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企业需要具备在养老领域长期发展的战略,具备一定研发和市场风险承担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市场开发和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国外的智慧养老 当下,全球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养老的问题,随着老龄人口逐渐增多,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老人的需求。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人更渴望有尊严的老去,他们不希望过多依靠儿女,更希望能够依靠自己,不想变成儿女的累赘或者负担。

另一方面,老人的孤单和慢病又成了困扰老人追求“独立”的两大障碍。由此而生的更加智能化的养老方式已悄然在各个国家兴起,虽然这种智能化的养老方式仍处于发展初期,其后续的完善也将面临更多残酷考验。但是目前这种新型方式已经慢慢受到各国老人的认同和赞许,让我们看看其他国家的智慧养老。美国——智能点餐、定位系统在美国,在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老人,到了用餐时间,会使用智能触屏电脑完成点餐,不需要借助人工推荐,老人只需要根据系统提示,将自身患有的疾病以及饮食禁忌填写清楚,点餐系统就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推荐合理的饮食。

如老人若患有高血压,食谱推荐的全都是利于降压的食物,老人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饭菜和口味,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饮食是否会导致自身血压升高。另外智能系统还会清楚显示老人用餐的桌号和位置,并且可以显示在此桌上就餐的其他老人的姓名。这样更利于老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一同就餐。同时老人每天搭乘的专用接送车,安装了智能定位系统,老人可以在家中随时了解车是否快到门口,从而确定出门时间。

荷兰——智能机器人在荷兰,养老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延年益寿,“让老人生活的更有尊严”成为众多机构追求的目标。很多养老院已经开始具有AI功能的机器人,这些人才矮小、行动灵巧的机器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为了丰富养老院老人的生活,养老院会为老人开始单独的健身课程,众多老人聚在一起,跟随着机器人完成各项运动。同时,机器人还可辅助行动受限的老人上厕所、起床,避免老人如厕、起床需要人照护的尴尬。

这些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带给荷兰老人非常大的生活状态的改善,在这里,人工智能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老人也能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德国——人工智能系统在德国,很多老人更加偏爱居家养老。为了提高老人在居家环境下的安全性、避免突然性疾病的发生,老人家中往往会安装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借助这些系统,老人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可随时按下报警按钮,同时控制中心还会随时监测老人的生活,保证老人独居安全。

中国养老健康服务标准——互联网 智慧养老,是真的嘛?

关于健康养老与智慧养老的现状与未来,我来谈一谈我的看法。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说到健康养老,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康养。这也是被目前养老圈广泛使用名词了。但是究竟什么是康养?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且被广泛接受的界定。我们试着从养老业界、学术界、行为学、生物学角度来解读一下。(1)养老业界角度认为:”康养”倾向于等同于“大健康”,重点将“养”理解成“养老”。

认为“康养”=“健康”➕“养老”;即”康”=“健康”;”养”=“养老”。(2)学术界角度:学者普遍将康养解读为“健康 养生”,重点关注在生命养护之上,用健康和养生的概念来理解康养的内容。(3)行为学角度:将康养看作一种行为活动,是维持身心健康状态的集合,康是目的,养是手段。康养行为即可以看作是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短期性、单一性的行为。

(4)生命学角度:康养要统筹生命的三个维度:一是生命长度,即寿命;二是生命丰度,即精神层次的丰富度;三是生命自由度,即国际上用以描述生命品质高低的指标体系。尽管理解并不一致,但是初衷与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即QOL,所以是正向的,积极的。关于智慧养老,个人观点是大势所趋,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市场体量巨大的养老产业,智慧智能需求也是相当大的。

随着国家层面的利好政策出台,已经有科技公司率先布局,进行试水,最为典型的就是虚拟养老院,以及一些安防、定位、应急、远程监控办公支持等。但是,截止目前,尚停留在各自为战的状态,势单力薄,很难成势。北京一家企业采购了五千只配有GPS定位功能的智能手表,还没有卖完,生产商和运营商都停止服务了,一堆手表成了摆设。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养老  智慧  模式  包含  国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