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出让的还有76个酒店,价值为335.95亿元。虽然万达集团的“去地产化”还没有彻底完成,但是也在马不停蹄地布局大健康产业。换句话说,除了地产商业以外,医院板块正在成为万达对外的另一张名片。日前,在“2017冬季达沃斯”年会上,王健林表示,中国医疗领域已经对民营企业开放,并且允许外国医师到中国执业,国内的医生也可以经过批准后私人出诊,增加自己的收入,这些都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而万达集团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中国有几百个大型商业中心和建设团队,有这个能力和底气转向大健康领域。早在2016年年初,万达集团已经在北京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HG)签订合作协议,万达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IHG运营管理并使用IHG品牌。据了解,IHG是全球顶尖国际医疗集团,成立于1978年,总部设在英国,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管理450多个医疗项目。

据悉,中文名为“英慈万达国际医院”的项目在上海拥有床位1000张,投资80亿元;成都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500张,投资50亿元;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200张,投资20亿元。三座医院均按照国际顶尖标准设计建造,IHG将确保三座医院的运营通过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等国际医疗机构认证。

对这一投资,王健林表示,引进国际医院是万达在中国的创新,满足高端人群对健康医疗需求的同时,也使所在城市医疗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带动中国高端医疗水平提升。2017年4月6日,万达集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协议将耗资700亿元,打造一座世界级的医疗产业中心。该医疗产业中心将规划A和B两个区域,A区是综合医院区,万达将负责引进2家国际顶级的综合医院和8家国际一流的专科医院。

B区是医疗产业园区,将引进30家与医疗相关的企业。此外,万达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90亿元,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开设300家牙科诊所。同年7月3日,万达集团在昆明新签约三个投资项目,其中万达计划在昆明市投资500亿元,打造以医疗、健康为核心,兼具体育、养生、度假、商业、商务、居住等功能的世界级医疗及大健康产业园。

截止目前,万达在医疗产业的总投入已累计1440亿元。而恒大地产、绿景控股、世荣兆业等房地产企业进入医疗产业。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地产与医疗行业高度的粘合性,成了众多地产企业纷纭进入医疗行业的关键因素——地产项目需要医疗配套项目锦上添花;现有公立医院资源紧缺,看病难看病贵的大背景下,具有地产资源的企业投身医院项目的建设,可以说是具有先天优势。

而新医改、人口老龄化、“全面2孩”等政策红利则为医疗产业带来了更直接的利好。王健林曾表示,万达大范围进军医疗产业,源于中国巨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开放,和万达遍及全国的持有物业。他直言,5年以内,医疗将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为此,王健林并将医疗事业部并入大健康集团,并将王顺任命为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万达大健康产业集团总裁,刘玮担任万达大健康产业集团副总裁。

轻资产战略同样适用于大健康在现有房地产商转型的路径中,一共有三种方式,并购、合作、自建。目前万达集团进入的方式有哪些?哪一种比较适合万达,又契合万达的轻资产战略呢?并购对于房地产商来说,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是到底房地产商能并购到什么标的。是不是能并购到北京协和医院?从医疗机构的本身来说,一般品牌度高的医疗机构根本并购不了,能接受并购的医疗机构或许品牌都不怎么好。

所以,一开始万达集团继续用轻资产战略运营,选择与专业的医疗团队或医疗集团合作,万达集团发挥它固有的商业地产运作思路——通过收租金的方式,此时的万达大健康集团将成为一个平台。从目前万达集团合作的对象看,包括政府、医院、企业。比如说与IHG的合作模式,万达商业负责项目投资开发,IHG负责医院管理,双方各司其职,共同运营。

比如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的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就位于青岛东方影都中,其2014年8月拿下的医卫慈善用地,楼板价仅有150元/平方米。而负责拿地及整体开发的青岛万达东方影都投资有限公司,正是万达商业的全资子公司。医疗用地的便宜,降低了万达建设医院的成本,所以自建医院也是万达集团进入大健康产业的另一种方式。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万达  商管  招股书  珠海  涉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