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被应用的是粘液瘤病毒,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百分之八十的兔子被杀死,然而还是有百分之二十的兔子进化出了抗体坚强地活了下来,并且依靠繁殖天赋再一次反杀。于是澳大利亚人又换了一种,第二个上阵的是RHDV出血病毒,却依旧没能杀死全部兔子,少数兔子还是活了下来继续繁殖。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不死的,会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现在澳大利亚还在继续用着这种方法,用来控制兔子数量,我们很难想象未来澳洲会进化出什么样的逆天兔子。来到澳大利亚的那十几只兔子,为什么没有因为近期繁殖而灭绝?确实,按照人们的认知,一个物种如果因为数量稀少而最终陷入近亲繁殖,那么将最终走向灭亡。虽然经过溯源,科学家证明澳大利亚的穴兔基因是来自十三只兔子而非五只,但是这也超出人们的理解了。

近亲繁殖容易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同时不同基因型的动物留下子代数量不同,可能导致一些基因随机性地消失,从而使子代遗传多样性降低,最后导致整个种群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走向灭绝。近亲繁殖出的老虎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类,近亲繁殖会极大概率地带来遗传病和伤残,所以近亲结婚被法律禁止。即便是老虎这种顶级掠食者,近亲繁殖也会大概率夭折,所有生出来的后代能有一半存活下来的就不错了。

但是这条准则并不适用于所有物种,比如莱岛鸭曾经只剩下七只,但是依然被拯救了过来,并没有走向灭绝。兔子当然也不适用于这一规则。因为近亲繁殖导致的隐形遗传病和遗传漂变并不必然导致小种群灭绝,只是大大增加了灭绝风险,而兔子的遗传多样性和繁殖数量,足以对抗这两种负面影响。一方面,兔子繁殖出的后代数量,足够对抗近亲繁殖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便是一半死于近亲繁殖,剩下的兔子数量也是很恐怖的。

而像老虎这种动物,一生顶多也就生育十几只后代,如果一半以上死于近亲繁殖,那么将难以延续。另一方面,生物在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几率产生基因变异,为生物基因增加遗传多样性。这个概率很小,但是乘以兔子的繁殖能力,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数字,让兔子仅仅需要几代,就能够摆脱近亲繁殖带来的基因问题,而这种事情如果放到人类身上,很可能需要几个世纪。

科学家们曾经对澳大利亚的兔子进行过基因检测,发现这十几只兔子留下的后代,其遗传多样性,竟然丝毫不比它们老家欧洲的兔子差。现如今的澳洲,实际上兔子问题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澳洲人多管齐下,种群数量被控制在2亿左右,但是这还是远远超出了澳大利亚的人口数量,并且一刻不能松懈。不然不需要多久,“兔子大军”就又会卷土重来,足见入侵物种的危害性之大。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灭绝  十几种  兔子  动物  经历  把十几种动物都灭绝  兔子经历了哪些灭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