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寒冷地区,我们除了要准备合适的拍摄器材(后文会有我常用装备的说明)外,更要保护好自己,每次的极光拍摄通常都会持续较长时间,在高纬度寒冷地区,防风、防寒的装备一定要完备,否则在极地的寒风中站立不了多久就要撤退返回。AUPOPA SHOOTING极光拍摄///天空中的心动丨拍摄这一晚极光强度(KP)为 4,伴随着初七的月光和晴朗的夜空,正是一个完美的极光拍摄时机。

而冰岛南部的冰河湖正好为正北方向,远处的冰川不断有巨型的蓝冰坠入湖中,顺势而下,漂向大西洋。在开始拍摄之前,先使用显示器取景,镜头中心对准远处的星点,并放到最大,仔细调整对焦环,找067到让星点最实的位置,此时的位置便是最准确的对焦。当极光由稳定态突然转向活跃时,其姿态舞动仿佛天外飞仙,我选择用 4 秒的快门时间尽可能地让这份动态得以突出,并把感光控制在 ISO800,光圈为 f/2,关闭长时间曝光降噪,自动白平衡,并使用尼康 D850 的延时摄影模式持续拍摄,在不断地连续拍摄下,最终捕捉到了这张非常华丽的极光。

丨后期我一直认为后期是对前期拍摄的润色和强化,因此我的照片,包括这张《不可思议的绚烂》通常只会做一些基础的调整,如白平衡对比度曲线,或者全景拼接裁剪二次构图等。这张片子在寻找准确白平衡时主要参照湖面的蓝冰,在调整中需要还原蓝冰的真实色彩,这样对应的极光颜色就会非常正。而在其他极光照片的白平衡修改中也是需要寻找到画面中的参考物,让这些参照物的颜色先还原标准,如雪地、草、石头。

《流星划过那一夜》光圈 f/1.8,ISO3200,快门 3s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在没有好看地景的地方,我选择让自己融入画面,正值极光跳舞, 3s 的快门速度让极光的动态感展现无余,突然抓住的流星也让画面增色不少,而极光下的我更为画面赋予了故事性。要想掌握极光拍摄的核心技术,首先需要了解极光的美通常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色彩的绚丽。在不同极光强度下,从不同的饱和度的绿色到紫红色、桃红色的过渡,常常能为天空带来五彩缤纷的色彩拼图,创造出令人不可思议的画面。②形态的千奇百怪。极光没有固定的形态,常有人用“精灵的舞蹈”来形容极光,正是因为它不断变化的舞姿时而柔美动人,时而激情澎湃,令人兴奋不已。③不可预知性。虽然同为星空摄影类,极光与银河星空类最大的区别在于,永远无法预知极光下一刻的形态和颜色,甚至无法预知其出现的方向;对于拍摄者而言,一直处于一种从想象到验证、从期待到实现的循环,这一过程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而银河星空类相对固定,缺乏变化性。

基于以上三个点,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极光拍摄的核心要点。《山与光》光圈 f/2.8,ISO2500,快门 10s冰岛草帽山,连续拍摄下捕捉到的紫红色极光。 在激发态的极光下,只有连拍才能捕捉到突然降临的神光。技术要点1、地景的选择。极光拍摄并不只拍摄极光,如果只关注拍摄极光本身,就变成了拍摄素材,那么作为风光摄影的分支,这样的照片不论是在意境上还是在表达上都会欠缺,空洞很多。

在极光圈的光大地区,加拿大、俄罗斯、芬兰有雪原森林河流为主的地面环境,挪威有丰富的峡湾地貌,而冰岛更是有无穷变化的地面景观,拍摄这些丰富环境下的极光,常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极光类作品。在极光下,很多摄影师会因为极光的绚烂而激动不已,不仅忘了自己本身作为风光摄影师的出发点,也忘了对环境和地面的掌握,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2、拍摄参数和器材的选择。通常我们在进行星空摄影时,曝光时间是以星点不拖尾来作为标准的,但这样的方法在极光拍摄时并不适用。极光是动态的,过长的曝光时间会让本来具有运动感、线条感的极光变成光幕或光带,会让极光的舞姿变得平淡。于是建议曝光时间控制在 10s 以内,在遇上跳舞状态的极光时,建议在5s 以内。

而在拍摄稳定态极光时,曝光时间可以为 8~10s。在确定曝光时间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环境和器材情况来选择感光度。这里推荐选择宽容度高的全画幅单反,而镜头则推荐选择大光圈的广角镜头,如适马 14/1.8 ART,这一广角定焦镜头可以说是星空和极光类拍摄的最佳镜头之选。3、拍摄手法的推荐。极光的变化性和突发性太大,我们没有办法预知下一刻极光的形态和颜色,所以传统风光的拍摄手法并不太适合,很容易错过精彩的一刻。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星空  拍摄  观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