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观行。孔子认为考察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做事的方式,进而洞察他的内心,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据《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记载,魏征上疏唐太宗,提出了选人考其行的“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与,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第四,观志。《论语·公冶长第五》中记载了孔子经常召集弟子们以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志向,从而对弟子进行判定。

第五,观过。在《论语·里仁第四》中孔子指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意思是人有各种各样,所犯的错误也各式各样。仔细的审查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六,观亲。如《吕氏春秋》中提出的“六戚四隐”的方法,主张通过观察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以及邻里门生,来考察一个人的个性品德。

四、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现“三观”理念的根本改变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二)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智联  黔通  哪些方面  闯关  差异  智联差异主要伴表现在哪些方面  黔通智联闯关创业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