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宅”文化?

“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数字原住民每天“家―办公室―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他们更喜欢“宅”在家里,沉迷于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中,打开电脑,一切都有了……“宅”就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的青年的称呼。

尽管这种“宅文化”一兴起就频频遭到“与社会脱节”等各种指责,但“宅文化”在世界上似乎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如今“宅文化”不仅引领着电影、动漫和网络文化的潮流,而且意外地促进外卖、快递等行业的兴起。GGV纪源资本《2016年中国90后互联网使用报告》显示,这群喜欢在家看视频、打网游或者网上社交,只要不出门就好。

因为这些宅在家的人自然需要相应的服务来满足日常需要,他们会网购、点外卖而不去商场或饭店。这为新的市场提供了巨大机遇。比如,中国的外卖市场现已成为一个150亿美元的产业,而其中50%的订单都来自于数字原住民。这些喜欢宅在家的数字原住民也很喜欢网购。60%的在数字移民每月至少在移动设备上网购一次,而现在他们14%的预算都花在网购上。

奥美《00后人群研究报告》显示,00后延续了90后的“宅”。除去平日,不论长假短假,70%左右的00后选择宅在家中度过。其中40%的00后会做作业/补习;30%的00后会打游戏(16%)和玩手机(14%)。虽然宅在家中,大部分00后都有稳定长久的朋友关系,并且和朋友相处融洽。00后喜欢独处,但并不孤独。

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有什么合适的工作做?

我小姨就是喜欢宅在家里的这一类人。她从23岁开始到现在57岁,宅了30多年。有房有车,儿女双全,夫贤子孝。妥妥的“宅家典范”。那么她是如何做到这么顺利宅家养家的呢?小姨学生时代是艺术生,自幼学习舞蹈乐器唱歌绘画(绘画是后来自学的,没有上过一天课)。就是这些看着与宅家生存不太沾边的爱好,她的年收入一直维持相当高的水准。

23—35岁,她最先是与她的男同学(后来成为了我的姨丈)合伙开培训班教钢琴、古筝和演唱表演。随着在区域范围内不断提高知名度,收入越来越高。这期间她结婚生娃两不误。35—45岁,小姨凭着自己敏睿的商业眼光,在本地万达广场“以租养房”买下了2套商务铺面。没过几年就返本盈利了。这期间小姨大部分精力主要放在娃的身上,陪伴为主。

这期间除了适当上课,基本定位为家庭妇女。家里经营得井井有条,孩子教育成长一个也没有落下。45—55岁,由于开培训班有了非常可观的资金积累,小姨就盘下了一间本小区围墙招租的茶庄(文化馆),并请了她的小姑子帮忙打理。她以茶会友,同时经营字画,赚一点差价。收入还是不错的。现在已经趋于提前养老的状态了。平时就在家里特别开心地打理露台100多平的花园。

我认为宅在家里的人首先自己要有一技之长,至于适合做什么工作也看个人兴趣和对人生追求目标的高低。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特长,就算是家里有矿一直宅着,迟早也会坐山吃空。宅在家里其实很适合“佛系人群”,因为宅家里基本上就等于与自己作伴了。寂寞孤单在所难免。天长日久也许还会患上“人群聚集”焦躁症。不再喜欢与任何人沟通,只热衷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至于宅在家里可以做的工作实在是数不过来的。比如:琴棋书画,只要你有真本领,养活自己不在话下;股票基金金融,这是需要有特定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赚到养家糊口的银子;园艺插花网淘,在家培植苗木定期给一些花店送货或帮工;网络写手,这包括了网络作家、各大平台码字员、视频制作等包罗万象,天天宅在家码字剪辑,收入也过得去。

人到中年,越发的喜欢宅在家里,正常吗?

1、正常,大多数人都这样,年纪越大,越不愿意出去浪。2、人到中年,天天在拼命赚钱,压力山大,好容易有休息时间,哪都不想去。3、现在,出门就要花钱,但大多数都是穷人,还不如在家呆着。4、人到中年,身体状况走下坡,休息时间,就想在家躺着。5、社会越发展,人与人之间越生疏,都在玩套路、都互相看不顺眼。所以人到中年不想在和谁假装,就喜欢自己呆着。

喜欢宅在家里,不爱出门交际的人是什么心态?

喜欢宅在家里,不爱出门交际的人是什么心态?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自己生活方式习惯。喜欢宅在家里,不爱出门交际的人,一般都很内向,低调,他们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或者不善于与人交流;对外界有种莫名其妙感,很依赖家的安全。这种心态不是病,是个别人的性格。再一个,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网快捷便利;很多事情不用自己亲自出门,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上漫游;一机在手,全网天下。

如:每天早上挣开眼,就开始热搜,一天的新闻就都可以知道;饿了,各种平台有外卖,一条信息就送到家门口;有的人选择自由职业,线上办公,虽然宅在家里,但挣的钱比谁都不少;有些人不喜欢社交,享受一个人独处。宅在家不是坏事,只是顺应变化。时代在变革,科学在进步,发达的互联网将人与人之间关系推到了一个新的位置,个体独立性变强。

疫情战胜后是否会出现“宅文化”这种新的文化现象?

“宅文化”由来已久,我觉得疫情战胜后,“宅文化"会更加发扬光大,从内容到形式走向广义化和多元化。一、鼠年正逢疫魔,全民被 迫“宅”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建国以来的一场非常战役,病毒来势之汹,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堪称前所未有。于是,史无前例的全民“宅"家行动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一时之间,全民皆是“宅一族”。因为到目前为止这是最有效的阻断病毒传播,减少人与人感染途径的方式,不出门,不走亲,不宴请……老老实实“宅”家,为国为民作贡献!一场疫情,完全改变了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方式,预料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二、“宅文化”之前世今生,引领网络消费文化。1、日本是起源地“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等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距离现在已有37年了。

后来“宅”就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的青年的称呼。“虽然我不富有,但在网络世界里,有温馨的家”。“宅文化"是随着动漫和计算机游戏的出现而诞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动漫、夸张的电动玩具给予当时的孩子以强烈的感官刺激,逐渐把握了青少年精神需求的主导权。这些孩子长大后,面对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寻求真正能由自己的意志主导的世界。

他们并不一定都是逃避现实,而是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日本一名社会学者认为,当今青年人在精神生活方面有比较高的欲求,归纳下来有6种欲求,即“共感欲求",“收集欲求”,“显示欲求”,“自律欲求”,“创作欲求”,“归属欲求”。当这些欲求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无法得到满足时,这些人更有可能成为“宅一族”。他们的想法看似稀奇古怪,但并不一定是荒诞无稽的。

推动“宅文化”的是网络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余暇时间增加,各种与“宅文化”相关的产业也高速发展,据日本一研究所某一年的一次市场调查称,日本的电子游戏、动漫、追星、连环画等市场规模竟高达29O0亿日元。2、“宅文化"相关产业的兴起,韩国、美国不仅仅是青少年,成年人也加入“宅一族"。下面是韩国的一组数据,在发达的网络游戏产业的推动下,“宅一族”已成不断上升的趋势。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2009年底的总结报告称,20O9年度韩国文化内容产业输出额预计达30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增加25%。其中,最受“宅一族”欢迎的网络游戏产业输出额是1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占整个文化内容产业输出额的一半。在美国,和电子游戏相关的产业一枝独秀,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取消了出门旅游计划,选择“宅”在家里玩游戏。

3、“宅文化”于上世纪8O年代末期传入中国大陆,发展更快更广。“宅文化”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是其他东亚国家无法相比的,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的人数之多。典型的载体就是我们俗称的“80后”、“9O后”,有一天,他们的父辈“5O后”、“60后”突然间发现,自己唯一的宝贝不像他们当年一样在外面过群体生活,而是天天喜欢在家里,不愿出门,过年也不想走亲。

除了“8O后”、“9O后”,年龄层也呈上升趋势,一些中年人也参与进来,只是关注领域不同罢了。在相关领域方面,中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迅速,已成规模。三、“宅文化”背后的驱动力。1、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着“宅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更喜欢“宅”在家里,沉迷于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中。

尽管“宅文化”一兴起就频频遭到“与社会脱节”等各种指责,但“宅文化”在世界上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足不出户,没有人打扰,也不用看人脸色,打开电脑,一切都有了……如今“宅文化”不仅引领着电影、动漫和网络文化的潮流,而且随着网上订餐(外卖)、快递等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加入了“宅一族”行列。2、生活的压力,喧闹的外部环境促成“宅”的深入。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像中国,每年大学生毕业好几百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请看下图:(往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趋势图)(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率变化趋势图)就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或工作不如意,高不成低不就,出行交通人满为患,马路成了行走的停车场,地铁挤得水泄不通,外面到处喧哗,促使很多人选择“宅”家。3、个人兴趣爱好、性格使然。

“宅文化"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的需求,让生活更精彩。在这一个尊重个性发展的时代,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贴上一样的标签,成为公众场合里口若悬河的演说家或是长袖善舞的公关达人。有人喜欢简单,“宅文化”中的他们能通过网络订餐,比如饿了么,美团等服务解决各种一日三餐等繁琐事。有人喜欢清静,能免受外界干扰,静静的一个人思考。

有人喜欢快捷,他们能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轻松了解天下资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轻松一点就可以。有人喜欢自由,他们“宅”家能靠编辑、开网店、电子商务等工作自给自足。“宅文化”促进了多元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给社会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和巨大的财富价值,让社会生活更精彩。四、“宅文化”在争议声中悄然兴起。曾几何时,“宅男”“宅女”成了与社会脱节的代名词,饱受质疑,对一部分人来说,“宅”是“不洗漱不出门”和“只叫外卖”的代名词。

“宅”是使生活颓废的一种逃避行为,“宅文化”是一种引导人们“宅”在家中的文化,使人远离交流,脱离社会。对于青年一代的“宅文化”,不同年代的人看法明显不同。有部分中老年人认为,这些年轻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会让他们无法了解复杂的社会,不擅长同他人在事业上合作,更使得个人孤僻性格的滋生。认为他们是消极面对真实的社会,欠缺出外谋生的亲身体会。

存在即合理。把“宅文化”简单地看成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并不合适。真正的“宅一族”,都希望拥有独立思维和行为,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引领时尚潮流的作用。随着民众思想的成熟和消费文化的提高,中国人在私人空间的建构方面也会不断前进,“宅男”、“宅女"现象就会普遍起来。只要引导得当,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五、“宅文化”是典型的现代化的产物,如何将积极性进一步发挥?1、尊重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不要横加指责,所谓“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

年纪大的人从前生活在不发达的口耳交流时代,过着集体生活,如今现代化发展迅速,互联网普及,不需要过多户外的奔波,安坐家中就可以工作,时间利用更充分。2、积极引导“宅一族”们,要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能在一个私人安静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创造力,促进互联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只要引导得当,一定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不喜欢与人交际,喜欢一个人在家,这是不是一种心里疾病?

有人说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自闭,抑郁,孤独症!??不知道,但是我觉得不一定,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特别是有了孩子后,除了上班,呆在家里不想出门,甚至连小区楼下都不想去,也越来越不喜欢逛街,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约朋友玩了;需要买什么,基本上都是网购;除了工作中必要的沟通,不想费力去讨好或者维系所谓的人情世故!。

有没有退休了,不用打工,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宅家不爱出门的?

我就是一个,我生性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所以从不参加聚会,也不参加亲友的喜事,年轻时由于工作性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现在觉得各地的景点大都是人造的也就不愿意去了,平时除了买菜和医院取药以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很少出门,绝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由于年龄大了过去的爱好也都丢了,就像有些人说的处于一种混吃等死的状态,对人生早就没了任何想法和要求。


文章TAG:有多少人喜欢宅文化  你真的了解宅文化吗  多少  喜欢  喜欢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