治疗。4、宇航员进行过医疗培训,空间站上甚至会配备拥有医疗资格证书的宇航员空间站上光有药品和器械还不行,还要有人会使用才可以。

所以在宇航员的训练过程中,基本的医疗训练是一定会有的。宇航员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操作,他们懂得心肺复苏的方法,能够进行伤口缝合,最基础的头疼脑热,宇航员懂得给自己配药。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之中,甚至有掌握医疗专业知识的人员,上文提到的蒂姆•皮克,就是一位拥有医疗资格证书的宇航员,简单的外科手术他都可以搞定。

所以说,如果宇航员在太空生病了,完全可以自己治疗,他们拥有了基本的医疗技能。5、对于一些超出了宇航员能力的疾病,可以联合地面共同诊治,实在不行还可以将宇航员送回地球宇航员需要长时间在空间站执行任务,虽然概率很低,但还是会有发生紧急状况的可能,比如突发阑尾炎,空间站根本无法进行手术。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地面部门的协助了,地面医疗部门跟空间站保持联系,共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计划。

如果患者身患阑尾炎,但是服用抗生素以及止疼药之后,症状有所缓解,经评估确认可以坚持到任务完成,那么患者就会继续留在空间站执行任务。如果宇航员突发紧急状况,确认无法再继续执行任务,那么最后的选择就是把宇航员送回地球了,他们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当然了,将身患重疾的宇航员送回地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患者要面临极大的挑战。

无论如何,宇航员患病之后,都会第一时间跟地面联系,在地面医疗团队的协助下,为患者治疗,返回地球是最后的选择。总而言之宇航员需要在空间站工作生活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可能会面临的情况都会考虑进去,包括生病了该怎么办。空间站为宇航员准备了基本的药品,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医疗器械,保障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始终是摆在航天任务的第一位的。

宇航员们真实的太空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知道,太空和地球不同,最关键就在于重力的影响。难道失重的太空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是生活起居。在太空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

所以,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湿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按摩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航天员若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长期的载人空间站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

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折叠着固定在生活舱的顶棚上。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接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

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在打开水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接,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气,避免洗浴时的空气、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发生危险。航天员洗澡时,还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

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飞船上航天员大小便的处理也有其相当的科学性。尿盆是特制的,抽水马桶同一个塑料套相连接,大便后快速关闭橡皮阀,大便通过气流落入透气的大便收集袋里,然后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装满后会自动弹出舱外。

这就是航天员特殊的生活起居。其次是睡眠。我们知道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

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航天飞机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迅雷”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时钟唤醒我们起床。

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阳光灿烂,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站着睡躺着睡都一样 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

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总之,1 睡觉 一定要在睡袋里。 2 喝水 一定要用带吸管的杯子 3 走路 一定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 4 洗澡 一定要用特殊的淋浴装备。

女性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大半年,如何处理例假?

既然女航天员会在太空中来月经,那么如果在太空遇到生理期如何处理?太空物资非常珍贵,航天员往往会净化尿液,重新循环成饮用水,但是生理期的血液,目前并没有合适的净化手段,也不能通过厕所的回收系统直接回收,否则会污染净化系统。因此女性生理期的血液,必须要单独存放,如果未来女航天员增加,太空船的体积增大,或许会区分男女厕所,使用不同的净化系统。

在舱内设计方面,“神舟十三号”飞船座椅根据女航天员的身材进行了定制,大小便收集系统也针对高度距离进行了调整。▲1994年女航天员所使用的厕所(图片来源:toilet-grun)为了确保生理期的正常度过,太空物资还必须考虑到女航天员的卫生巾、卫生棉等专属物品。那带多少卫生用品上天够用呢?对于运载能力要精确到克的火箭来说,这就需要精准确定卫生巾或者棉条的数量—这就要由女航天员自己来定了。

美国将女航天员送往太空后,每个月都要为其准备100个卫生巾。而“神舟十三号”三人组中唯一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也会收到女性服装、卫生用品、巧克力、甜点、补血用品等物品。▲地球上的月经用品,在太空里一样管用 (图片来源:NASA)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的月经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譬如过度劳累、过度紧张或兴奋、长期焦虑等,都可能影响月经的时间和血量,而这些问题是“远在天边”的女性航天员同样需要面对的问题。

女性宇航员在太空生活那么久,要是来生理周期怎么办?

太空失重血液不会滴落,女性宇航员来月事非常麻烦,甚至连厕所都不能上,回来孩子也不能生,要是呆上一年半载该如何解决呢?自人类步入太空时代以来,已经有50多位女性宇航员进入到了太空,不过一开始的两个航天大国苏联跟美国,更倾向于男性宇航员,因为他们觉得,女性宇航员有生理期,在太空生活非常麻烦,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太空失重的环境会导致人的血压升高,所以在太空止血比地球要困难,刚开始专家学者认为女性宇航员会受到这个的影响,出血量会增多,会形成倒流或者无法顺利的排出,所以起初苏联跟美国更乐于选择男性宇航员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发现女性宇航员也有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心思更缜密,工作更认真细致,身材相对较小,体重也更轻,能够节省运载火箭的发射经费,因为刚开始的运载火箭动力有限,所以不断有女性宇航员被送入太空,甚至还长期在国际空间站工作,要是来生理周期又该如何应对呢?据说还不能上厕所,这又是怎么回事?月经跟地球上没有多大区别经过实践证明,科学家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女性宇航员在太空来审理周期,跟地球上也是一样的,不会导致回流,也能顺利的排出,在女性宇航员没有进入太空之前,从理论上来讲,太空属于失重的状态,血液不会滴落,只能四处飘散,要是不能顺利的排出倒流体内,就会造成生命危险,但是事实证明,女性的月经并不会受到失重的影响于是苏联的宇航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也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性,1963年6月16日,她驾驶宇宙飞船“东风六号”首次进入太空,她开创了第一个先河,接着下来也有很多女性宇航员,陆陆续续的实现了飞天梦想女性宇航员在太空来月经的话,涉及到空间物理学,医学,人体力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宇宙对于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宽厚,我们要接受和男性完全一样的训练”虽然女性的月经不会受到微重力的影响,但是在太空来月经还是很遭罪的,因为她们不能使用洗手间太空的水资源非常稀缺,国际空间站最近打造了两款太空马桶,花费几千万美元,也被称之为废物回收系统,就是要将人体中的尿液,汗液进行回收再利用,尽管这一套回收系统造价高昂,但是不能回收血液,要是上厕所就会把回收的液体弄脏,白白浪费了很多可回收的水资源那么女性宇航员来月经该怎么办呢?既然不能使用太空马桶,就只好采用纸尿裤了,太空专用的纸尿裤有很好的吸收作用,空间站还有专门处理含有血液垃圾的部件如果这些女性宇航员在执行短期任务,医生还会给她们开出相关的药物来改变生理周期,回地球以后再进行,那么这样在太空就很方便了根据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女性在太空的适应能力要比男性更强,她们更有耐力,面对失重的状态,心理素质也要比男性好,而且耐得住孤独和寂寞,还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心思缜密的思维月经是因为子宫内膜定期出现了剥脱粘膜,因此会产生少量的流血,即便到了太空,也不会造成大出血,周期和量基本不会受到微重力的影响!但是女性宇航员不利于出仓活动,因为她们在出仓时全身的血容量会减少,因此容易患上减压病女性宇航员在飞天前,工作人员都会给她们配备好各种生活用品,以及卫生用品,她们到了太空来生理周期的话,使用太空棉条更方便更科学,所以棉条也可以帮助她们解决这一难题女性宇航员的选拔也是很苛刻的,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知识储备,高深的学历,除此之外,还不能携带任何的慢性病和传染病!甚至有鼻炎的都不行,因为太空环境跟地球不同,一个喷嚏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女性宇航员回来后,不能马上生育我国的女性宇航员基本上都是已婚已孕的,因为她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训练,不需要备孕,因为她们去过太空之后,很可能会对后代带来影响,有生育过的女性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比较成熟身上也不能留下疤痕,需要自然分娩,从选拔训练到执行任务,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所以这个期间也不能生育,因此,选择那些已经留有后代的更有利!不过这也不是唯一的标准,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员刘洋,就是个例外,她并没有生育过孩子,等到她执行飞天任务回来后,依然生下了健康的宝宝科学家认为,长期生活在太空,对身体是会造成影响的,因为宇宙中到处都是辐射,怕给女性宇航员造成伤害,宇宙射线会引起轮子的DNA变异,生下的孩子产生畸形,于是规定她们回来之后不能立刻生育,需要调理恢复一段时间方可不过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和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刘洋,回来后都生下了健康的宝宝,也许这有点违背常理,因为根据理论来说,太空中的射线是很危险的,在一定的概率上,宇宙射线有可能破坏细胞核里的DNA,让某些碱基发生改变但是宇航员都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宇航局会有重金打造宇航服,虽然不能完全阻挡这些宇宙辐射,但是能减轻对身体的伤害,飞船制成的材料也能抵挡一部分射线,舱外作业时还需要穿上最昂贵的舱外宇航服,根据事实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宇航员,回到地球之后,还是能够生育健康的婴儿不过根据国外的研究发现,如果女性宇航员回来就生育,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有过流产或者婴儿畸形的例子。

神州十三号的宇航员要在太空生活6个月,那他们的氧气怎么解决?

太空没有氧气,宇航员生活六个月怎么供氧,或许跟尿液有关,看完这才恍然大悟!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13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此次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分别为: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7点27分,神舟13号成功跟空间站对接,到了10点35分,三名航天员已经顺利的进入了天和核心舱这一次,他们比神舟12号待的更久,需要在轨飞行六个月,但是空间站的氧气是有限的,这么长的时间,如何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氧气呢?01、地球供给首先就是来自于地面的供给,发射时就可以携带大量的氧气上去,还有专门提供物资的补给仓,里面放着大量的食物、水、生活用品等等,这些都是必备的,因为空间站远离地球,所以需要一个储藏室来准备充足的食物,科学家已经为他们提前设计好了,不然到了那里吃什么喝什么?可以从地面携带一些氧气罐上去,这就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根据消耗来调节压力,每一节的轨道舱都有一个大气压水跟氧气首先就是来自于地球的补给,如果用完了,可以通过无人飞船再次补给,比如俄罗斯的“进步号”就是专门用来补给的但是这样的方式不能满足空间站长期的运转,而且还会增加发射的成本,久而久之也会存在风险,比如空间站上存放着大量的氧气罐,也是不安全的,因为这些氧气罐易燃,易爆,还有补给的飞船每次发射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也需花费巨资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就是俄罗斯当局设计出来,专门为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的无人驾驶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对接装卸任务后,然后自行飞往地球,这个时候就会跟大气层摩擦起火被烧毁,补给时需要借助联合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但是完成任务之后就会自行销毁,这个成本也太大了,所以不利于长期的发展于是,科学家研究出了更先进的方法,空间站内的氧气可以自行生产获得,从而源源不断的获取氧气,这样就不用隔三差五的运送物资了02、氧化还原反应除了直接补给之外,还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获得氧气,这是元素氧化数有变化的一类反应,通过使用高氯酸锂来反应空间站中的空气,经过还原板,把二氧化碳转换成氧气,这样就能为宇航员提供氧气了03、电解水制氧最实用的方法就是通过电解水来获得氧气,水的化学方程式为H2O,它是由氢元素跟氧元素组合而成的,所以可以从水来入手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就会产生氢气跟氧气,而且一升水大约可以电解出620升的氧气,足够一名宇航员使用一天了,因为一名宇航员一天的使用量还不到600升,大约为550升可以说只要有足够的水资源,就能电解出大量的氧气供宇航员呼吸使用,这就是宇航员们在空间站上生活那么久,为何还有源源不断的氧气提供的原因空间站的电能也不用发愁,因为外面有电池板发电,这样就能提供电能了,我们中国空间站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可以达到30%左右,也不用担心没有电使用了既然空间站上的水也要靠补给,为何不连氧气一起送上去呢?说到这有的人或许会问,空间站也不可能平白无故生出很多水资源呀,没有了同样需要地面补给,其实科学家们也早就设计好了,老是靠补给的话那会很麻烦起初肯定会从地面运送许多水源上去,一方面能供宇航员饮用或者洗澡,另一方面还需要用来电解氧,但是如今科技比较发达,空间站有着非常先进的净化水系统,从而就让水资源得到循环再利用了通用废物管理系统国际空间站上有一套非常先进的太空马桶,被称之为通用废物管理系统,宇航员们不但可以上厕所,还能将他们的尿液进行回收,因为人体尿液大部分都是水,如果直接排掉,那就白白浪费了,空间站上的水资源是非常稀缺的,于是科学家们就发明出了这套设备,来对尿液进行回收处理除了尿液,还可以回收洗澡水,汗液,甚至连宇航员呼出的蒸汽,都有专门的收集袋收集后进行冷凝然后再进行蒸馏、分离、过滤等复杂的工艺,就能净化出符合人类饮用的水源,还可以用来电解制氧,从这个角度看,尿液回收处理后,还能电解出氧气写在最后所以通过回收再利用,就能降低成本,因为空间站的水资源非常珍贵,回收后不但可以为宇航员提供生活用水,还能电解制氧,让航天员们获得源源不断的氧气,如果生活时间过长,地面也会定期补给的,所以这方面不必担心,看完他们制氧的过程,这才恍然大悟啊!除了感叹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也要感谢英勇的航天英雄敢于探索,为揭开宇宙神奇的面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宇宙奥秘!。


文章TAG:关于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宇航员如何在太空生活  关于  航天员  太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