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阿里的赚钱模式很简单,卖流量!阿里巴巴的盈利主要来源于起家的淘宝系,这块是大头,基本上占据了阿里整个营收的一半还略多。之所以说阿里赚钱是卖流量,因为淘宝本质就是个搜索引擎,买家需要通过它来找到自己所需的卖家,卖家需要通过它来展示自己的店铺,以获得买家购买。所以阿里和百度其实没差别,都是通过竞价排名来赚钱。

入驻的卖家虽然可以很简单的开淘宝店,但是想要获取流量,就需要向淘宝购买了,钻展、直通车等等这些对卖家来说都是烧钱利器,对阿里来说是赚钱法宝。只要卖家烧钱了就一定能获得可观的流量,当然卖家能不能最终赚钱就不一定了,需要综合很多因素。淘宝除了是个搜索引擎外,同时也是个大商城,所以赚钱模式和传统的线下商场也没太大区别,也就是收取入场费。

阿里对天猫每家入驻的天猫店都收取保证金,按类目的不同金额有所差异,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天猫有大约50万的商家,那总的这笔保证金绝对不是小数。不过,保证对天猫店铺来说不是大头,更大的服务费,这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年费,一次性缴付,分3万和6万两个档次,如果每年销售额达标,这部分费用可以返还一半或者是全额。

另一部分就是5%的扣点,每销售一件就从销售额中提取,这也是非常胖达的一部分,双11天猫成交额2000亿,那光靠这个扣点就能收取100亿了。2017年天猫总的交易流水达2.1万亿,按5%的扣点算就是整整1050亿的收入。此外,电商还有个1688的平台这块的收入。淘宝 天猫 1688算是构成了当年阿里电商的主要营收来源。

所以,阿里这些年始终在不断的找流量入口,给自己的电商业务不断导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商家圈在自己的平台,才能继续赚取大量的利润。当然,很多人认为现在的阿里到处战略布局,其他业务肯定也很赚钱。的确其他业务也有收入,除了数字娱乐亏损外,其他业务比如阿里云、蚂蚁金服等收入也都持续增长,但是和阿里的电商业务相比只能算是小弟弟。

为何2015年阿里巴巴提出的产业互联网现在大火?

想要解决题主这个疑问,首先,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两个基础要素需要我们了解。首先,产业互联网是一种必然趋势。其次,阿里早就看到了这个趋势。至于现在的大火,最初还是因为马云的“一根筋”,虽然在国外早就有了这个概念,但是确实是阿里把它完整带到国内来的。在企业还在追逐人口红利的时候,阿里已经开始着手构建大数据平台,到2018广东云栖大会,实际他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产业布局。

当背靠B2B的消费互联网达到了人口红利的顶点,企业就必须寻找新的转型机会。这个时候,不止是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也开始加入了云的大部队里。从时间线来看,2009年阿里最早开启云服务,而直至2013年腾讯才接入云计算。至于其他企业,在流量做大之后,也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另外,阿里的成功聚焦了更多企业的目光。

包括SAP、VMware、西门子、云上贵州、中石化、国酒茅台等数百余家企业在内,都与阿里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合作。借助阿里的ET工业大脑,阿里把互联网技术带到了制造业上面,协助协鑫光伏提升了1%的良品率,带来上亿级的成本缩减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甚至更多的案例被摆上了国际舞台。例如中策橡胶与ET工业大脑的案例获得了2018年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徐工集团与阿里云在工业领域上的合作选入了Gartner全球案例合集。

阿里巴巴现在在国际上有多大影响?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阿里巴巴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公司了吧。这一方面得益于阿里巴巴电商、物流、金融各项业务在全球的扩张,另一方面得益于马云在全球各地的频繁刷脸,马云从卸任阿里CEO以来可以说成为阿里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代言人,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和各路政商名流会面,参加各种公开活动,成功的让很多外国人记住了杰克马,记住了马云的那张脸。

有外国媒体在国外做过街头采访,随机找几个路人问他们知道的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是谁,马云已经和李小龙、成龙、姚明成为最常被外国人提起的几个名字。阿里巴巴现在是全球七大IT科技巨头之一,另外六个是微软、苹果、亚马逊,脸书、谷歌,腾讯,根据阿里自己的说法,阿里云现在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阿里的电商服务也遍布世界各国,这两年全球范围内参与双十一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了两百个。

“华为销售收入是阿里五倍”是媒体故意制造话题凸显华为的厉害还是觉得读者的无知?

先回答问题吧:应该是觉得有人无知。制造业与商业不是一回事,没法直接比。制造业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商业是实现价值的过程。华为是产品,阿里是路径。产品,没了就没了。路径,走不通的就改道。制造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基础,所以川普会急赤白脸地要把制造业拉回美国。而且,阿里也不完全是一个商业,它只是一种商业平台,商家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运行而已。

把平台上所有商家的收入算成阿里的交易额,这不过是一种统计口径,没有实际意义。就象中国大剧院,为所有的团体提供演出平台,但统计口径不同,因此不能把这些演出团体的收入算成是中国大剧院的收入。阿里只收取平台费,那个的确没多少,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从淘宝天猫买的产品有多少是阿里开票的?不是它开票自然也就不算它的收入,否则税务先就不干了。

从这个统计口径分析,2016年财年全年,虽然阿里集团平台成交额突破3万亿,达到3.092万亿元人民币,但平台成交额不是收入,阿里2016财年收入则刚刚突破千亿元,达到1011亿元人民币。华为2016年的5400亿收入的确是它的5倍。当然,平台成交额虽然不是收入,但在商业领域这个数字也很有价值,它表示了平台的吸引力,也就表征了平台自身的赢利能力,毕竟商家都愿意选择一个成交能力强的平台来开展经营活动。

想较而言,传统商业平台就显得差距很大了。虽然相差五倍,但商业与工业的成本构成不同,华为占大头的是材料成本,而阿里占大头的是服务成本,所以,华为的5400亿收入和阿里的1011亿收入结算的净利润(非公告利润),谁多谁少还真未可知,应该是不相上下。还有,对制造业而言,人工成本很低,所以格力的董大姐张嘴就能加薪一千,阿里如果要加薪就得掂量掂量了,毕竟人工占比不一样。

制造业人工占比一般不超过10%,加薪10%的话占收入的1%而已,而商业服务业占比一般会超过40%,加薪10%的话占收入的4%,如果两者都按10%利润计算,制造业不过减少了10%的利润,但商业服务业却会减少40%!当然,这只是通常情况下举的的例子,无论商服制造,各类企业的利润取决于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同为制造业,苹果因其高技术,利润率就要高于小米,同为服务业,中国移动因其垄断,它的利润率就肯定会高于非垄断企业。


文章TAG:阿里2015销售额是多少合适  焦点分析丨阿里探底  阿里  2015  销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