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怎么看待外卖这个行业的?

作为最近几年才新兴起来的外卖行业,受此次疫情影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外卖了,当然还有快递。没有查找到最早的外卖公司是哪里开的,但是据公开资料显示,外卖这个行业,很可能最先也是由中国人发明出来的。1989年,当时年仅4岁的徐迅跟随父母去美国,和当时大多数出国家庭一样,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不得不去当地一些餐馆之类的就业门槛比较低的地方打工,在大学期间,徐迅根据美国超过9成餐馆不送外卖的商业契机,凭借个人聪明努力和奋斗,开始做起了外卖生意,最后发展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外卖平台DoorDash。

这可能是我读到的关于外卖行业最早的说法。那么,这个行业究竟如何呢?具体这个行业的管理这些我们也没有参与,就不多说了,谈谈个人感受吧。首先,这个行业不容易。这一点从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的行踪,大家完全可以感受到,而且,往往我们吃饭的时候,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正好是最忙碌的时候。所以,辛苦自然不必多说。其次,这个行业体现了什么叫“多劳多得”的原则。

我们看到很多外卖小哥拼命接单,甚至为了得到客户的五星好评,不惜冒着危险闯红灯及时将订单送达,当然跑的多,赚的也多,这其实很公平。再次,这个行业催生了大量的兼职。据说有个90后白领放弃了几万元的月薪去送外卖,为了多跑、多接单,脂肪肝都跑没了。而很多自由职业者到了饭点就兼职去送外卖的例子,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毕竟只要有钱赚,谁不愿意冲上去呢?总之,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尤其是已经融入很多城市人生活的外卖行业,其行业发展的一举一动,必然在今后会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从业者工作辛苦的背后,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加入其中,自然有它“多付出、高回报”的商业逻辑。

外卖这个行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对此你怎么看?

我也是一个创业者,早期创业的时候还专门研究过外卖行业。外卖最早的入局者就是张旭豪的“饿了么”,2008年的时候张旭豪在上海创建了饿了么,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外卖平台ele.me。后来.me这个域名后缀还火了一把。最早看张旭豪的演讲是在“一席”上面的演讲,确实也激励了一批创业者。张旭豪跟我同年,我当时才刚创业,他当时已经是身价数十亿的独角兽了。

对于外卖这个行业,我主要有一下几个看法。刚需高频外卖行的痛点是非常明显的,作为一个刚需且高频的痛点, 而且当时还是一片蓝海,真的是教科书般的项目。外卖的形式其实早就有了,不过是依靠电话下单,当时饿了么做出来的时候,也是受制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当时主要的用户群体是办公室的白领和高校群体,通过PC端进行订餐。

后来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后,饿了么也进入了飞速的发展阶段。后来就是美团、百度,还有各个大大小小的平台开始入局。投资大虽然外卖行业的投资前景非常好,但是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依稀记得当时饿了么一个高校的地推成本加上送餐员的公司和用户的补贴,达到了上百万。所以这个行业注定只有巨头,或者依附巨头的企业可以成功。强大如百度,都要忍痛砍掉外卖业务,因为烧不起,影响公司利润和投资者回报。

累并快乐着外卖这个行业不仅仅解决了很多人吃饭的问题,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而且让很多在城市中,没有什么技能和学历的外来工在城市里可以站住脚跟。在制造业和工厂的衰退后,逐渐让很多人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点是需要肯定的。这两年对外卖行业的讨论非常多,社会报道也很多,跟十年钱讨论农民工,富士康的劲头一样。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的社保问题?

解决很简单,第一:国家把这种无资产互联网平台中介公司中介费抽成任何收取的费用降到每单比例5%,并且封顶10元,(举例说明,滴滴司机跑单10元,滴滴抽成介绍费中介费所有费用只能抽取5%,也就是10元×0.05=0.5元。如果司机跑单500元,滴滴所有收入只能是500×0.05=25大于10元,所以滴滴只能分走10元)然后每单再抽取5%作为社保款缴纳就能保障司机外卖员社保。

第二:每单钱扣除10%后的款项直接交到国家监管账户,平台不得任意押款扣款。平台发起扣款押款,需要交由国家成立的互联网平台仲裁庭仲裁。第三:滴滴司机外卖员收入监管平台账户24小时后自动转到个人账户,不用奇葩的什么还有提款申请,自己的钱为啥需要申请这简直有病。所以这样就能完美解决压榨和社保问题。一个中间商赚钱巨额利润的现象不应该存在。


文章TAG:从外卖骑手到公司副总  如何从外卖  外卖  骑手  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