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70年代就开始力推资讯电子产业,并在1976年创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专门发展电子产品,并且张忠谋也是李国鼎邀请从美国回台湾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1985年8月,美国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张忠谋,辞职离开美国回到台湾出任工研院院长。张忠谋提出设立专业IC代工厂的设想,为没有晶圆厂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提供代工生产;在1987年2月,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简称台积电)正式成立。

由台湾“行政院国家开发基金”出资1亿美金,且占股48.3%;由荷兰飞利浦占股27.5%;7家私营企业如台塑等占股24.2%;在1995年3月,由台湾龙头企业台塑集团成立南亚科技,并在台北县南林园区设立8英寸DRAM厂;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在21世纪初开始赶上美国和日本的水平;在2003年由梁孟松帮助台积电突破130nm的“铜制程”工艺,令台积电一举超越美国IBM,成为芯片制造领域的王者。

至此台湾的半导体制造业正式成为世界第一。借鉴总结从以上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由地方政府推动,民营企业强力支持,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多方面结合起来的产业发展过程。这同样可以作为我们中国大陆地区,发展“芯片”产业非常好的借鉴。当然,我们已经看到国内在行动,也涌现出一些非常不错的“芯片”产业链上的企业,比如代工领域的中芯国际、芯片设计领域的华为海思、封装测试领域的长电科技等。

怎么看待台湾的半导体行业实力?

因为科学技术半导体心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科技工业的明珠。台湾在七八十年代在国民党蒋经国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科技产业融入世界、与美国和西方科学发达国家合作,通过自我研发和合作代工等措施,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其中最出名和规模大的企业如台积电、联发科、联电、日月光、后来富士康等都是在那个时间发展起来的,台湾地区一度成为IC产业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与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通力合作确实盛极一时,在半导体和心片行业中也占有份量颇重的一席之地,至现在还是如此。

因为台湾地区是个海岛地少人多资源缺乏,只能从科技研发和加工工业中寻找出路,解决就业民生和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没有别的出路、刚好那时候中国大陆受到美欧和西方国家的排斥,对尖端科技产品的进口极度限制,在改革开放后半导体和心片的需求只能依靠台湾供应,后来中国入贸美日韩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才部分放松供应,中国半导体心片的供应成了它们竞争的主要市场。

因为中国对科学技术和半导体心片的研发生产起步太慢,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开始也是不太重视一直依赖进口,在特郎普美国的意识形态操作打击下,华为和中兴等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营销都受到巨大影响,现在亡羊补牢奋力拼搏迎头赶上为时未晚,国家大力支持自已研发生产,今年通过融资投入大量资金现在已卓有成效,应该在不远的将来就能自产自供确保供应,生产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发展,不用受制它人看人脸色生存啦。

中国大陆有哪些制造芯片的大公司?

芯片有设计、制造、测封几个环节。国内都有公司在做。目前测封环节技术上没有问题。设计上虽然弱,但是这几年发展很快,把韩国一些二流芯片设计公司搞倒了一大批。目前最弱的环节是制造。制造关键是卡在光刻机上。台积电目前主流做10纳米工艺的芯片。我们中芯国际马上投产的是14纳米生产线,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投产。但是台积电今年将投产7纳米的生产线,还是差了两代。

设计方面的公司有:第一名海思:芯片主要自己使用。有手机处理器麒麟,还有基带芯片、另外还有安防、智能电视、物联网等等。业务随华为集团的增长而增长。现在做手机处理器的,有苹果,三星,华为,小米,高通,联发科,展讯。海思目标是超过高通。现在高通是海思的3.5倍。从长远看,高通在走下坡路,这希望有希望实现。第二名紫光展锐:展讯,锐迪科合并之后成立,目前是三星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除自家产品之外的最大供应商,展锐的任务是战胜联发科。

展锐是海思之外国内唯一一家营收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公司。三星手机,中低端系列,里面的芯片是紫光展锐的第三名中兴微电子:主要是中兴自己的通信设备用的部分芯片,主要是基站和路由器芯片。手机芯片外购芯片设计独角兽:寒武纪,做人工智能芯片,是目前国内芯片设计领域唯一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公司。产品刚刚出来不久。其他还有:华大半导体:隶属于CEC(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产业集团),CEC是世界五百强,是中国电子产业的国家队,是中国大陆唯一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EDA工具等积体电路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半导体  汇总  第三代  厦门  台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