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从功能性主要分为两大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会跟地域 文化 宗教有很大关系的 比如英国乔治亚风格,美国维多利亚风格,意大利托斯卡纳风格以及我国的传统北方民居的,南方民居等等,对于未来的居住环境可能还是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带来的室内舒适性和功能性的改变。比较充足。例如:交通枢纽,酒店,写字楼,歌剧院,会展中心等等。

大体上老王猜测一下:空间多维化:随着探索空间的扩张,交通技术的进步,飞行器的普及,地下,地上,海洋,大气层,太空的多层次利用,未来建筑的可能不仅仅是有几个停车位这么简单了,港口,机场,空间站等功能于一身。 比如太空电梯计划,建造一个到达太空的电梯,直接由地面坐电梯到空间站投个钢蹦,滴滴 坐着公交直达月球背面了。

体量巨大生态化规模化,可能就没有村,街道办事处什么的了,有钱的就是401 ,402, 403没钱的就是1床,2床,3床。随着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一座建筑就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有自己的生态链,节能减排利用可再生资源,里面也种花也种草,养个小猫小狗大象什么的小动物,温度湿度清新的空气科学调节,废水垃圾的的循环利用,可提供几十万人在里面吃鸡,撸,农药等等。

日本东京的X-Seed4000摩天巨塔设想项目高4000千米拥有800多层占地26万平方英里。智能化,就是建筑物内的光照,通信,网络,交通,消防,安保,卫生等等统一自动管理,不用挨个窗去拉窗帘,不用挨个开关去关灯,下雨不用回来关窗收衣服,401去502不用爬楼,直接骑着电子狗顺着预先设定的目的地玩着手机就去了。

建筑本身也是一个会动的建筑,比如405,406想去海边吃个烧烤,大家投个票,都决定了就启动房子,放下手闸,踩着油门自己就跑海边了,大家开开心心吃一顿。从艺术形式上来说随着科技进步结构的优化,新材料的不断探索,各种与城市风格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建筑也会不断涌现,艺术风格景观水体绿植等等都会融入建筑上去,点线面,抽象构成等等,也会有各种三角形,裤衩,胸罩的形变。

是否任何物质都可以核聚变,以后发动机是否能随便放什么都是燃料?

可以说任何物质都能发生核聚变,但如果此处特指放热核聚变的话,那么比铁轻的元素可以发生核聚变,而一旦人类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确实比铁轻的都可以作燃料。所以,流浪地球中用岩石作燃料是完全可行的。但事实上这个过程是很难的。主要原因就是需要的温度太高了。现在的氢弹、托卡马克装置等等,用的核聚变原料都是氢的同位素,因为它们聚变需要的条件很低,五千万摄氏度左右就能完成聚变。

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只能堪堪达到这样的条件。至于其他元素,可能需要几亿甚至几十亿摄氏度!人类很难在实验室将物质持续稳定加热到如此高的温度。但是如果将来科技水平发展了,人类的托卡马克装置或者其他设备能达到如此高的温度,未尝不会用其他元素作燃料。至于比铁重的能不能发生核聚变,当然可以,不然宇宙中最重的元素就应该是铁了,但事实上即便在地球,比铁重的元素也很常见,可见这个过程是可以发生的。

不过它们如果要发生核聚变,就不是我们理解的放热了,事实上如果想将它们聚合,需要输入庞大的能量!所以比铁重的元素理论上讲不可以作为核聚变的燃料。但比铁重的元素可以发生另一种放热反应:核裂变。一些元素可以自发发生,比如某些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其余的那些稳定存在的物质如果有办法将它们的原子核裂开,也能够放出能量。

地球上的化学元素是宇宙中的全部元素吗?有没有哪些元素是外星才有而地球没有的?

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元素有94种,包括从1号氢到94号钚。而目前已知的元素已经达到了118种,另外24种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如果排除人工元素,那么,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确实有可能存在地球上天然没有的化学元素。不过,其他星球上超铀元素的丰度应该会非常,并且包含的元素种类与地球不会相差太大。至于原因,这就要涉及到宇宙中的元素来源和星球的演化。

根据标准宇宙模型,宇宙的起源要追溯到138亿年前的无穷小奇点。宇宙的最初时候并没有今天所知的物质,也没有空间。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大约10秒之后,经历了暴胀的宇宙逐渐冷下来,宇宙开始了持续时间十几分钟的太初核合成过程。在此期间,质子(氢原子核)和中子逐渐形成,并且质子和中子又结合成氦核。由于宇宙进一步膨胀冷却,密度和温度大幅度下降,宇宙没有条件继续进行核聚变反应。

虽然太初核合成只持续了十几分钟,但这个过程产生了如今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基础。由于光子与重子的比例,宇宙合成出的氢的质量占比近乎75%,氦的质量占比近乎25%,另外还有极少量的铍和锂。在宇宙诞生大约一亿年之后,在经过充分冷却的宇宙中,氢和氦气体云结合形成了第一代恒星。在恒星中,通过氢会发生核聚变反应形成氦。

而当氢耗尽(核心区域)之后,氦又会进一步发生核聚变反应形成宇宙中还未出现的新元素。由于第一代恒星的质量非常高,它们在合成到26号铁元素之后会走向死亡,结果会发生猛烈的超新星爆发。通过中子俘获过程,在超新星爆发期间,又会合成更重的元素。不过,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合成所需的条件越来越苛刻,所以元素丰度也就会越来越低。

在第一代恒星死亡之后,它们合成的重元素会散播到星云中。此后,从这些星云中诞生的恒星就会包含重元素。太阳最初也是从上一代死亡恒星的部分残骸中诞生,所以地球上才会有一系列的重元素,生命才有可能进化出来。如果星云被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爆发波及到,那么,从这些星云中形成的天体所具有的元素种类跟地球是差不多的,只是丰度上的一些区别而已。

当然,其他星球上确实含有少数地球上自然不存在的元素,但这些元素的丰度应该很低。此外,原子序数特别高的元素不太可能出现在其他星球上,因为超铀元素非常不稳定,它们很容易衰变成更稳定、更轻的原子。正因为如此,94号以上的人工合成元素只能保存很短的时间。除了由各种元素组成的普通物质,宇宙中还可能存在至今未被了解的暗物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元素  科技  故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