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薪资方面,一般来说,知名IT企业的起薪还是相对高的,而且成长快,对于本科生来说,至少在1万元/月以上,通常年底会发多个月奖金,进入谷歌、Facebook则更高,大概在10-20万美金每年,作为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已经非常有诱惑力了。在工作内容方面,大多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IT企业都是从事技术开发工作,也就是所谓的“码农”,主要是通过编程手段完成相关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和方案的实现。

在工作强度方面,“码农”属于工作强度较大的工作类型,另外由于互联网公司的整体工作节奏,大多数“码农”都或多或少的需要加班,有时遇到比较急的项目甚至可能长时间高强度的连续工作。从发展路径上看,程序员在 IT企业的上升空间基本有两条路:其一,坚持在技术的道路上发展,最终目标通常是技术总监、CTO之类的角色;其二,从技术慢慢往产品端转变,成为项目负责人,乃至产品总监。

然而,由于大多数IT企业的程序员人数众多,而类似这样的高端岗位数量非常有限,所以这块的发展路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大多数人可能终其一生做的依然是程序员的工作。2、其他行业IT部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届生,除了会直接进入IT行业的公司,还会在其他行业的IT部门工作,例如银行、保险、电力、航天等企业的IT部门工作。

转行就业者,我们在此不做分析。这类工作经历放在IT行业,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如果之后希望通过跳槽获得一份较好的IT行业的职位,那么这类岗位并不适合作为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从工作内容上看,在这类单位IT部门工作与在IT企业工作并没有大的不同,主要进行的依然是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测试。相对而言,这类企业的互联网产品多为本身业务的辅助产品,复杂程度和开发难度不如IT企业的产品高,但是更加追求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侧重点会略有不同。

从工作强度上看,在这类单位工作整体工作强度肯定是要小于IT企业的,一般除非有重要的产品功能需要上线或者更新,否则不太需要加班。当然,如果类比本身企业内的非IT部门的大多数工作岗位来说,工作强度仍然算是比较大的。从薪资来看,这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具体企业的效益和待遇水平,差别比较大。通常应届毕业生起薪在6000~15000元/月不等。

从职业发展来看,这类型工作对于希望长期在技术岗位上发展的同学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追求在这方面有更深入的发展,可能需要在工作一两年后尽快跳槽到传统的IT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但是,对于希望以此作为跳板,转行从事其他行业工作或者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同学来说则,是不二的选择。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来决定自己是否选择这样的工作。

计算机方面有哪些专业,怎么选择?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从大的方向来看,计算机专业分为三个大的方向,其一是软件相关方向;其二是硬件相关方向;其三是网络相关方向,另外还包括一些交叉方向的专业。软件相关的方向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两个专业,一方面这两个专业的就业情况比较不错,另一方面这两个专业本身的知识体系结构相对比较成熟,学习难度也会相对较小。

如果在本科毕业之后就想参加工作,那么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软件工程专业,而如果有读研的想法,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硬件相关方向可以重点考虑一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是一个大的学科,下面的细分方向也比较多,主要以培养硬件研发人才为主。从近些年的就业情况来看,硬件专业的表现普遍不如软件专业,这也是行业发展不均衡导致的问题,相信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硬件领域的岗位薪资待遇也会逐渐提升。

网络相关的方向可以重点考虑一下网络工程专业,另外网络安全相关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从当前人才的整体需求情况来看,与安全相关的网络专业热度普遍比较高。从学习难度上来看,网络相关专业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不少同学会误以为网络专业比较简单,实际上网络专业不仅学习难度比较高,而且还涉及到的大量的实验,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最后,目前一部分与计算机专业关系密切的交叉专业也是不错的选取,其中就包括大数据专业、物联网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这几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如果数学基础比较好,而且未来有明确的读研计划,可以重点考虑一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想学计算机,大概有几个专业方向可选?

首先,计算机专业的主攻方向还是非常多的,在本科阶段可以选择大一点的主攻方向,到读研期间再进行细分。从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趋势来看,目前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大数据方向。大数据方向涉及到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分析、呈现、应用和安全等环节,这些不同的环节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编程语言的选择也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

数据采集可以采用Python语言,数据分析可以采用Python、Scala、R等,而数据应用则可以采用Java、C 等编程语言。大数据方向需要进行大量的功能开发,这个过程也需要掌握后端开发和前端开发,只不过开发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大数据领域的开发要围绕大数据平台来展开,所以如果要主攻大数据方向,一定要重视大数据平台的学习,初学者可以从Hadoop、Spark开始学起,相关的实验场景也比较好搭建。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在大一期间要重视编程语言的学习,而且尽量开两门编程语言,这样在大二定主攻方向的时候,可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在选择主攻方向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本学校的实践场景,实践场景对于学习计算机知识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如果对于后端开发并不感兴趣,可以选择主攻前端开发方向,大数据领域同样需要前端开发岗位,此时需要重点掌握前端开发框架,而且要重视移动端知识的学习。

大学专业中: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区别,就像我们手机通信:电子信息工程解决手机内部的滤波器、天线等,包括微波通信;计算机工程解决通话的安全性、通信的实现等。专业的说: 电子信息类包含6个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信息工程。基本上对硬件要求更高。 计算机类包含9个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基本上对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要求更高。以上专业我们从名字基本也可以看出来差异:带微电子、光电子、电子、工程的专业偏硬件,带信息、计算机字样的偏软件。前者培养硬件(研发制造设计)工程师,后者培养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俗称码农、程序猿)。如果是本科就业,目前计算机明显比电子要好。但是长久来看,假设要考研深造,电子类可选方向更广,可以转方向到计算机。

但是从来没有人从计算机转回电子。而且,随年纪增长,电子类工程师的稳定度和薪资增长比计算机更快。电子信息类的保研和就业可以跨专业的原因在于它的跨学科性,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和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差不多一致,还要学习信息处理技术、信号检测、 c 等一系列编程语言、数据处理、语音处理、图象处理、信息处理技术其他学科。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计算机专业  专业  学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