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如何实现互联网转型?

中国互联网近20年高速腾飞,在社交、电商、搜索、出行、饮食、休闲娱乐等方方面面快速发展,这些极大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以及世界互联网领域也衍生出很多的巨头企业,互联网领域出现的新思维、新技术在逐渐向传统行业领域传播,很多传统行业也在向互联网转型,国家政府层面也高度重视,这也是“互网联 ”蓬勃发展的大背景。

开放跨界、生态化、扁平化、快速迭代、极致的用户体验、流量粉丝营销,这些都是互联网的理念,但对众多传统行业、传统企业尤其大集团企业来说并不特别适合。但是大数据应用、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这些互联网运营模式,却是绝大多数传统集团企业都可以借鉴的。实现互联网转型是当前企业的必然趋势,然而实现起来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型往往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是领导的思维到位,其次要优化整个公司的管理体制,最后推进平台类项目的建设。

领导思维到位领导思维到位,就是要从“头”开始,推进整个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企业现有应用、数据不规范、不一致、难以共享亟待治理,而在治理旧数据的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各个业务部门梳理本部门业务,集团办公室梳理整体业务,统一数据统一流程,完成数据清洗和流程再造,无形中要为业务部门增加大量工作量,并且部门间往往因为工作边界涉及到扯皮的问题。

类似的问题都需要领导拍板决定,甚至会损害短期利益,所以领导需要头脑清晰,有整体大局观的考量。优化公司管理体制要对整个公司的管理体制进行变革。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在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数据标准、流程标准、服务标准都需要重新梳理和制定,让企业将各类信息的录入格式,各类流程的审批与打回责任人,到业务系统间交互的标准全部规划,这样才能够打下互联网转型的良好基础。

推进平台类项目建设推动平台类产品项目建设,包括企业综合门户、主数据管理平台、企业服务总线、数据分析平台等来搭建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构建柔性的企业IT架构,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推动企业的业务优化、升级、转型。企业互联网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战,相关信息化平台也需要逐步推进上线完成。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和形式主义,只有实实在在从数据的源头追根问底,并且系统梳理企业管理的整个流程,再加上各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够让企业互联网转型实实在在落地、实实在在产生效果。

数字化转型是什么?意义有哪些

数字化转型是信息化建设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定产物,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解决信息系统建设问题,解决有没有应用系统、能否良好支撑特定业务运转的问题,核心是各信息系统有没有、全不全的问题,通常考虑重心是在企业内部;而数字化转型阶段的则聚焦在系统,各系统间能否应用集成、业务协同、数据治理、智能运营,让信息化IT跟自动化OT有效结合联动,核心是顺不顺、好不好的问题,考虑的重心在全局、尤其内外部、上下游生态链的衔接上。

数字化转型落地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落实:思维模式的转变、平台类型的项目、生态体系的建设。1.思维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不能再仅仅靠老板/高管拍脑袋来决策管理,要通过强化数字化转型建设契机来提升全员的能力、完善体系化建设,数字化建设不能仅仅是信息中心的事情、而是全员参与的事情,尤其是市场、销售、生产等业务部门要积极参与,信息中心要强化业务理解,要考虑把如何事情做好,而不是仅仅好好做事。

2.平台类型的项目主要是:集成底座类型项目、数据中台类型项目等。集成底座项目来连接员工、连接客户、连接供应商、连接伙伴和经销商,连接的业务包括采购、销售、过程、成本、效能、营销等核心业务流程;连接的方式包括:内部应用系统业务连接、内部与外部业务连接、线上跟线下的业务连接。连接的落地产品包括:门户平台、流程平台、服务开发平台、API网关平台、服务集成平台、IM协同平台、KM知识管理平台。

3.数据中台项目对主数据进行有效治理,实现基础数据同源管理、数据同步、数据分发,参考数据统一映射关联,强化技术元数据、业务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的治理体系建设;对业务数据进行治理,把集成相关的关口数据都纳入数仓之中,元数据覆盖到数据模型、数据源头、主数据主题、数据指标、数据采集同步、清洗转换、加工汇总的过程,从根上保障数据质量,进行精准分析、强调数据服务、共享,更敏捷的响应业务需求变化。

在数据治理保障的前提下建立数据湖,把更多的数据纳入大数据平台,包括经营、生产、管理、市场、银行、税务、友商、客户、伙伴、国计民生的;基于各种数据算法和云平台的算力,不断深度学习和算法优化形成有价值的规则,实现数据业务化且持续改造运营和业务运作的能力。不管是更广泛的连接,还是更有效的数据、还是更价值的业务智能,对人才、技术、商业门槛都有很高的要求,不能单打独斗切勿蛮干,要跟客户、供应商、伙伴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创共生共赢,从而为业务联动、数据流动奠定基础、减少阻力增加动力,建立全生态联动协作体系,同时内部要建立数据思维、开放的企业文化、灵活组织架构,一把手的重视、持续关注与推动至关重要。

企业如何实现业务与IT的融合?

在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企业IT与业务如何恰到好处的融合一直都是很大的难题。现如今企业IT与业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脱离业务,单独落实IT,并不能产生价值;只有重视IT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新的产品,为业务带来更好的效率和效益,体现IT的价值,更多的参与到新业务建设当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大多数业务部门对IT部门的感情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感觉到IT越来越重要,业务的发展离不开IT部门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却是对IT部门不是很了解,因为大多数时候业务部门对IT存在的价值还心存疑虑。

目前存在问题,当业务上不去时,业务部门会把问题推诿到IT部门,认为是IT部门没有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而当业务部门风光无限时,IT部门的人员却因为前台没有自己的位置而感到失落。想要解决以上问题,实现业务与IT的融合首先要求企业转变传统运维模式,在对基础架构和系统的运行质量进行主动式运维监控的同时,从真实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对业务系统的实际支撑环节进行关联和透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企业业务运维支撑平台。

业务运维支撑平台的构建要从业务系统、业务管理和IT支撑三个维度入手,对所有IT系统进行有效梳理,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入手。(1)确立IT以业务驱动为核心的理念首先在企业内要建立IT应该是以业务驱动为核心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建立“IT技术服务于业务发展”的意识和文化,这也是实现IT与业务融合的根本驱动力。

也就是说,应该要从业务角度对IT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析。(2)IT规划应该要和业务规划相匹配针对许多企业IT规划和业务规划的不匹配的问题,企业需要从一开始就建立IT规划和业务规划相匹配的共同基调,其过程通常会涉及定义、确认和创建IT规划和业务规划应当满足的具体指标。在建立IT规划和业务规划相匹配的过程中,要切记两个主要的目标:可行性高和持续改善。

(3)IT部门自身要培养复合人才目前,许多企业的IT现状是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明确了以后才告诉IT人员,这样其实为时已晚。因为良性的业务发展是企业在讨论业务决策时,就应该要有IT高级人员参与到整个决策中来,并对业务发展中如何借助IT手段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从IT管理层面来看,IT人员不能只成为技术人员,而应该要成为一个集管理与IT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是一个能够理解企业管理、能够和企业各个层面人员进行沟通的IT人才。

(4)IT工作透明化,促进IT部门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IT工作透明化,避免相互责怪是促进IT部门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的关键一环。其实,大家只要认真想一想就会发现,出现问题后互相责怪也是造成IT与业务难以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IT工作透明化一方面有利于IT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因为透明化的工作可以让大家在沟通上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另一方面,透明化的工作也可让业务部门和企业高层领导清楚IT部门的工作,明白IT部门每项工作对业务的支撑作用。

(5)运用BSM融合管理工具在IT和业务融合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管理工具来提高效率。例如,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业务服务管理)就是推动IT与业务融合,实现和改善公司IT管理和治理的最佳实践之一。传统的IT工具和流程一般是集中在技术上,而不是业务目标上;而BSM能使IT专注于业务的需求上,通过转变企业的IT环境使业务部门和IT部门领导者能够拥有统一的语言,通过统一的界面使IT和业务融合在一起。

传统企业如何才能做好数字化转型?

传统企业要想做好数字化转型,需要认识和做好以下几点。1.态度——数字化的红利一定要抢、要抓:80%以上的中国企业都在开展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动,但是真正发挥出数字化威力的不过4%左右。从某个方面讲,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就已经处在了充满巨大机会的数字化转型的红利期。但是机会和红利,往往都是需要抢的。因为,任何一波大的商业转折期,都牵涉到企业的转型问题,而转型本身就是一场竞争。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亦是如此:一旦走在数字化转型前面的企业,把赛道抢先占住了,后进者就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与代价。2.战略——最好有清晰的数字化战略及路径的规划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不能与企业的日常生产、业务及营销、客户及末端消费者/终端用户、管理等关联起来也是不行的。自己要数字化转型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怎样整体规划、局部落地实施,并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是需要规划和想明白的。

想到哪出做哪出,交了更多学费还成不了事,是不行的。3.落地——从点上突破、从局部推进,树立起上下的信心。 在数字化转型上不要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一夜之间就由“传统”摇身一变“数字化”,李政权认为,要从点式突破,从局部推进,用一场又一场小的胜利,去树立起企业上上下下的信心,这样才能打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胜仗、漂亮仗。

因此,“点式突破”中的“点”,“局部推进”中的局部要想好。根据我们推动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及经验来看,类似于和促销相关的、营销相关的数字化突破就是很好的点和局部,而且这样的点、局部,更容易牵动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最后要提醒的一点是,我们的消费者/用户早已高度数字化,也就是说“天变了”——我们要赚钱的对象他们都已经数字化了,而只有数字化的企业才能承接数字化消费者/用户的需求,我们又怎能不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回不去了,去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吧!继续深聊,或了解更多有关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请关注李政权头条主页相关专栏《用户重组》;或选择加入李政权“未来商圈”。

CEO如何带领银行成功实现转型和创新?

未来的商业世界将由数字生态系统构成。商业银行该如何颠覆传统服务方式,以制胜未来?商业银行需要围绕“客户、敏捷、开放、平台、生态”方面进行重塑“五大法则”来推动商业模式重构和数字生态战略。法则一: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客户旅程领先银行的CEO已经把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对客户旅程的评估,试图以客户的视角重新定义业务流程,率先将改善客户体验列为战略重点,通过数字化流程改造提升体验、降本增效。

银行正在从“产品驱动”转向“客户驱动”:从客户视角出发,重新梳理和定义核心客户旅程,并持续推动敏捷、快速、端到端的数字化流程再造。2014年开始,汇丰银行(HSBC)启动了五年近30个客户旅程数字化改造项目,推动银行总体成本降低约20%。数字时代,金融回归服务本源,银行业将改变以产品、流程为中心的运营体系,转化成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客户旅程为路线、以场景为载体,内部与生态相结合的运营方式。

法则二:快速迭代模式,打造敏捷文化新兴互联网企业得益于自身的敏捷机制,可以快速准确地应对市场变化,捕捉潜在商机,深度挖掘客户价值。研究表明,敏捷模式可将产品开发速度提升5倍,将决策速度提升3倍。在谷歌、Netflix和Spotify的启发下,2015年6月,荷兰ING银行转型敏捷组织,组建了大约350个小组,每小组9人,实现了管理层级扁平化,原有6个层级、30多个独立部门近3500名员工缩减到了3个层级、13个敏捷部落和2500名员工。

这套新方法缩短了其产品面市时间,提高了员工参与度和生产效率。在新的敏捷组织和工作机制下,产品上线周期从每年2~3次缩短到2~3周一次,员工效率提高30%,客户净推荐值(NPS)大幅提升,客户参与程度提高20分。麦肯锡研究表明,开展敏捷转型的国内外领先银行则惊喜地看到斐然成效:对内,员工服务意识提升、员工体验改善,员工净推荐值提升10~20分;对外,客户服务体验改善,顾客净推荐值提升20~30分,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增长5%~10%。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韩峰表示:“我们认为银行可通过四种连续性路径实现转型,从小范围试点的敏捷创新试验室切入、建立独立于传统组织架构的数字化工厂、选取传统银行业务条线推动规模化敏捷转型到自上而下在整个银行开展全组织敏捷。”针对中国传统银行如何布局,如何培养与塑造领导力与组织能力,麦肯锡提炼出五大举措:(1)设定“北极星”,让共同愿景使命贯穿于组织上下,为关键工作提供战略指引;(2)设计总分行职责明晰的组织架构,总行扮演好决策“大脑”,形成跨职能、自治型团队网络,分行则以扁平化的架构负责高效执行;(3)确立自上而下体系化的沟通协作机制,确保组织快速决策和持续迭代;(4)高管实现从“响应式”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转变,从“分蛋糕”思维向“做大蛋糕”转变,通过拥抱风险、鼓励创新、崇尚合作,以身作则成为变革引领者;(5)技术和业务紧密结合,采用双速IT及开发运维(DevOps)等新一代IT技术和治理模式,赋能业务转型。

敏捷组织是一种生命系统,它会在不可预知且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逐步演化、蓬勃发展。敏捷组织具备五大特征(见图1)。图1 敏捷组织的特征,资料来源:麦肯锡法则三:构建开放银行,输出核心能力新一轮技术革命使全球经济和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以开放为主要特征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迅猛发展,在撬动传统行业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同时,也将银行业推向了大变革、大转型的新时代。

Gartner将开放银行定义为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2018年,埃森哲咨询对全球排名前100的商业银行进行调研,结果显示,65%银行高管认为开放银行是新的发展机遇,99%表示在2020年之前将持续加大对开放银行的投资力度(图2)。

图2 欧洲地区商业银行开放API增长趋势,数据来源:埃森哲在美国,金融科技企业和账户整合者(如Mint.com)逐渐兴起,客户期待着更无缝衔接式的体验,不断推动着开放银行的发展进程。未来,开放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是,通过面向生态,开放标准API接口,颠覆传统模式,无界、无限、无感地提供场景化服务,使客户在产生金融服务需求的第一时间、第一触点获得满足,如G端客户:助力财政管理、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经营纳税、缴费等民生类服务体验提升;B端客户:通过与供应链金融、银企直连、银企互联等模式相结合,提升企业客户工作质效;C端客户:融合生活类场景,提供投资理财、贷款、外(汇)币兑换、网点服务、积分权益兑换等服务,高效地触客、转化、达成并持续维系,形成良好闭环(图3)。

图3 开放银行的未来,来源:安永法则四:植入平台基因,重新定义服务伴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各种垂直、细分的专业化平台纷纷崛起,许多在传统制造行业、产业链领先的龙头企业依托核心资源、自身的行业整合能力、强大的现金流及对产业链的把握,都在尝试向专业化平台模式转型,构建新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平台型企业从所在行业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比如采购、研发、生产、营销、支付等)中切入,再着眼于更广阔的视角,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乃至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公司的价值主张。

商业银行通过以组件方式进行业务创新,类似于乐高和积木,以重构业务模式。这是指将传统支持银行服务的单体应用进行微服务化改造,通过对领域模型的拆分、划分,并以微服务的方式进行迭代与研发,在银行中台搭建起模块化、组件化、共享化的敏捷服务中心,借助多元化、精细化的业务服务组件,银行前端业务部门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调用中台上的业务组件来编排业务模块,创新业务就可以“乐高式”地搭建起来,进而实现业务敏捷的核心目的。

随着平台企业扩张战略的展开,银行家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挑战已经到来。从技术应用,到业务模式,再到商业模式,金融科技正在全方位重塑银行业。当金融科技与平台化相结合,激发了更多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平台银行随之兴起。浙商银行通过创新金融科技应用,植入平台化基因,重新定义银行业务模式和经营管理,构建“科技+金融+行业”综合服务平台,将银行业务嵌入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管理活动之中,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

浙商银行则将“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上升为全行战略。在公司业务方面,依托池化融资、易企银、应收款链等三大平台,创新推出了涌金司库、订单通、仓单通、分期通等创新业务模式和“A+B”“H+M”专项授信模式,帮助企业降杠杆、降成本。2018年末,浙商银行“三大平台”服务客户2.6万户,与近20%的A股上市公司、30%的财务公司、超40%的中国500强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平安银行将科技视为战略转型的第一生产力,将前沿科技全面运用于产品创新、客户营销、业务运营和风险控制等各个领域,构建“3+2”科技平台格局。平安银行同样提出了“平台引领”,其面向零售、公司、同业客户,分别打造口袋银行、口袋财务和行e通“三大门户”。法则五:打造生态系统,重塑价值链条在银行数字化、生态化转型战略中,生态圈战略是帮助银行经营客户与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图4)。

生态圈是行业价值链各环节参与者聚合成的广泛、动态的联盟。对于银行而言,生态圈的精髓是通过“金融+场景”的方式服务客户端到端的金融相关需求。银行从客户潜在痛点出发,挖掘一系列解决客户痛点的场景和机会点,从而将金融产品全方位、无缝插入客户旅程端到端的相关场景中,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生态圈战略能为银行带来海量的用户数据,帮助银行触达更多客户和完成更精准的用户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经营风险。

企业数字化转型思路、模式、路径和趋势如何?

我们通过一份数据报告来回答题主的问题。研究咨询公司Prophet子公司Altimeter一直以来面向CIO推出《数字化转型状态》研究报告,希望持续捕捉现代数字化转型浪潮的一切变化及趋势,今年正值该报告问世的第五个年头。第五年的《数字化转型状态》调查报告由Altimeter公司首席分析师Brian Solis撰写,报告强调,2019年战略性数字化转型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亦超越IT范畴对整个组织的竞争力造成直接影响

Solis的研究亦着重提及以下要点:1. 预算正在快速攀升;2. 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颠覆性技术清单正在不断扩展;3. 所有权转移至高管层级,并由跨职能协作小组负责管理;4. 客户体验(customer experience,简称CX)将继续在数字化转型投资当中扮演核心驱动力;5. 员工经验与组织文化在变革的强化与加速以及创新活动的推进层面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状态:五大核心要点1. 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是一项覆盖企业整体的举措,最好是由具有广泛组织影响力的领导者负责推动。根据报告,CIO们连续第二年成为占比最高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持有者或赞助者(28%),而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CEO开始扮演这方面的领导角色(23%)。2. 市场压力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调查发现大部分转型举措都源自业务增长机会(51%)与竞争压力提升(41%)的主导。

随着各类备受瞩目的数据泄露丑闻在大众媒体中受到广泛关注,GDPR等新型监管标准的发布也给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另一种动力(38%)。3. 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人为因素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例如员工经验与企业文化等,但大多数转型工作仍然侧重于客户接触点现代化(54%)以及基础设施实现(45%)层面。

虽然如此,大多数组织在客户了解方面并没有进行尽职调查,41%的企业在缺少全面客户研究指导的情况下即匆忙上马数字化转型投资项目。4. 组织支持仍然是当前数字化转型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在研究过程当中,受访企业报告称数字化转型仍然被视为一种成本中心(28%),而且很难提供明确的投资回报率数据(29%)。文化问题也带来了显著挑战,其中根深蒂固的观点对于变革活动的抵制(26%)以及法律与合规性问题(26%)成为业务体系进步的最大阻碍。

5. 创新正在组织之内成为愈发重要的一项基本诉求。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建立创新文化,而内部创新团队的存在也开始成为一种常态。以下是我们认为每一位数字化转型(简称DX)领导者都应重视的其它一些重要发现,这些将帮助他们建立用于考核当前能力的基准,从而进一步探索出符合未来需求的投资论点。数字化成熟度蓝图以数字化客户体验为中心,主要包含六大阶段:1. 业务如常运行;2. 当下与活跃;3. 标准化;4. 战略;5. 融合;6. 创新性与适应性。

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6个阶段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关注领域:IT主导与扩展在本次调查报告中,85%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的数字化转型举措已经从IT范畴扩展至整个组织规划之内。换句话说,IT部门将继续主导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工作。当前五大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包括:1. IT;2. 客户服务;3. 运营;4. 创新;5. 营销。

图: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关注领域业务部门层级内的数字化转型举措:与IT、营销以及客户服务开展协作Solis指出,“数字化转型之旅通常以技术为先的思维模式作为起点:在受访企业当中,有51%的比例致力于将数字化转型投资用于IT基础设施与技术方案的现代化升级(例如云、协作、通信、安全与移动等等)。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通过投资于各个部门(包括业务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等)实现其本身的现代化,并将各部门的核心部分加以汇总的过程。

数字化转型代表着以往在营销与IT部门之间的所有权拉锯战,将一步步转变为遍布整个组织之内的分布式平衡与协作体系。”图:业务部门层级内的数字化转型举措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最高优先级超过半数受访企业(51%)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力,这意味着探索新市场中的全新增长机会正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关注。

从历史角度来看,最重要的自然是围绕企业整体实现技术现代化并投资改善客户体验。如今,建立创新型商业模式有望产生新的收入来源,而这也成为企业着手实施变革的动力源泉。下面是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推动因素:1. 新的市场增长机遇;2. 不断变化的客户行为与偏好;3. 持续升级的竞争压力;4. 新的标准与合规性要求;5. 不断变化的员工行为与偏好。

图: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长期竞赛——赢家将获得与客户体验相关的重要指导信息根据研究报告指出,各类组织应当以数字化转型的六个阶段为指导制定出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图,而后通过拆分及匹配的方式在企业整体之内逐步实施相关举措。研究结果提醒所有商业开拓者,数字化转型只是旅程而非最终目的地。

这段旅程中的北极星(或者说指导原则)包括速度、群体个性化以及情报协作,从而面向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区)实现对价值的共同创造。图: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长期竞赛2018年数字化转移面临的主要挑战:缺少用于支持数字化转型投资回报判断的数据过去一年当中,数字化转型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包括如何衡量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回报率、预算、文化、风险、变更管理以及人才短缺问题。

此外,技术债务也给不少组织带来严重负担。当然,任何类型的转型举措都将面临上述挑战。这让我想起管理界的传奇人物Peter Drucker给出的建议:“变革并非必要,毕竟人人都可以选择放弃生存。” -- Peter Drucker图:2018年数字化转移面临的主要挑战2019年的首要技术投资方向:云、安全与人工智能引领新的潮流过去几年以来,云计算与移动投资一直是数字化转型领域最为重要的投资方向。

不过在2019年以及之后的时期内,最重要的技术投资方向将涵盖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实时分析、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社交媒体等领域。此外,区块链、5G以及可穿戴技术也将发挥一定作用。我相信,如果我们将“机器学习”与“实时分析”纳入到“人工智能”类别之内,那么人工智能将足以在这段时期内成为第二甚至第一大技术投资优先事务。

图:2019年的首要技术投资方向数字化转型指标:业务增长与运营绩效受访企业报告的前三大主要衡量指标主要关注业务增长与运营绩效:1. 增长(潜在客户、客户转换与销售额);2. 运营效率(现金流、毛利率);3. 业务表现(营收与利润)。客户与员工参与度同样获得了第四顺位的较高排名,其中客户指标与引导效果相关(包括满意度、净推广评分[简称NPS]以及终身价值)。

图:数字化转型指标Solis针对加速数字化转型获得成功这一目标给出了以下七项优先事务建议:1. 在六大阶段期间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状态进行审计。2. 调查以洞察见解与发展机遇为核心的数字化客户旅程与组织性举措。3. 调查员工在提升员工体验方面做出的努力。4. 将数据作为决策制定工作中的核心。5. 努力使数字化转型投资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6. 认真考虑技术趋势将给您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带来怎样的影响。7. 对转型与创新文化视为一大高优先级事务。除了以上七大优先事项之外,这里我还要补充第八条建议。数字化转型业务领导者必须意识到,全球企业正在由实验时代快速转变为成倍增长的创新时代。采取数字化决策方法的组织会意识到保持这种可持续增长势头的唯一途径,以及对于中断事故的适应能力,将全部建立在一系列新兴技术(包括云、移动、社交、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的投资理论基础之上。

突然失去工作,想转行去学习IT还来得及吗?IT工作如何?

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太可行,因为你根本没搞明白it是什么。It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在网吧里面搞网管也是做it的,在微软里面搞基础软件设计也是做it的,做软件测试的也是做it的,甚至电脑城里面帮人家装机也是做it的。现在的it已经不是90年代末期的it了,现在的it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技能,能不能使用电脑已经成为一种基础的技能,比如用电脑打字,做PPT等等。

所以你如果没有任何的计算机基础,去从事这些基础的电脑工作,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如果你是想从事软件编程的工作,那么现在你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学习软件设计,这要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坚持了下来,因为你突然失去了工作,估计急着想赚钱。我觉得你还是结合自身的实际,好好想一想应该做哪些工作吧,不要与自己的专业差距太大。


文章TAG:企业传统IT架构微服务转型  如何开展it服务转型分析  企业  传统  it架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