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战斗机是如何发射导弹的?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已知的五代隐身战机就那么几款,而已经装备服役的也就我国的歼20、美国的F22、F35和未经证实但是已经被小批量量产且用于实战的苏57这几款五代隐身战机。虽然其定位并不相同的,但是作为五代隐身战机却都有着其标志性之一的内置隐身弹仓设计,只不过不同机型的导弹发射模式有所不同罢了。具体来说的话,首先先说说都定位于纯制空作战的F22和我国的歼20这两款重型空优战机的导弹发射模式。

首先这两款战机的主弹仓,也就是机身腹部位置的大弹仓内因为只承担中距弹或者小型精确制导炸弹的发射任务,所以不管是歼20还是F22的主弹仓发射模式都是选择导弹从挂架脱离后,在重力作用下下坠与机身分离一定距离后,空中点火飞行预定目标的。但是在侧置格斗弹仓的设计上确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最早的F22的格斗弹仓因为装备的红外格斗弹在发射前需要让弹头的红外制导头锁定目标,所以F22在发射红外格斗弹前需要先打开舱门深处导弹,让红外制导头锁定敌机后导弹直接斜向从格斗弹仓内发射。

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天生性的缺点,比如在红外格斗弹伸出锁定目标的过程中,弹舱门无法关闭破坏了整机的隐身性能和增加了气动阻力,降低了战机的超机动飞行能力,其次因为导弹直接从弹仓发射,所以格斗弹仓尾部专门设计有偏转导弹尾焰的导流板设计,增加了战机的空重和降低了弹仓内可用空间。所以我国的歼20在设计上就避免了F22的天生缺点,比如歼20采用了一种可外置偏转的设计,这样当空战格斗时,导弹偏转出格斗弹仓后,弹舱门依然可以关闭,不光不会增加空气阻力和破坏隐身优势,而且这种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随着导弹的小型化发展,未来甚至可以直接在单个旋转挂架上同时挂载多枚格斗弹。

再来说说F35的导弹发射模式,F35因为采用单发设计和主要定位于对地对海攻击作战,所以F35并没有格斗弹仓,反而设计了两个内部空间巨大的弹仓,使得F35能够挂载JDAM这种500千克的精确制导炸弹或者MSN小型反舰导弹实施对地对海攻击作战,同时为了增强F35战机的空战能力,F35的两个弹舱门上还能挂载两枚中距弹,而且弹舱门的偏转机构恰好充当了导弹发射挂载的作用。

所以F35不管是发射什么类型的导弹,基本都是更为传统的导弹释放----重力下坠---空中点火的发射模式。俄罗斯的苏57虽然首飞十年之久了,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公开展示过期内置弹仓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根据此前苏57战机的实战部署已经可以确定的是苏57不光在中央机身位置设计了前后两个尺寸巨大的主弹仓,使得其能够发射KH59这种轻型反舰导弹,而且苏57在机身和机翼接壤处更设计了两个能够内置格斗弹的“荚舱”。

当然苏57机身中央的两个主弹仓导弹发射模式和F35等战机主弹仓发射模式一样,都是延续了导弹释放----重力下坠---空中点火的发射模式。但是其格斗弹仓的发射模式很特别,而且这个格斗弹仓的位置选择甚至相比F22和歼20更有优势,因为不管是F22的这种只露头的导弹锁定模式,还是歼20这种外置偏转锁定模式,因为导弹都被部署到机身内部,所以导弹导引头在搜索锁定目标的时候,都会被机身所遮挡扫描视野范围,比如F22装备的AIM-9X格斗弹因为弹仓的设计位置,其只具备对正前方大概120度的空域进行搜索锁定,所以被机身遮挡的视野范围内就成为了F22空战的盲区。

同样歼20虽然通过偏转挂架的设计,让整个导弹红外导引头更远离机身的遮挡,但是因为其偏转挂架的尺寸受机身内部空间影响,所以其红外格斗弹并不能更远的远离机身的遮挡,所以在导引头视野范围的受限上仍然有一定的限制。但是苏57就不一样了,首先因为苏57延续了苏27的中央升力体 吊挂发动机舱的气动布局设计,所以苏57并没有一个尺寸巨大的主机身;其次苏57的两个格斗弹仓被设计的更远离两个发动机吊舱、而且更靠前,那么在其红外格斗弹搜索的过程中,因为其更远离发动机吊舱的遮挡,所以其搜索视野范围更广,意味着苏57能够更早的发现锁定敌机并更早的发射导弹将敌方战机击落,而更早发现锁定、更早发射导弹恰恰是空战胜负的关键。

弹道导弹是如何做到空基发射的?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弹道导弹”。所谓弹道导弹就是一种没有翼,目标必须发射前设定,而且目的地固定,不能中途改变的打击型战术/战略导弹。发射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弹道导弹必须发射很高,进入空中或太空,进行亚轨道宇宙飞行;对于洲际导弹,中途高度大约为1200公里。飞行速度为15倍以上音速,几乎不可防御。

美国和北约不怕俄罗斯真的发射核弹吗?

怕,很怕,所以美国人和北约,绝对不会,触犯俄罗斯的根本利益,到了无路可走,俄罗斯,的确会使用后核武,哪怕是同归于尽,但美俄,绝对不会互扔核武,因为如果这样,他们会同归于尽,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些小国,当了替死鬼,在下始终认为是这样的,死了这些小国,美国人根本无所谓,所以奉劝那些小国,安份些,当了替死鬼,没好处,只有害了自己,害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值得吗?还请三思啊!那些自以为抱住了美国大腿的小国家,不要再跃跃欲试了,一旦俄罗斯扔了核弹?你后悔的机会也没有了,敬请牢记!。

假如卫星和网络都瘫痪了怎么发射核弹?

盲发,打哪儿指哪儿!可能造成如下几种非预期后果:1.把自己的盟友或其他非战争对象给打了。2.核弹掉到无人区或公海里了。3.核弹一直飞啊飞,在空中爆炸了。4.核弹飞一会儿回来了,把自己给打了。5.核弹发射不出去,在发射架爆炸了。在上述五种可能性中:其中第2、3的可能性最大,至少60%以上;第1种次之,约占35%以上;第5种再次之,约占5%左右;第4种的可能性最小,只是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实际中几乎为零。

核导弹一旦发射!飞到半路后悔了能挽回吗?

后悔了能挽回,让弹道导弹自毁就行了,但对方打过来的弹道导弹就不好说了。先来看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2018年8月2日凌晨4点左右,美军进行了一次“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但这枚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升空后出现故障,偏离了预定航线并且失去控制,为防止这枚导弹造成严重事故,美军立即启动了导弹的自毁程序,导弹在太平洋上空爆炸后残骸全部坠入太平洋。

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到,现代化的弹道导弹都是有自毁程序的,不过设计这个程序的初衷并不是怕发射后反悔,而是怕弹道导弹出现故障偏离航线,如果落到自己的土地上造成伤害或落到别国没有爆炸造成技术泄密都是后果严重的,因此这种自毁程序可以在导弹不受控时启动把导弹摧毁,但这种自毁程序,理论上也可以在发射导弹后却反悔时将导弹自毁。

但洲际弹道导弹并不是全程都是弹体和弹头在一起,如果在发射的后半段弹头和弹体分离后,导弹的自毁装置对分离开来的弹头已经没任何作用了,此时的弹头各项保险也都已经打开进入了最后的攻击阶段,这个时候核弹头会自动进入高度测量阶段,降低到引爆高度就会自动爆炸,完全是一个全自动并且不可控的状态,此时若想防止核弹头爆炸产生核反应,唯一的方法就是拦截。

目前的热核弹头有多道保险开关,核弹头的引信、各种控制电子原件与核爆炸原料都是分开的,只有按照预定程序一步步启动才能完成引爆和产生核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如果用导弹将核弹头拦截,即便核弹头被防空导弹摧毁,但由于没有按照预定程序走下来,核弹头也基本不会产生核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不过上面说的都是理论上的方法,实际上核导弹一旦发射后悔根本来不及,因为这里牵扯到一个核反击的问题。

如果是对方先发起核攻击,己方展开核反击,这个没什么后悔的而是要坚定执行,如果是己方主动发起核攻击,除非对方没有核武器,如果对方也有核武器,不等己方的核导弹爆炸,对方的核攻击已经展开了。有核国家基本都有完善的针对弹道导弹的检测系统,比如远程对空预警雷达等等,一旦一国的弹道导弹升空,基本在爬升阶段就会被探测到,并且可以通过轨迹分析确定最终的落地点,如果发现导弹是向自己打过来,那么核反击就会立即展开,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把核导弹发射出去,此时即便首先展开攻击的一方反悔把导弹自毁,也无法确保对方采取核反击发射的核导弹也能及时自毁,这样仍然避免不了核大战的爆发。

战舰是如何发射导弹的?冷发射和热发射哪个好?

兔哥回答;导弹是目前装备最广泛的弹药武器,军舰作为海军作战舰艇普遍导弹化,导弹已经是舰船主要的武器系统。军舰所搭载的导弹有反舰、反潜、防空、对陆打击巡航导弹、美国更是在舰船上搭载有反导导弹,可见导弹使用的广泛性。导弹的发射方式有两大类,一是冷发射,一个是热发射。下面兔哥就分别说说这两种发射方式,并探讨一下各自的优劣势;(热发射↓)导弹冷发射;所谓冷发射就是导弹在发射箱(筒)内自己的火箭发动机不点火,而是依靠外力将导弹推出发射它筒,这种外力通常是高压空气,导弹发射时首先靠外力推送出发射筒,把导弹弹射到空中一定的高度,导弹才开始点火发射出去。

冷发射的好处是安全性能好,防止导弹在发射筒内无法点火的情况出现,对发射筒要求不高,不需要设置导弹尾焰排放通道,也不用对舰船作防高温处里,占用空间也小于热发射。缺点是发射系统设计复杂,二次点火装置的可靠性要求高,一旦点火失败就有可能下落的导弹砸到甲板,因而发射发射事故。解决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倾斜角布置导弹箱体,这样一旦出现导弹弹射出箱后不能正常点火也不会砸到军舰上。

导弹的热发射;所谓热发射就是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在发射箱体内直接点火,利用火箭的燃烧火焰气体压力使导弹直接发射出去,这种发射就是热发射。热发射的优点是不用改变导弹箱体的发射角,不用按装复杂的弹射系统,也不用担心导弹点火不着而出现掉弹的情况发生。另外,导弹可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射,热发射多枚导弹的用时低于冷发射。

冷发射需要发射成功后才能发射第二枚,热发射无需担心,即便不成功留在弹箱里,也不会影响其它导弹的发射。缺点是,需要布设防火耐高温材料涂层,防止火箭尾焰烧蚀发射箱体。同时要设计出尾焰排出的排烟(焰)通道,占用空间大,对于发射箱体的放尾焰,防腐处理难度大。(冷发射↓)两种方式适合发射导弹的类型;其实这有传统的习惯性因素,美国的导弹基本都是热发射,而俄罗斯则是冷发射的多,我们则是大的用冷发射,小的用热发射。

采用垂直发射的大型导弹采用冷发射的好处是,大型导弹火箭发动机所排出的尾焰量很大,这样就对舰体的隔热处理要求更高,而且排烟装置也要大的多。如果采取冷发射这样就节约空间,防焰措施也容易的多。而小型的防空导弹则采用热发射好,这样发射速度快,发射的密度也大,便于快速反应。因此,防空导弹采用热发射更有利一些,无论哪种发射方式都有优缺点;这是武器特有的客观规律,很难有一个绝对值,任何武器装备都是如此,在优缺点中寻求一种平衡才是目的,而平衡的好的自然就是先进的。

另外,并不能通过哪种发射方式来判断性能的优劣,导弹的好坏和发射方式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导弹性能优秀,不论哪种发射方式都依然是先进的。如果导弹的性能不好,发射方式再先进也照样不会改变性能。所以,习惯往往是技术上的成熟,成熟的技术也可以理解为就是最好的。因此,两种发射方式的采用根据技术的成熟而定。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探讨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一个国家快速对某个国家发射全部核导弹会怎么样

如果快速对一个国家发射全部核弹,让其在没有还手的时候使其团灭,这是不可能的!发射所有的核弹,就是说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全部启动发射,真正拥有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 陆基,海基,空基都达到了足够的核威慑,我国除了陆基战略核威慑足够强,海基有战略核潜艇,但想接近美国本土必须突破第一和第二岛链,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南部海域活动,升级了射程更远的战略核导弹,可以直接在南部海域潜射攻击美国本土。

空基相对薄弱,由于我们没有真正的战略轰炸机,轰6k各方面性能都有很大的差距,航程短 ,载弹量低,所以我们的空基发射平台也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巡航。突然发动核打击,把全部的核弹发射出去,这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像美国这样的核大国打击别的国家,由于美国现役核弹头最多,大约1750枚,战备值班的接近1000枚,就是说大约1000枚核弹头在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平台上时刻准备着,得到发射指令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并且美国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有很多军事基地部署有核弹,美国海基核导弹大部分在战略核潜艇上,美国的战略核潜艇各项性能在世界排名第一,几乎可以轻而易举的接近他想攻击的国家,所以美国如果想攻击别的国家, 除了几个核大国 之外,还是比较容易的,由于有军事基地和远程战略运输机 ,还有战略核潜艇,可以在近距离内实施核打击 几百公里都有可能,,被攻击的国家等发现核攻击,由于距离太近,反应时间太短,只能仓促进行末端拦截,当然会立即进行核反击,但一些陆基发射井有可能还没有发射就会被来袭导弹清除,但仍有大部分会被发射出去,海基平台,军舰携带战略核武器容易被发现和跟踪,发生核战时极易被摧毁,只有战略核潜艇隐蔽性好,但是除了几个大国,能掌握战略核潜艇技术的几乎没有,核潜艇各项性能美,俄的最佳,美国附近海域都安装了声呐监听系统,并且密切关注着各国潜艇的动向,一些重要的海域都严密监控,所以别的国家的潜艇想接近美国本土比较困难,所以战略核潜艇进行核反击也一般离美国本土还是要有一段距离的,由于没有真正的战略轰炸机,空基核反击也只能在本国附近空域发射战略核导弹,美国遍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拥有强大的TMD(战区核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集监视,发现,中段拦截,末段拦截于一体,陆基拦截以爱国者系统,海基以宙斯盾系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发现核导弹,发出预警的同时,并进行有效的多手段拦截。

美国本土还有一套NMD(本土核导弹防御)系统,在接到预警之后,可以远程拦截来袭导弹,中段,末段拦截多手段拦截,被美国核攻击的国家核反击发射的核导弹本来数量就少,还要经过一段几十分钟的时间,要经过美国核防御系统层层的拦截,最终能到达美国本土的又会损失很多。第二种情况就是别的国家先动手,抢先向美国本土发射全部的战略核导弹,导弹也许还没有进入大气层,萨德系统强大的X波雷达就发现目标,发出预警的同时,就能引导拦截系统开始进行导弹初始段拦截,并且美国的TMD和NMD系统都会被激活,会以最大的可能进行拦截,美国核反击系统在接到核攻击预警的时候被激活,所有陆基战略核导弹有足够的时间发射,进行战略核威慑巡航的战略远程轰炸机会在离攻击国很近的地方发射携带的全部核导弹,海基核导弹也被全部发射,美国的战略核潜艇性能好,像个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可能就隐藏在攻击国的近海,一枚枚战略核导弹从海水里呼啸而出,几十秒之内就会到达目标,美国发射的战略核导弹,并不是只攻击刚才发起攻击的国家,而是有一部分去攻击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可能这两个打核战的国家耗尽元气,让那些旁观的国家来获利,一个国家都有几十枚,攻击他们主要的设施,中大型城市,重要的资源,各国的核反击系统被激活,整个世界成了炼狱,被拦截系统摧毁的核导弹虽然核弹头不能爆炸,但发动机会在大气层外爆炸了,在离城市500米高度爆炸的核弹毁坏力最大,方圆1000米之内的暴露在外的生物直接气化,蘑菇云升起来,就像一朵朵噬人的妖花,大地在颤抖,核爆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像在锅里炒爆豆一样,核反击系统不需要人的参与,直接按预设的程序,冷静的发射出去一枚枚战略核导弹,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之后,一切不在受人的控制。

想用核武器直接团灭一个国家是不可能的,毕竟核弹的数量有限,只能打击中大型城市,重要的目标,不可能每一寸土地都被核爆,有些人还是能存活下来,不过核战之后,核辐射,污染,资源的毁坏,环境的恶化,核爆产生的烟雾会笼罩整个地球很多年,地球上看不到太阳,气温急剧下降,零下几十摄氏度,这就是核冬天,最终整个人类将会灭绝。

如果突然从公海里面发射出一枚核弹,怎么确定是哪个国家发射的?

不必确定具体是谁发射,只要看雷达系统的数据交换情况,知道是哪个阵营发射的就行了。有核武器的势力,全世界一共只有10家,主要的只有5家,这5家都有自己的监听卫星和预警卫星,都能够通过热源信号监测到发射地点和弹道。在此基础上,再看卫星定位和雷达交换情况,世界上只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不管是谁发射核武器,其载体都要经过雷达导航,也就是说,必定留下雷达交换数据。

如果其中三家都没有数据信息,那么数据肯定来自第四个系统,这就是排除法。通过排除法,就能知道该载体也就是导弹,是哪个“阵营”发射的。不必非具体到是谁,只要知道是哪个阵营在发射,这就足够了。但是,现实中都不必这么麻烦。有实力的这几家,早就提前收集了其他势力潜射的信号特征,天上都有侦查卫星侦查飞机,海上都有侦察船,一个比一个精,谁也瞒不住谁。

各家做个潜射实验,都有其他势力在全程监视。而不同势力的武器系统,发射的信号特征都不一样,只要针对这一点,根据信号特征,短时间内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搞潜射。何况目前真正做到三位一体技术的只有3家。这个问题搞三选一,想选错都难。此外,其实各势力潜艇都有比较固定的活动范围。一旦超范围,反潜力量就算无法驱逐但也可以知道个大概。

你以为就只有某一家会往海里扔探测器吗?何况,根本不需要知道具体是谁,甚至不必是核弹。这就是“捆绑”的可怕之处。公海里发射那玩意都不必是核弹,就算只是一般的洲际导弹,就已经满足启动核反击的条件了。5大势力在这一点上意见完全一致,只要洲际导弹打来,不管是不是核弹,立刻启动核反击。先还手,不管目标是谁总之先向有仇的下手,先搞起来,等一切结束了再讲理。

请问如果有核潜艇在公海向俄罗斯发射核导弹,怎么知道是哪国的?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朝预设目标打,你高估了人类的自觉性所有处于待发状态的核导弹都是有自己的预设目标的,因为洲际导弹本身就是类似运载火箭的复杂武器,导弹弹道轨迹如何调整,什么时候转向,核弹头什么时候分离都是经过严格测算后得出的,导弹目标的修改和调整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另一方面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往往是最先打击目标,固定发射井发射的洲际导弹发射重量高和投射能力远超机动发射导弹,并且价格低精度高,是执行地球毁灭任务的第一把好手。

核弹头命中精度越来越高情况下,发射井再怎么强化都没用,所以美国和前苏联都是强调“先发制人”核打击,在敌方核弹头落地前把自己发射井中的洲际弹道导弹打出去,前苏联的一些快装发射井还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再次填装,可以短时间内打出两枚洲际导弹。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恐怖、非常冷血的核战争政策,核大战的启动时间不是以对方核弹头落到本方领土为开始,而是发现有敌方核弹头升空向我飞来为开始;核反击的目标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洲际导弹预设好的国家。

在冷战时期,至少有两次差点因技术故障导致地球重启,一次是美国北美防空系统误将流星判断为前苏联的洲际导弹,另一次是前苏联的侦察卫星故障,误将美国洲际导弹发射阵地的日出判断为导弹升空。这两次事件中都是主官抗命违规操作,拖延几分钟时间进行进一步确认,才让地球躲过一劫。至于要想判断是哪个国家的,从技术手段上也有不少,不过要等等核弹落地爆炸后研究发射性图谱,每个国家的铀矿、开采和铀浓缩时间等都有自己的“指纹”,对比追溯就知道了,不过问题是能等到那个时候么?当战争爆发时候,第一个死掉就是人性,更何况是灭绝性的核战争。


文章TAG:中国如何发射核导弹  核导弹是如何发射的  中国  如何  发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