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马的内心体验?我第一次跑全马的时候,认知浅薄,觉得就是两个半马,四个十公里,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能顺利的跑完。但是二十几公里之后,我自己就遭遇了两腿发软,身心无力,不想迈步,骂自己很傻等等各种消极的思想,跑完后,脚趾头水泡,感觉脚掌要被磨破皮了,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上下楼梯贼难受,这是内心的想法里程以及身体感知的变化。

后面准备充分了,状态好的时候,速度就压住,不断给自己说,保持,不要太快,吃东西不要贪嘴,喝东西不要贪多,保持,二十公里了,二十五公里了,三十公里了,三十五公里了,好像状态还不错,要不加一点速度吧,然后在这种状态下基本PB了。期间身体没有任何的不适,然后总是想,跑完怎样发朋友圈,跑完要去吃啥,然后前面有好看的小姐姐,自己稳住状态跟着人家跑,要么赶超过去,要么被人家甩一大截。

有时候没有把控好节奏,前面太快了,三十多公里的时候,就发现自己速度不能保持了,掉速严重,这时候不断安慰自己,快到了,快到了,你很棒,加油啊,快找点事情转移自己注意力,要不啃一个能量胶试试,要不然太难受啦,这时候也会偶尔的PB一下。再后来,全马的时候,随便啦,只要跑完全程就很开心了,然后路上聊天的时候会给别的跑友说,这个平常还是需要刷跑量堆积,练习耐力也练习速度,反正要准备马拉松不能不跑,不然就很崩溃,而自己还得镇定一点,让自己保持很随意的状态,因为自己知道,快不了多少而且还会让自己很伤。

马拉松的由来是什么?是地名还是人名?

公元前490年,华夏正是春秋时期,被吴国关押的勾践,终于被准予释放回到越国,正趴在稻草上舔食着苦胆,咬牙切齿的发誓一雪前耻。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雅典人正在和远征而来的古波斯人拼死血战,最终雅典人在这个叫马拉松的地方获得胜利,马拉松是腓尼基语“多茴香”之意。欣喜若狂的雅典人急于将捷报传递回去,就选了一位善跑之人作为信使,此人名叫斐迪皮茨。

为了将喜讯尽快传回,菲迪皮茨以燃烧生命的激情一路抵达雅典,当他高喊出“雅典胜利了!”同时,倒地身亡。现在推测,菲迪皮茨可能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知道有此类疾病的人士,一忌心情激动,二忌剧烈运动,而这两个要害被“跑不死”菲迪皮茨都占全了。但在两千多年前,没谁会想到,这位一向健康的信使竟会因跑而亡。

那为何不骑马报信呢?有一种意见认为是因为马匹只擅长短程冲刺,几十公里的距离,马跑不过人。个人不这么认为,一个人骑马,一个人跑步,同时进行马拉松比赛,先到的应该是骑手。最大的可能是,当时雅典人作战,传信的方式就是通过人跑的,这也形成了一种战争惯例。为了纪念菲迪皮茨,在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设立马拉松项目,并将当年送信的里程作为赛事距离,共42.193公里。

中国有多少人能够跑完全程马拉松,你怎么看?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对问题进行界定。首先,全程马拉松,当然是指距离为42.19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也就不包括这个距离以下的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了。超过这个距离的称为超级马拉松,当然,能够完成超级马拉松的也应该算作有能力跑完全程马拉松的。其次,“能够跑完”应该界定为在赛事规定时间内跑完。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则不视为有这个能力,否则走路也算了。

世界范围内的马拉松比赛,关门时间通常为6小时(北京马拉松为6小时15分),有的为7小时。要知道确切数据很难,我们目前能找到的数据是2017年中国马拉松大数据。根据大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完成全马的人次分别为24.31万和26.89万。请注意,这里提到的是“人次”也就是说一个人多次参赛都是纪录在这个数据里的。

因此,实际参赛人数要比这个小得多。如果我们按照每个人每年参加两次来算的话,那么大概有13万人能够完成。当然,你可能要说了,那些2016年或者更早完成马拉松的人在2017年并没有参赛,或者只是自己跑从来不参赛,那么这部分人怎么统计?当然,这是不好统计的。当然,马拉松跑者人群也在呈现增长趋势,现在是2018年年底,预计全年参加全马人次会超过30万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马拉松  长跑  名人  最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