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烧钱”,为何ofo运营困难而滴滴、美团却依然风生水起?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额,自媒体人方浩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有些产品烧钱,烧出了模式和壁垒,而有些产品烧钱,烧出了窟窿……后者用来形容ofo再适合不过了。烧钱目的明确的美团美团成功的关键,并不是烧钱,事实上,美团一直走的都是精细化运营管理路线。王兴和他的团队在美团创业之前做死过很多产品,他甚至充足的现金流的重要性,美团还是团购网站时,在团购烧钱大战中,就是最低调的那个,兢兢业业做业务,不烧钱。

后来排名靠前的几家团购网站烧钱烧垮了,反而是低调的美团活了下来。美团后续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好习惯,直到2017年,美团现金储备有30亿美元,加上10月腾讯领投的40亿美元融资,美团账面大概有70亿美元。美团后来烧钱,都有明确的目的,快速烧钱结束团购大战,烧钱推行打车业务。因为王兴知道就差临门一脚,烧钱很快就能解决。

并且,美团业务盘子大,是ofo没法比的,前台有亿万级外卖市场份额、打车、酒旅业务,后台技术、大数据、无人配送等高科技,构建了美团超强的核心业务壁垒。滴滴烧钱快速抢占赛道网约车领域也是一个超级风口,这行门槛高,当时赛道选手非富即贵,快的创始人陈伟星一直是明星创业者,滴滴的程维出身阿里,柳青是柳传志女儿,哈佛毕业,高盛精英。

总的来说,网约车由于种种原因,门槛比共享单车高,价值也比共享单车高。当时滴滴背后站着腾讯,快的背后站着阿里,两个金主爸爸大力烧钱,想快速解决战局,最后又是合并同类项的结局。最后滴滴连uber也干掉了,有点行业垄断的意思。ofo错过了上岸机会本来ofo也是有机会上岸的,业内传闻ofo与摩拜合并,想必并非空穴来风,赛道发展到最后,都是合并同类项,但是戴威不乐意合并,于是错过了上岸机会。

更惨的是,18年行业寒冬,外部没有投资,内部又没钱,ofo显得有些惨淡。比起美团和滴滴,ofo自身造血能力也不足,还欠着用户押金,光靠客单价低得不行的一次骑行一元钱,要实现盈利,估计要到下辈子吧。美团、滴滴也不算风生水起,今年滴滴事故频出,大众口碑降至最低点,年底高管取消年终奖,全员年终奖减半,也算是比较艰难的一年了。

而美团,也是苦熬多年,熬出来的,ofo这才第几年啊,美团熬到现在都第九年了,做外卖很苦的,对手饿了么就没熬住,最后被阿里收购了。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原创不易,你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有些人说“10个创业9个死”,那么你认为哪些行业是死亡“重灾区”?为什么?

铅笔道作为一家创业媒体,可以说对此十分有发言权了。我们的数据库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清洗出数量不少的已死项目的数据,在上面标记出他们已经下线的标记。对于行业来说,实际上创业项目死亡的重灾区往往出现在风口,大家在盲目追风口,想要趁着融资热匆忙搞一个项目获得融资,或者是错估市场规模因为市场有较大的需求等。因为目前优质项目的匮乏,所以一些风口可以说是造出之后加上媒体渲染,很多连续创业者就开始涌入,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其他的生活用品(包括纸巾、雨伞等等),然后是后面的无人货架,区块链与垂直行业的结合等等。

这些行业当中很多创业公司都已经倒下了,因为他们并没有对于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只是看到有资本的投入就盲目涌入,实际上风口上的需求未必是真需求,也有很多的伪需求。无人货架中的货损率,还有共享单车中车的丢失损坏比率,都成为了一个制约成本的重要因素。而无人货架的进入门槛又比较低,所以轻易进入之后轻易退出也变得理所应当,铅笔道对于猩便利、果小美、七只考拉等曾经的明星项目遇到的困难都有过报道,他们要么转型,要么干脆停止了项目,行业内其他的更小型的项目的结果也大多相似。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烧钱  途虎  养车  公司  烧钱的途虎养车  哪些公司烧钱而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