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互联网公司都要做金融?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注意到已经有好几个比较专业的回答了,那我就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下吧。正好读到《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放贷》,里面提到,就在现金贷公司的老板们开始为生存挣扎的时候,2017年底的这个时间节点,对于“TMD”等互联网巨头来说,却刚刚吹响冲锋号。今天,在中国人的智能手机上,无论是聊微信、刷抖音、看微博,还是用淘宝购物、滴滴打车、携程订酒店,甚至是在刚拆封的小米华为、OPPO手机上,互联网信贷产品都无处不在。

而这些处在不同行业的互联网巨头们,也终于有了一个相同的业务——放贷。官方说法则是,消费金融。请先参阅。顺便谈谈一下长短期债务周期吧:短期债务周期通常持续 5-8 年,在几十年里不断重复。但是请注意在每个周期的低谷和高峰后,经济增长和债务都会超过前一个周期。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人促成的。人具有借更多钱和花更多钱的倾向而不喜欢偿还债务,这是人的天性,因此在长期内,债务增加的速度超过收入,从而形成长期债务周期。

长期债务周期:尽管人们的债务增加,但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借贷条件,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大家都以为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因为仅注意最近出现的情况。最近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呢?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价值不断上升,股票市场欣欣向荣,现在是繁荣时期,用借来的钱购买各类资产,很划算。当人们过度借贷消费时,泡沫便产生了。请注意,这儿并非在聊国内的情况,点到为止吧。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想做手机?

互联网公司都想做手机,总体来讲这是因为手机越来越成为移动互联网最主要的智能终端,跟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是延伸和连接的概念,也跟进入门槛和手机行业规模有很大关系。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重要原因。我们来一一分析。首先,手机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最主要和核心的智能终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手机就成为最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和流量来源。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入口和流量就是生命线。小米公司就不用讲了,小米把手机当做AIOT的核心智能设备,所有的小米产业链产品,包括小米自己做的电视、冰箱、空调这些智能产品,全部用小米手机来连接和实现智能控制,而且小米手机也是小米公司的主业,占到60%以上的营收比重。阿里、百度、360这些公司,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进入手机行业。

除了商业模式上的原因,手机进入门槛越来越低,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也有关系。说白了,大家看做手机没什么难度,而且营收规模可以做得很大,为了做大公司,发展一门新的生意,或者是为了资本市场概念,也是值得去做手机的。这个问题可能提得晚了些,现在罗永浩的手机已经做失败了,360和百度也偃旗息鼓了,证明了手机进入门槛也不像看起来那么低,也是很有难度很专业的,而且做硬件投入非常大。

为什么国内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大数据?

作为一名IT行业的从业者,同时大数据也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当前正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将作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一个重要的生产材料,通过对于数据的价值化操作,能够不断从数据中挖掘出大量的价值,所以大数据将打造出一个新的、庞大的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对于整个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当前无论是上层政策方面还是地方机构都对大数据非常重视,不少地区陆续成立的大数据局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从而帮助地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作为互联网企业来说,由于自身具备巨大的数据流量,同时也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所以在从事大数据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把这种优势全面体现到了各种互联网产品中。

可以说,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竞争,主要就体现在“数据竞争”上,数据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产,所以互联网企业做大数据是必然的。互联网企业做大数据的同时也促进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大数据应用经验。可以说,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企业的推动。随着5G标准的落地应用,产业互联网将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重要方向,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借助产业数据,而互联网企业自身并没有产业数据,所以在产业互联网阶段,互联网公司就需要与传统行业进行合作了,而且这个合作会越来越紧密,一方面传统行业需要互联网辅助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需要借助产业互联网实现高速发展,可以说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共同的选择。

为什么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CEO是做技术出身的?

因为互联网绝大部分产品就是技术研发出来的。而且很多创始人最开始就是从技术交流论坛里的用户,是一批最早接触技术前沿的发烧友,比如丁磊,比如马化腾,比如雷军等人。可以说技术型创始人创业有先天优势。但真正能创业成功的人不仅仅是懂技术,还需要懂市场。李彦宏如果只知道研发搜索引擎,不懂竞价排名的话他的百度也不可能变大。

如果丁磊只有技术做门户,做邮箱,他不懂市场不做sp增值服务和游戏,他的公司早就倒闭了。丁磊如今养猪,还把养鸡与自己的吃鸡游戏联系在一起做,真是一个非常懂市场的创始人。当然也有很多创始人并不是技术出身,比如马化腾其实是产品经理。还有俞敏洪也不是技术出身。最典型的阿里创始人马云也不是技术出身。所以最牛逼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这话并不成立,但大部分创始人确实是技术出身。

BAT为什么不做智能电视,也不做OTT,相反却投资酷开?

这个问题吧还是有些难度的,第一要对于BAT足够了解,第二还要了解整个智能电视行业以及OTT行业,所以我这就是个人的见解,如果没有说到的地方,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欢迎大家及时联系我改正。其实BAT不做智能电视以及OTT我个人感觉是分三部分原因,第一部分就是在最开始行业刚有一些苗头的时候,BAT并没有及时进入。

等他们想做的时候发现,整个行业已经接近于饱和,虽然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影响力以及庞大的用户数量抢占一些市场份额,不过这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肯定尺他们想要看到的的最终结果。这就好比如果现在BAT宣布进入智能手机市场,非但不能一下子就把市场份额抢过来,还会受到国内几大知名手机厂商联合起来围攻,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把市场份额给丢了,按照BAT的尿性是绝不会给他们太多活路的,所以这个举例可能有点偏,但是道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第二部分原因是与其自己去布局,不如直接收购来的省事,并且可能还会更加省钱。一个行业最烧钱的时候就是行业刚刚兴起布局的时候,这一点从当初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以及饿了么之间的斗争就可以看出一二。我记得美团外卖当时公布了一项数据,他们在与对手进行补贴大战的时候经常一天就烧进去几千万。所以在一个行业初步成型的前期,想要抢占市场份额几乎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选择。

因此还不如等你们打的差不多弹尽粮绝的时候,我再站出来直接收购你们,或者给予大额投资,这可谓是一箭三雕。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酷开本身的实力,有资料显示,目前,酷开系统终端激活数量已经突破3300万,月活跃终端1700万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电视OTT平台。另外2017年,酷开网络营收达到3.42亿,内容营收增长255%,其中OTT广告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同比增长472%,用户的消费时长平均达到5.5小时。

这么漂亮的数据我看即便是BAT来了也不过如此吧吗,面对这么强大的酷开,如果不能将其击败,那就只能做朋友。所以说BAT的选择决定是明智,即便靠自身的实力跟酷开大战一场能够胜利,估计也会元气大伤,所以还不如直接投资酷开来的省事。说的我都有些累了,讲了这么多总算是把我心里想要说的东西都说了出来,其实不仅是OTT行业以及酷开公司,在其他的行业BAT这样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有人说酷开系统7.0的出现,将带领OTT行业进入2.0时代,这是真的吗?

作为一个对OTT行业的长期观察者,我可以这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OTT2.0。在1.0时代,OTT就只是一个OTT(这么说好像有点废话……),即OTT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为消费者/观众和内容提供方搭建一个桥梁。比如说,大家看电视,看的是互联网内容,这些内容由爱奇艺、腾讯、优酷、乐视等视频平台提供,OTT在这里面充当的就是一个媒介,一个桥梁的功能。

但对于内容适不适合你,能不能为你精准定制内容,就是OTT考虑的事情了。内容方面如此,其他方面就没啥了。还想玩一点新花样?不好意思不支持。但在OTT2.0时代,OTT的含义丰富了许多,功能也更全面了。就拿酷开系统最新的7.0版本来说,内容不是摆在你面前就完了,而是通过视频流的形式让你获取更为直观,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预测你喜欢看什么,是不是更有意义呢?酷开系统7.0还可以实现更准确、更智能的语音操作,5米外电视都可能感知,再加上与创维最新的全时AI技术相结合,电视秒变智能音箱,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智能AI助手。

这样的功能岂是传统OTT能比的?另外,酷开系统7.0还有一个比较重大的改变,那就是通过电视操作系统来控制家里的智能设备,比如说现在智能台灯很多人家里都有,传统是用手机控制,但麻烦。如果用电视控制,而且是语音操控,不就方便了许多?所以OTT2.0时代,据我的认为就是更加智能化,更加有扩展性,OTT不再只是一座“桥梁”,而是一个超级智能平台。

那么酷开系统为什么能引领OTT发展超潮流呢?这其实也很好理解。首先,酷开系统根植于创维的大生态之下。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创维是中国彩电大王,市场份额最高,酷开系统能够获得的技术、资源支持是其他系统难比的,况且创维电视这么多用户,酷开网络也有足够的分析样本来进行测试研究。其次,酷开系统尽管是创维旗下,但又不仅仅只局限于创维,还获得了百度、爱奇艺、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投资。

去年4月,酷开公司宣布剥离硬件,专注做OTT,未来目标是独立上市。有了多方的资源整合,酷开系统相当于站在多个巨人的肩头,实力过硬自然顺理成章。此外,酷开系统自己也一直在推陈出新,对语音技术的应用,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包括现在和物联网方面的融合,年年都有新变化,按照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说,家里壕又努力,想不成功能难呐!反正OTT2.0时代,我是相当看好酷开系统的,也期待酷开系统以后的8.0、9.0版本会继续带给我们惊喜。

电视OTT行业有没有可能会出现一个BAT式的角色?酷开有没有希望成为其中之一?

其实我个人觉得,以OTT行业的发展速度来看,这个领导行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一定会出现,并且不会太遥远。首先,从行业的角度上来看,在客厅经济的助推下,OTT终端设备确实成为了咱们平时享受客厅娱乐的关键之所在。曾有相关机构在报告中写道,“2017年全球OTT设备保有量有望突破7.5亿,更不容忽视的是,OTT设备视频广告观看次数同比增长高达208%,成为广告增速最快的终端。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与其他常见的互联网终端设备相比,OTT大屏明显更具有传播优势。当然,这一点也并非是我自说自话,从目前统计到的结果来看,在OTT端,完整看完30秒广告的观众比例高达84%,远高于Pad端的17%、移动端的29%和以及PC端的17%。当然,广告行业对于OTT大屏的逐步认可,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用户流量正在向OTT大屏的领域所倾斜。

甚至有业内人士分析,在OTT终端激活数量上涨,数字电视缴费用户下滑的过程中,OTT用户数量或许将会在2019年底赶超数字电视缴费数量,进入行业发展的爆发期。这么来看的话,或许在消费升级浪潮到来之前,传统电视的那种的单一的观看体验,还能够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商业发展空间。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OTT终端设备的出现,不仅加速了传统电视的衰落,同时也使得这种大屏点播的服务方式,逐渐被更多的用户所认可。

实际上,OTT行业的快速崛起,也确实从客厅消费场景开始,慢慢地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只不过,在用户流量转向OTT大屏终端的过程中,其实行业巨头们也早就已经清楚了,OTT大屏所承载的客厅消费场景,绝对会培养出一个恐怖的市场霸主。话说回来,在各方巨头争相布局OTT客厅大屏的过程中,酷开网络的潜力又是否能够让其成为OTT行业的一个“BAT”式的企业呢?实际上,自酷开网络剥离电视业务之后,确实一直将开放统一的智能系统生态看作是发展的关键。

要知道,在OTT行业猛打价格战的当下,酷开网络对于行业的认识是非常犀利的。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酷开网络在保证用户使用体验的情况下,尝试通过与其他企业深度合作的方式,扩大终端规模,为整体的商业闭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在开放共享的作用下,酷开网络先后与飞利浦、松下、创维以及熊猫等家企业合作,极大的扩充了终端规模。

不难想象,随着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大,其实对于这种OTT企业来说,已经是赢了一大半了。毕竟,流量就意味着金钱,而营收能力的高低同样也折射出大屏系统生态的稳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资金、规模以及发展空间都十分优秀的OTT产业,必然会培育出一个震惊业界的BAT企业。只不过,即便那个企业并非是酷开网络,作为OTT行业里的独角兽企业,酷开网络也一定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文章TAG:腾讯投资互联网电视动作频频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做ott  腾讯  投资  互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