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选嫔妃有哪些标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古代这种君权神授的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皇帝的女人也是后宫佳丽三千,俗话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妃子称之为极品佳丽确实不为过,那么皇帝甄选嫔妃有什么标准呢?一、必须出身高贵。皇帝作为九五至尊,所以作为皇帝的女人也必须是出身高贵才行,所以甄选嫔妃的标准第一关就把出身平民或者出身较为低下的人家排除,只从王公贵族或者皇亲外戚家族甄选,试想如果皇帝娶了朝中大臣或者皇亲家族的女子则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统治,皇位也有很多人支持。

二、身体健康,无各种疾病。第一关甄选通过后,第二关就由宫女或者太监亲自验证查看参选的女子是否有如皮肤病、妇科病等疾病,一经发现有其中一项疾病,则立马淘汰,十分严格,再者还得查验是否是处女,因为古代尤其是皇家是非常注重血统的,一经发现非处女之身,则立马遣送回去。三、颜值高,身材好。从古至今,人皆有爱美之心,作为皇帝的女人更是要生的一幅好皮囊,如果长的不漂亮,即使家境再好也难以选上,因为皇帝不会喜欢,不仅如此还要身材好,因为皇帝的女人其实也是个形象代表,如果一个又矮又丑的女人和皇帝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也会有损国家颜面。

四、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必不可少。虽说选妃注重的是出身以及容貌,但是多才多艺的女人在皇帝的眼中同样是个很大的亮点,因为在皇帝的眼中,漂亮女人实在太多了,如果一个女人能靠内在因素如多才多艺和知书达礼吸引皇帝,那更加是个亮点加分项,所以,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同样必不可少。结论总的来说,古代皇帝选妃的标准非常之高,作为帝王的女人,将来有可能母仪天下成为皇后,条件苛刻似乎也不为过,因为这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

古代老嬷嬷检查秀女时是怎样查的?

皇帝有权精选全国女孩中的精华入宫为其服务。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体检时,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细。容貌娇好,身材秀长,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点瑕疵,即便皮肤上长了一颗小黑痣,都会被淘汰掉。采选女孩年龄下限最低11岁对采选进宫的女子,首先在年龄上有明确的要求。

东汉时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下。但各朝要求不尽一致。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以上,20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15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中国男人似乎都有一种处女情结,这就是过去常说的“老牛吃嫩草”性心理。一般说来,13岁以上是女孩子月经初潮前后,正是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符合皇帝的心态。

但也有把采选女孩的年龄下限定在11岁的,明世宗朱厚熜便干过这种事情。虽有朱元璋的“15岁以上”祖令限制,但是变态的朱厚熜根本不考虑。《明会要》记载,明穆宗朱载垕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便选300名13岁至16岁民间淑女进宫,这还算正常的。朱载垕的前任、明世宗朱厚熜则征选11岁至16岁淑女入宫,而且选过多次。

据说,朱厚熜是听信道士之言,目的是采女孩初潮时经血炼制壮阳丹服用。有的女孩未到自然来月经的时候,便施催经术,强行采经血。需要说明的是,采选宫妃是大面积的。但具体到个别的现象,年龄则不必考虑。只要有姿色的,皇帝看上的,连寡妇都可选入后宫。如对接收、籍没而来的宫妃,就不会有年龄的限制,“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皇帝喜欢就行。

乳房、下体等生理条件尤为讲究很显然,采选时对女孩的年龄要求,仅是最基本的条件,但不是主要条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评判的两个主要尺度。容貌指的是生理条件,而人品则是主观的东西。通常情况下,皇帝对妃子的生理条件特别在意。东汉光武帝刘秀当政时,派朝中大臣下去帮他物色后宫。《后汉书·皇后纪》(卷10)记载:(刘秀)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这里的“择视可否”,就包含体检程序。当时,凡是被相中的女孩都是有姿色的,最后统统用车子拖到后宫里进行挑选。挑选后,还要再来一番择选,主要进行生理检查,看其是否是处女,生理上是否有缺陷,挑出最最漂亮的女孩供皇帝御幸。体检要不要脱衣服?答案当然也是肯定的。裸体检查要检查哪些方面?从史料记载来看,乳房的大小,对称情况应该是一个常规项目,而阴道的形状、阴毛的浓淡、腋毛的多少,肛门是否有痔疮,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古代男人认为,腋下无毛或少毛的女孩是上品,这样的女孩最受宠。而如果生有痔疮,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或许有读者会问,负责体检的是不是太监?是的,是有经验的女太监,即宫中女官。皇后裸检过程令人脸红《汉杂事秘辛》是一本描写汉代宫闱秘史的古人笔记,书中记录了东汉桓帝刘志皇后梁莹当初进宫时的“裸检”情况。虽然有人考证是明人杨慎伪托汉人所作,但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抄录如下:建和元年四月丁亥,保林吴以丙戌诏书下中常侍超曰:“朕闻河洲窈窕,明辟思服,择贤作俪,隆代所先。故大将军乘氏忠侯商所遗少女,有贞静之德,流闻禁掖。其与并诣商第,周视动止,审悉幽隐,其毋讳匿,朕将采焉。”即与超以诏书趋诣商第,第内。食时,商女女莹从中阁细步到寝,与超如诏书周视动止,俱合法相。 超留外舍,以诏书如莹燕处,屏斥接侍,闭中子。

时日晷薄辰,穿照蜃窗;光送着莹面上,如朝霞和雪艳射,不能正视。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寻脱莹步摇,伸髻度发,如黝髹可鉴。围手八盘,坠地加半握。已乞缓私小结束,莹面发,抵拦。告莹曰:“官家重礼,借见朽落,缓此结束,当加鞠翟耳!” 中国古代皇帝选妃裸检秘闻 莹泣数行下,闭目转面内向。

为手缓,捧着日光,芳气喷袭,肌理腻洁,拊不留手。规前方后,筑脂刻玉。胸乳菽发,脐容半寸许珠,私处坟起。为展两股,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此守礼谨严处女也!约略莹体,血足荣肤,肤足饰肉,肉足冒骨。 长短合度,自颠至底,长七尺一寸;肩广一尺六寸,臀视肩广减三寸;自肩至指,长各二尺七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

髀至足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胫跗丰妍,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久之不得音响。令推谢皇帝万年,莹乃徐拜称皇帝万年,若微风振箫,幽鸣可听。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及口鼻腋私足诸过。臣妾女贱愚憨,言不宣心,书不符见,谨秘缄昧死以闻。大概意思是,刘志听说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莹人长得漂亮,品行也好,便欲纳其为皇后。

刘志派女官吴姁来到梁府了解情况,观察梁莹的走路姿势。后来要求对梁莹进行裸检,梁莹起初不肯,吴姁拿出了皇帝的圣旨,才同意。吴姁到她的闺房内,把门关死,将梁莹脱得一丝不挂。 中国古代皇帝选妃裸检秘闻 吴姁先让她裸体摇步走,再让她掀起自己的秀发,露出耳根。接下来,吴姁又摸了她的身子,一对乳房不大不小。又检视了她的肚脐眼、阴部、肛门,证实是处女,未生痔疮。

最后还不忘检查她的嗓子,让她喊“皇帝万年”,以检查声带。当时,梁莹让吴姁体检得面红耳赤,不时用手遮挡。这种裸检与现代选美决赛前的“内部过场”有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现代选美不要脱光,着比基尼三角裤即暴露无遗,避免了一丝不挂的尴尬。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后妃们,右一为隆裕皇后,左一为瑾妃(资料图)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

旗人,是清朝独有的。因此,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独有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来的狩猎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军事、生产等多方面职能。以黄、白、红、蓝四色旗帜为标志,组成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八旗。

清入主中原后,旗人又有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区别。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这是清政权赖以统治的主要支柱;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尽管清初将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挑选的方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

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在挑选宫女时,就明确地说“引见包衣三旗使女”了。所以说,能够成为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挑选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子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也就不那么简单了,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顺治朝规定:凡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十四岁至十六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十七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乾隆五年(1740)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

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岁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长官——该旗都统要进行查参,予以惩治。然而,就在这一规定发布的第二年,闽浙总督德沛上了一道奏折,请求乾隆皇帝允许他年过十七岁的儿子恒志与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完婚,但是,马尔泰的这位千金还没有参加过选秀女。此事令乾隆皇帝大为恼火,命令德沛立即赶赴京师,当面训饬,同时强调:“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选看后方准聘嫁。

凡在旗人,理宜敬谨遵行。近见尚有未经选看之秀女聘定许字者,大臣等有奏事之责者,虽系蒙朕恩俞允,究与体制未协。选看八旗秀女,原为王、阿哥等择取福晋;若在未经挑选之前即行结亲许字,非为废弛旧制,并恐无奏事责任之人,或不敢陈奏之人,伊等已行许字之女,朕因不知,另指他人,亦大有关系;且八旗秀女,于十三四岁即行选看,并无耽搁之虞。

”这里,乾隆皇帝振振有词地说了三条理由:第一,每三年一次的选秀女是为诸王和众皇子挑选妻室,并非是为了给自己充实后宫;第二,一旦因选秀拆散了他人的姻缘,也是因为没有遵守“我朝定制”,违法在先,并非皇家的责任;第三,即使为了选秀等上三年两载,应选秀女也不过十六七岁,不会耽误她的终身。最后,乾隆皇帝命令“户部通行传谕八旗,所有未经选看之秀女,断不可私先结亲,务须遵例于选看后再行结亲聘嫁。

”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补充规定: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选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亲者,其母家照隐瞒秀女例议处。至于参选秀女的年龄,根据清宫档案,到清末光绪年间,最小的是十一岁,大的可达二十岁。每到准备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因为有病、残疾、相貌丑陋而确实不能入选者,也必须经过逐层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统咨行户部,户部奏明皇帝,获得允准后才能免去应选的义务,听其自行婚嫁。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由于众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车辆,而兵丁之家只能雇车乘坐。因此,乾隆时规定:“引看女子,无论大小官员、兵丁女子,每人赏银一两,以为雇车之需。

……此项银两,……著动用户部库银。”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的次序。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为序排列,鱼贯衔尾而行,车树双灯,上有“某旗某佐领某某人之女”的标识。

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秀女们乘坐的骡车则从神武门夹道东行而南,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北行,经北街市,然后再经地安门来到神武门外,这时,已是第二天中午了。初选完毕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依次登上她们来时所乘坐的骡车,各归其家。这种井然有序的排车法,是嘉庆年间的一位名叫丹巴多尔济的额驸发明的。

当应选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走下骡车后,先由户部司官维持秩序,再由太监引入宫中。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根据各旗参选秀女人数的多少进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选阅,但有时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

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还有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于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手续会更为复杂,初次“引阅”之后,屡屡“复看”,有“记名”的,这是被选中留牌子的;有“上记名”的,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

最后,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其余的都撂牌子。当“秀女”二字映入人们眼帘时,人们的直觉是秀女应有沉鱼落雁之貌,然而,靓丽的容貌是否是当选秀女的主要标准呢?这里有一张清末应选秀女的照片,似乎很难将这些面孔与任何一个表述美貌的词汇联系起来,非但如此,少女们爱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

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阅看时,必须着旗装,严禁时装。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好色”也是极不名誉的,“美女祸国”从来都是帝王和他们的大臣们翻云覆雨的护身符,因而这一标准总在若即若离、讳莫如深的扑朔迷离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位县学生员拦下御驾,恳请乾隆皇帝就削减皇后乌拉那拉氏丧仪之事下罪己诏,致使龙颜大怒,但仍未忘记陈述那拉氏册后“并非以色选爱升”,后来失宠,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总之绝不肯承认自己好色。

清统治者公开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相貌奇丑,但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因此,她成了皇后。被光绪皇帝视为红颜知己的珍妃入选时,她的父亲是侍郎长叙,祖父是曾任总督的裕泰,伯父是广州将军长善,长善又是大学士桂良的女婿,是恭亲王奕訢的连襟,因此他他拉姐妹双双入选为珍、瑾二嫔。

古代帝王选妃除了检查身体,还有什么花样?

此末代皇帝,专吃窝边草,朝中大臣的女儿到了15岁,他必须先过遍筛子三国时期的吴国末代皇帝孙皓,后世多称他淫虐残暴,典故颇多,考虑到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为之事未必见得多么真实,但也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即位前期,孙皓很有些明君风范,“开仓廪、恤士民”,百姓以为遇到不世出的明主,年纪大了的宫女也仁慈的允许出宫嫁人,连宫里豢养的野兽都放归山林。

孙皓还曾锐意组织北伐,打过几次胜仗,历史差点被他改写。虽就差了一点,但这条船还是没有进入历史的主航道,否则戴上“昏庸残暴”大帽子的就该是对手了。都说孙皓残暴淫虐,他到底残暴淫虐到什么程度?“后宫以千数,而采择无已”,四位数的后宫佳丽,终日纵欲到了没够的程度。为了满足这项爱好,孙皓把主意打到皇亲国戚、朝中大臣身上,兔子也吃窝边草,他曾经下令规定,不管是皇亲还是朝臣,只要家中有女儿的,女儿一长到15岁,必须把人统一组织起来进宫,让他先过一遍筛子,看不中的给发个执照,可以嫁人了,看中的自然留下充实后宫。

拥立孙皓为帝的权臣张布的女儿,被孙皓看中,封为美人,极受宠爱。当孙皓与张布反目成仇后,诛杀了张布。有一天孙皓逗张美人,你老爸哪儿去了?张美人情绪不佳,这个逗法放谁身上也佳不起来,回答他,“贼以杀之”,骂他是贼。孙皓震怒,把张美人乱棍打死。事后孙皓想了想,好像是自己先找的茬,人家张美人这样回答似乎也不过分,想通了就不恨了。

恨意落潮了,想念就泛滥了,为了慰藉这如狂相思,孙皓命能工巧匠制造了一个张美人款的精美木雕,整天把玩,睡觉也放在床头,不知道别的妃子在那个的时候看到木雕时的心理阴影面积。到了后期,晋朝的势力已经风雨欲来,吴国的境遇越来越难看,孙皓在滥杀和残虐中排解自己内心的恐惧。他最喜欢让大臣们互相揭批,打小报告,发现一起,就严肃处理一起;互相不打小报告的也跑不掉,专门派人盯着找茬;对待自己曾经重视的大臣,动辄就因为妃子的小报告,用烧红的锯子锯断脑袋;在皇宫里引了条活水渠,看哪个宫女妃子不顺眼就给她当场宰杀,完事扔水里飘走,开启水葬模式。

刘禅一共有几任皇后?刘禅为何娶张飞的女儿为后?

刘禅一共有两位皇后,两位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刘禅的第一任皇后,是在刘备称帝之初,由刘备选为太子妃,故体现的是刘备的意志。在蜀汉王朝中,第一名门当然是刘备家,第二名门则是关羽家。在历史中,关羽与刘备之间虽然不是结拜兄弟,其情义却远超一般的君臣。更有史家认为,刘备与关羽之间,与其说是君臣,不如说是盟友。因此,刘备才会在入川之时,将整个大后方都交给关羽掌握。

在刘备心中,关羽的地位远超任何人,包括诸葛亮。在关羽之下,自然是张飞。在历史中,张飞可不是一个莽夫,人家颇通书礼,文质彬彬,又喜欢与士大夫结交。虽然将略不如关羽,却也没有像关羽一样丢失荆州,犯下大错。换言之,刘备之所以不为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而是迎娶张飞的女儿,恰恰是因为关羽失去了荆州,关家于蜀汉王朝有罪。

因此,刘备退而求其次,与张家联姻。刘备称帝不过三年就死了,之后刘禅称帝,张飞的女儿也就成了皇后。一晃十五年过去,张皇后去世了。那么刘禅为何会再次从张家选择皇后呢?一来,张皇后做了三年太子妃,十五年皇后,张家已经是蜀汉大豪门,迎娶张皇后的妹妹,在身份门第上附和。二来,张家与刘家亲上加亲,也符合刘禅、张家两大豪门的利益。

溥仪选妃时,袁世凯和张作霖都想嫁女儿,为什么他会娶婉容?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3岁登基,6岁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之下被迫退位。不过,因为和袁世凯签有《清室优待条件》,所以溥仪仍住在紫禁城里,而他的小朝廷,靠着国民政府每年开出的400万大洋,依旧过得舒舒服服。转眼,溥仪年满16岁,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溥仪旧照)溥仪这人,从小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生活都无法自理,而且还是个亡国之君。

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要选皇后的事传出去后,许多达官贵人都争着把闺女嫁给他。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当时人们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溥仪是正统的皇族,如果能跟他攀上亲戚,那于家族是极荣耀的事。比如当时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尽管溥仪已经不是皇帝了,但他还要给溥仪拜年。溥仪过生日,他也会送贺礼……就在满清遗老们以为袁世凯这是打算“奉还大政”的时候,袁世凯却自己当了皇帝。

袁世凯当皇帝后,遭到天下人的口诛笔伐。为了名正言顺,也为了和清朝皇室拉近关系,得到他们的支持,袁世凯便想把三女儿袁静雪嫁给溥仪。于是让心腹江朝宗。数次找溥仪的父亲载沣表达了意思。载沣作不得主,但宫里的王爷太妃们不同意,所以他只能含糊其辞,也就这么一直拖着。不过,由于袁世凯顶不住各方的压力,在登基83天后便宣布废除帝制,恢复中华民国。

他的皇帝之梦就此陨落,不久便在愤恨中撒手人寰。这样一来,袁家也就再没提过这档事了。(袁世凯旧照)其实,不光是袁世凯想把女儿嫁给溥仪。张作霖和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都曾走过门路,给溥仪递过女儿的小照,希望能与他联姻。不过,满清贵族向来是傲慢的。对于皇后的挑选,他们祖上就是只从满洲八旗中挑选。对于汉人的女儿,那是根本不予考虑的。

所以清朝皇室就直接拒绝了张作霖这些军阀权贵们。按清朝选后的规矩,满洲八旗的贵族都应该把自家适龄的女儿用马车送到宫里来,让皇帝挑选。不过,今非昔比,都改朝换代了,再想像以前那样,搞那么大的程序,肯定是不行的。但好歹时代进步,有照相机了,所以一些有资格的满清遗老们,便把自家女儿的照片,想办法送到内务府,希望能有机会被溥仪选为皇后。

当时,内务府大臣荣源的长女叫婉容。荣源动了心思,花了20万金疏通关系,求了端康太妃(光绪之妃),希望婉容能被封为皇后。(婉容旧照)婉容是满洲正白旗人,相貌清秀,受到过严苛的淑女教育,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还会英语。论综合条件,做溥仪的皇后绰绰有余。可是,竞争的人很多,其中内务府主事端恭也使了不少钱打点关系,还找了敬懿太妃(同治之妃),希望她能支持女儿文绣成为皇后。

端康太妃和敬懿太妃由于意见相左,干脆把婉容和文绣的照片再加上另外两个姑娘的照片一起交给溥仪,要他自己决定选谁为皇后。当时照相技术还不高明,像素也低,把人照得跟打了马赛克一样,根本看不清楚五官如何。溥仪看着照片上这几个姑娘,都长得好像一个样,也分不出美丑来,所以比较茫然。不过他看文绣照片上的旗袍颜色比较鲜灵,所以他就拿笔在文绣的照片上画了个圈,表示选文绣做皇后。

(文绣旧照)端康太妃一看,不满意了。端康太妃是四大太妃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能和溥仪说得来的一个。她一看溥仪选了文绣,就大大地不乐意,于是给溥仪做思想工作,把婉容着实夸了一顿。溥仪本来就不是个有主见的人,再说他对女性也并没有太大的热心,所以他也就听了端康太妃的话,又在婉容的照片上画了个圈,意思是选婉容做皇后。

清代皇帝选妃,一般有没有说到几岁就不选的?例如乾隆80岁了,还选妃吗?

清朝从顺治到光绪九朝期间,选秀女仪式共计进行了八十多次,按后来入葬各帝王陵寝之中的后妃统计,共二百一十四人,这些后妃都是通过选秀进宫成为皇帝们的妃子的,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最终被晋位皇后的。根据清朝祖制,皇帝每三年就要进行一次选秀,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要求,比如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在位期间也仅进行过一次选秀活动。

而向康熙、乾隆这种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多年之久的皇帝则举行过很多次选秀活动。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继位,在位六十年,这期间他也并不例外的进行了多次选秀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乾隆八十岁的时候,他却是举行了一次选秀仪式,并且,这次选秀之中,一位十六岁秀女还因此被选中,这位比乾隆皇帝孙子还要年轻的秀女出身于高贵的富察氏,乾隆晚年入宫的她,不仅熬死了乾隆,还挺过了嘉庆一朝,最终在道光朝时才寿终正寝。

她就是历史上的晋妃富察氏。富察氏刚入宫时,乾隆皇帝只给其封为了贵人的位份,晋贵人出身富察氏,富察氏这个姓氏在清朝是很尊贵的姓氏,有清一代出身富察氏的后妃非常多,乾隆皇帝的元后就是出身富察氏,非常巧合的是,这位在富察皇后去世四十多年后入宫的晋贵人和富察皇后竟是远亲。康熙朝的大学士马齐是晋贵人的曾祖父,而马齐是孝贤纯皇后的亲伯父,也就是说,孝贤纯皇后实际上是晋贵人的亲姑奶奶。

但是晋妃入宫时,富察氏早已去世多年,两人虽然有些很近的亲缘关系,但是由于年龄相差悬殊,所以其实二人是没有见过面的。晋贵人入宫之后并没有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在入宫后的不久,晋贵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触怒了乾隆,被连降两级,成为了答应。就这样,富察氏在乾隆一朝最后的几年始终是答应的位份。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老皇帝所遗的嫔妃们被嘉庆帝加恩下旨晋升一级,答应富察氏因为之前就是乾隆帝的贵人,所以被破例晋为贵人,就这样,富察氏在嘉庆朝做了二十五年“皇考贵人”。

年轻的富察氏在寿康宫中过起了漫长的寡居生活,这期间她目睹了乾隆的遗妃们的一个个离去,直到自己成为了寿康宫中唯一的一位乾隆遗孀。嘉庆二十五年,六十一岁的嘉庆帝驾崩,皇长子旻宁即位,改元道光,道光帝即位后,准备大封六宫,在晋封父皇嘉庆帝的遗妃时,道光帝惊奇的发现寿康宫中自己皇祖的一位遗妃仍然健在,触景生情,这不禁让道光帝想起自己年幼时在祖父膝下承欢的幸福时光,当道光帝了解到这位遗妃的位分仍旧是贵人的时候,便下了一旨意,将皇祖晋贵人晋封为皇祖晋妃,同时尊为晋太妃。

在光绪皇帝18岁的选妃大典上,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大吼一声,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光绪十三年(1887年)大清皇宫的体和殿内,正在举行选妃大典。18岁的光绪皇帝,既紧张又兴奋还有一些担忧。他身边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玉如意,一对绣花荷包。光绪皇帝如果把这个玉如意交到谁的手上,谁就是皇后;他如果把这两个荷包交到谁的手里,谁就是妃子。“选后中者,以如意予之;选妃中者,以荷包予之”。慈禧在大殿上端坐着,注视着这一切。

所有工作都准备好之后,一名老太监领着5个女孩缓缓走进大殿,按尊卑次序在光绪的面前排好队。这五个女孩都是满族官宦家的孩子,身份高贵。她们是经过多轮的筛选,最终胜出的。排在第一位的女孩是那拉氏• 静芬,她是慈禧的弟弟桂祥的女儿,也就是慈禧的亲侄女。紧挨着她的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最后面的是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

这里说一下,把自己亲侄女静芬排在第一位,是慈禧提前安排好的。目的已经摆明了,她就是想让自己的侄女当皇后。她这一生没有当上皇后,是她心中的遗憾,怎么着也得让自己娘家出来个皇后。这天的慈禧端坐在大殿上,看似与往日不同,她“开明”地对光绪说:“皇帝,谁堪中选,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予如意可也。”光绪一开始还是很谨小慎微的。

他虽然是慈禧的亲妹妹的儿子,但在他四岁时就被慈禧召入皇宫,当了傀儡皇帝,处处受慈禧管制,自然没有自由。刚开始光绪皇帝没敢轻举妄动,他小心翼翼惯了,怯怯地说:“此大事当由皇爸爸主之。”先来看一下光绪皇帝对慈禧的称呼“皇爸爸”,(满语是母亲)听起来很男人。慈禧把持着朝政大权,他让光绪以男性的称呼“亲爸爸”或者“皇爸爸”来称呼自己,显示自己的高贵,一方面,她让光绪明白光绪就是她亲生的。

另外她还爱听有人叫她“老佛爷”。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大吼一声?慈禧现在之所以“装”,其实是想试探光绪。她一直坚持让光绪自己选。而光绪很年轻,对婚姻有一种憧憬,他天真地以为慈禧真的在婚姻上给他自由。他充满感激地望了慈禧一眼,双手捧着如意一直向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走去了,她们美貌清纯。光绪正要把玉如意交到她们其中的一人手中,慈禧绝对不允许光绪皇帝去选除静芬以外的任何人当皇后。

这时慈禧太后火冒三丈,大声说:‘皇帝!’,光绪皇帝怔住了,他把头转向慈禧,慈禧朝自己侄女努努嘴,暗示光绪,光绪很吃惊,随即突然明白了过来。他不得已只好在慈禧凌厉目光的指引下,把玉如意送到静芬的手中。(慈禧亲侄女静芬)慈禧太后认为光绪皇帝喜欢德馨的两个女儿,如果把这两个女孩选为妃嫔,她们将来会和自己的侄女静芬争宠,慈禧很担忧。

所以慈禧就把光绪选妃子的权利也给剥夺了。她直接命人把荷包送给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就是后来的珍妃和瑾妃。(资料来源:《花随人圣庵摭忆》是这次选皇后的目击者内监唐冠卿叙述的)另外一个版本:这是慈禧曾孙叶赫那拉·根正提供的资料:当时光绪皇帝选拔妃子时,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有60多位女孩胜出,慈禧让光绪皇帝从这60多位里选出一后两妃。

光绪皇帝一眼就看上了小萝莉珍妃,眼神里充满爱怜和忧伤。因为慈禧早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光绪,令光绪选自己的亲侄女静芬当皇后。此时此刻当光绪皇帝走到珍妃面前时,心里五味杂陈,他险些跌倒。这时,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快步向前扶住了光绪皇帝,他搀扶着光绪一直走到静芬面前,把玉如意交给了她。另外,珍妃和瑾妃的家人想让女儿珍妃当皇后。

因为珍妃美貌,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她家里人就用大量的钱财贿赂了慈禧的大红人李莲英。可是慈禧选自己亲侄女当皇后的心意已决,这是李莲英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改变的。他既然已拿了人家的钱财,就只好做了些手脚,把两个荷包送到了珍妃和瑾妃手中。就这样用两个妃子换了一个皇后,对珍妃家也有了个交代。慈禧主要关心的是选自己亲侄女静芬为皇后,其他的妃子在四人之中选谁都无所谓。

慈禧将自己侄女立为皇后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她陪伴在光绪身边给自己当眼线,这样以来光绪的一举一动都被慈禧尽收眼底。选妃大典过后,光绪心里很憋屈,窝火。当时选妃在年龄上要求13至17岁,而静芬已经21岁了,比光绪还大三岁,她相貌丑陋,骨瘦如柴,还驼背,在所有女孩里面是最丑的。光绪根本无法接受自己的表姐成为妻子。

他一点儿都不喜欢静芬(隆裕皇后),但又无能为力。光绪十五年(1888年)正月二十七日,光绪和隆裕太后大婚。后来据隆裕说,当时在洞房里,心情坏到极点的光绪一下扑在自己的怀里,号啕大哭,并对隆裕说:“姐姐,我永远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为难啊。”无论哪个版本,光绪皇帝的皇后和妃子都是定好的,他自己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


文章TAG:古代皇帝选妃的步骤  皇帝选妃为什么检查痔疮  古代  皇帝  选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