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瞳孔大、杆体细胞多外,夜视动物对光线的利用率也高于其他动物,这就与我们说的第一个问题“发光”有关了。当光线进入到眼睛后,普通动物的光线会一部分透过视网膜,这是因为不具备夜视能力的动物视网膜后面是透明的,这会使得一些光线白白的损耗掉了,当然,作为白天活动的动物,这些光线损耗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就不同了,它们需要更高的光线利用率,所以它们的视网膜后面演化出了绒毡层,当光线透过视网膜时,会被绒毡层再次反射回去,从而增加光线的利用率。

同时,在我们黑夜用光照射这些动物的眼睛时,绒毡层照样会反射光,此时就出现了“发光”的眼睛。因此,夜视动物之所以能够在黑夜看清事物,是因为它们对光线的捕捉能力更强(杆状细胞多,瞳孔更大)、对光线的利用率更高。而夜视动物的眼睛晚上发光也不是真的在发光,而是绒毡层反射了光线导致的。人类如果长期生活在夜间,能否演化出夜视能力?夜视能力是昼伏夜出动物具备的能力,那么反推的话,是不是昼伏夜出就能拥有这种能力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为什么?第一:演化是漫长的动物的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几十年能够形成的,都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比如人类的毛发退化完成就用了至少200万年的时间。

而且动物的演化也是无序的,它首先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出现基因突变,之后这种突变还有利于人类生存,这样才可以通过一代代的累积保留下来,并且形成一个明显的特征。而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80年左右,因此从人生下来后就放到黑暗的环境中,也只是给了几十年的时间,几十年的时间显然是不足以产生基因突变,并且保留下来的,这是其一。

第二:夜间生活并不是只有眼睛演化才能生存在自然界中,有许多昼伏夜出动物的夜视能力并不强,比如蝙蝠就是典型的代表,在黑夜中,蝙蝠的眼睛可视能力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一点与人类一样。但是,从目前已发现的化石看,蝙蝠早在距今约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经过一亿年的夜间生活,蝙蝠都没有出现夜视能力,这足以说明了一切。

所以,人类也是一样的,如果长期的夜间生活,人类可以演化的方向有很多,比如像蛇那样通过红外成像、像蝙蝠那样通过回声定位系统。除了这两个方向,人还可以用发达的嗅觉、听觉来弥补夜视能力的不足等等,这些都是在夜间生活但夜视能力不强可以出现的演化方向,而夜视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而已,而且还是一个非必要的选项。

第三:人类的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地球上,人类是“统治者”,也是演化最完美的动物,大脑的不断演化,让人有了如今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如果人要长期夜间生活,目前人类的辅助工具,比如灯光、夜视仪等等,这些工具会让人拥有“夜视能力”。既然有辅助工具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演化的动力又在哪里呢?总结究竟是动物先具备了夜视能力才开始了夜间的生活,还是开始了夜间生活才有了夜视能力,这个问题我更倾向于前者,因为没有夜视能力在夜间捕猎,显然会饿死,所以在演化时,夜视能力只是夜间活动动物部分具备的能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怪物  发光  神话  夜里  动物  哪些动物夜里眼睛发光  西方神话有哪些怪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