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和培养孩子,从婴儿期就开始增强孩子的社会性综合能力呢?首先,给新生儿期的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非常重要。3个月内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母乳和母亲的怀抱,这个时候的孩子多抱并不会惯坏,反而可以让孩子的情绪更稳定,内心更有安全感。这是孩子吃好、睡好,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中国公安大学儿童行为教育专家李玫谨教授曾指出,一个人在婴儿时期缺少拥抱,会使得安全感缺失,导致未来出现暴虐的性格,与人交往也会存在严重的情感缺陷。

其次,给婴儿期的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回应,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有些年轻的母亲并不了解婴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听到孩子哭就会烦,把孩子放到一边,甚至于和苦恼不止的孩子讲起道理来了,这些都是不成熟和幼稚的表现。对孩子来说,此时此刻需要的就是有人来安抚和回应,即便是3岁的孩子,在情绪发作的时候也是听不进去大人的言语的。

而一旦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与回应,孩子就会判断为父母并不爱我,我的求救没有用,以后就会与父母疏远。因此,我们说孩子的情绪是需要理解和照顾的,绝非像某些专家所说,对孩子不能太热情,这是错误的观点,必须加以纠正。再次,给予婴儿期的孩子有质量的陪伴,是孩子获得社会性能力的最佳方法。与孩子保持稳定的沟通和高频的互动,是鼓励孩子学习其他功能的有效刺激。

高质量的陪伴让有更多的机会向父母学习。最后,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刺激,可以让孩子更全面拥有社会性能力。适当的外出,接受新鲜事物是孩子刺激大脑发育的很重要的方式;而新鲜的玩具是孩子获得新增技能的最好途径。总之,1岁以内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需要父母期望的孩子超乎常人的能力并不是在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出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让孩子能够顺利的、自然的成长,这样孩子就能够发展出自己所必须的能力。

对于宝宝社交,你有什么小诀窍可以分享吗?

对于宝宝社交,你有什么小诀窍可以分享吗

平平是个合群的孩子,小区里有很多小朋友愿意找她玩。但最近发现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想要说的表达不出来,她就用错误的方式去跟别人交往。比如想玩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她二话不说就抢过来,经常弄得小朋友嚎哭或打她。虽然我跟她讲过很多次“要跟小朋友商量”,可效果甚微。我试着让她自己去小店里买东西,想这样来锻炼她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可是她去了也不说话,老指望着让我说……专家指导 细心的妈妈已经观察到平平的社交意愿很强烈,但是限于有限的表达能力她只能“抢”。

所以这个时候比“要求她跟小朋友商量”更好的引导方式是亲身示范,用简单有效的语言示范正确行为,并帮助她在家练习。此外,目前阶段让她“自己去小店买东西”是拔苗助长的行为,陪伴和示范是最好的引导。此外,一定要肯定她的“合群”,让宝宝明白自己可以,只是需要更多的语言练习。遇到和小朋友发生争执(多半是抢玩具导致的),平平也不说话,总是哭个不停,想依赖家长帮她解决,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引导?专家回答 首先,遇到这种情况切忌责怪或着急,先认可她的感受:“妈妈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对不对?拿不到玩具一定很难受”;其次,帮助宝宝找到解决的办法:“怎么办?用别的玩具换呢?还是找小哥哥/小姐姐商量?”和宝宝一起来想办法,比直接告诉她办法更有教育意义。

再次,鉴于平平的语言表达有限,父母的陪伴解决对她来说是最合适的,等她能成熟地表达,再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她自己面对。育·儿·锦·囊家庭演练:平时在家里,妈妈或者爸爸可以和宝宝玩“抢玩具”的游戏,锻炼宝宝的口头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爸爸妈妈彼此间也可以开玩笑“抢玩具”,让宝宝当“和事佬”,进一步锻炼他的社交能力。

宝宝胆小不合群,该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力?

孩子的性格来自家庭教育,孩子在性格上有什么缺陷,家庭教育一定存在着问题,孩子胆小,不合群,父母该怎么引导他呢?一、父母做好榜样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孩子主要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平时表现不懦弱,对孩子能起到正面的影响.二、家庭氛围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心情愉快,性格自然开朗,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则孩子会胆小自卑。

三、父母要尊重孩子父母平时不打骂孩子,不恐吓孩子,不得孩子做过高的要求,不拿孩子与其他人的孩子都比较,不对孩子作负面的暗示,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要给予培养,让他成为孩子的才艺,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要对孩子学会放手,让他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作决定,培养孩子的主见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社会交往  婴幼儿  小孩子  样子  小孩子社会交往是什么样子的  婴幼儿社会交往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