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诺奖的候选项目选择主要是哪些能为科学发展带来方向性的研究。当然,任何一项奖项,都有它自己的评选标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例外。诺贝尔奖评委中,居然有一位荷兰强奸犯。基础研究,才是诞生诺奖的主要场所。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文学奖,设立该奖一百多年来,基本上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各国作家大多收纳进来了。

当今中国有哪些诺奖级研究?

当今中国有哪些诺奖级研究

这个问题既难回答也容易回答。难是因为没有人知道诺奖评委的心思,容易是因为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成果仍然数量较少,能得到国际广泛关注的数量就更少,因而实际上可以很容易地列举出这些成果。比如,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被Science杂志评选为年度科技进展的,是2012年在深圳大亚湾进行的利用大亚湾核电站设施进行的中微子实验,由知名科学家、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院士主持。

此外,被Nature作为年度十大重大科技事件(与Science的年度十大进展的取向略有不同)报道的,就是中科大潘建伟院士主持的量子卫星的发射及其量子通讯网络的构建。当然,用是否被Science或Nature作为年度重点科技为标准可能有失偏颇,毕竟其读者压倒性的是西方科学家。但无视这些评选显然也没有充分理由。

毕竟,在基础科学领域,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研究成果是用英文进行国际发表的,是国外读者可以看到的。更为重要的是,Science或Nature的海选,代表着世界范围内科学家同行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往往是让同行进行跟踪研究的前提。如果要评判一项科研最终是否能入选诺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其对学科方向发展的支持,这主要体现为被同行利用和跟踪研究。

除此之外,在中国目前发表的科学研究中,最集中问鼎CNS(Cell、Nature、Science)的,无疑是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的蛋白结构的解析研究。今年诺奖化学奖的获奖成果冷冻电镜,正好为蛋白结构的解析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但是否冷冻电镜得了诺奖施一公和其学生、美女教授颜宁利用冷冻电镜进行的蛋白结构解析研究就得不了诺奖呢?应该说并没有这种坊间传言所呈现的因果关系。

如上所述,诺奖的候选项目选择主要是哪些能为科学发展带来方向性的研究。蛋白解析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不过,即便加上施一公等人的研究,中国的各个研究项目作为整体,能得到国际学界广泛关注并追踪的,毕竟还是少数,这既是我们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也是因为国家目前主要的科技投资并没有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基础研究,才是诞生诺奖的主要场所。

 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诺奖  诺贝尔  2021诺贝尔生  诺奖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