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事实......韩国托日本的福此话怎讲?还是要看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代表,要与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做对抗,于是在亚洲扶持起了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韩国(韩国是在朝鲜战争之后)。虽然日本当时战后一穷二白,但是人民是高度团结有自治精神的。于是在美国提供的援助之下,日本开始了从帝国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道路,而且基于自然资源匮乏,不适合重工业的特点,搞起了更有前景的微电子产业。

出现了像索尼、松下、东芝这样的微电子产业公司。GDP一度达到世界第二,人均收入一度超越美国。然后日本人就飘起来了,在境外市场用日元挑战美元霸权,被美国人用贸易战打趴下。从此以后,美国转而开始扶持更老实的韩国企业。三星这家企业,就是得到美国扶持的众多韩国企业之一。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成立的三星贸易,最开始只是做食品方面的运输贸易,将朝鲜半岛生产的各种农货,运输到中国东北地区赚钱,战争年代嘛,食品是很好赚钱的,所以三星的生意越做越大。

朝向战争后,美国扶持李晚成政府成立大韩民国,三星创始人李秉喆与李晚成关系密切,开始转型从贸易做生活用品,也算是又拿到了一坨肥肉。美国收拾完日本之后,在韩国开始扶持微电子产业,于是三星成立“三星电子”,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开始了科技企业霸主之路。由于很早参与半导体制造,使得三星在处理器、存储芯片、屏幕方面的技术都是世界领先。

毫不客气的说,三星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不用任何第三方供应商帮助,就可以自己生产出手机的企业,产业链之长,覆盖程度之深。也正是这样,三星手机一方面可以做出安卓的旗舰机皇,一方面又可以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推出几百元人民币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中国世界工厂导致的产业集群剩下的手机品牌,那就是中国品牌了。其实在任何地方做手机,都不如中国做手机来得方便。

核心就是中国有全世界最全的产业链,你如果想做手机,去深圳华强北就可以找到所有供应链企业拿到全部配件。同时中国有14亿人口,欧洲的两倍,市场潜力无限,手机厂商在这里有更多机会,一线城市可以做赚钱的旗舰机器,二三线城市可以做中高端机器,四五线城市可以做千元机,这样的市场,只要你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就能够赢得一席之地,然后就可以向其它国家探索进军。

华为手机之所以这么厉害,长期的技术积累是一方面(处理器、拍照、AI算法3块壁垒),还有华为独特的优势,本身就是在欧美市场做通信设备,本身有一定基础,包括与当地运营商的关系,这就给华为手机的推广和售卖打下了坚实的渠道基础。为何华为手机能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没有本土合作伙伴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很多人说现在格局变了,劳动力都向着东南亚转移了,你确定?你以为转型就是去修个工厂就完事儿了?东南亚那些国家,包括印度,有中国这样大面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吗?当地政府给地建厂,但是有能力修建大规模的生活区给工人生活吗?有能力修建运输线路和自贸区的能力吗?有足够的优惠政策和税收扶持吗?这些政策,除了中国能够满足,还有哪个国家可以满足?可以去看看富士康搬到印度的工厂现在是个什么鸟样子。

中国的芯片半导体行业什么时候能超越韩国?

中国的芯片半导体行业什么时候能超越韩国

这个问题我觉得分两方面来谈。一:假定芯片半导体由100个方面来决定。韩国由于不受技术封锁,当它有20个方面自主时,它会买来其余80个方面。在继续发展的同时,它也在解决80个其中问题,于是就成了21:79...22:78............78:22........韩国很小,采取财阀制,以全国之力支持两家半导体企业。

。在良性发展下 韩国半导体发展迅猛。。。中国早期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美国主导的对中国的限制,全方位封锁中国,大家看上面我的假定 就知道中国有多难。。每一个方面都限制你,假定的100个方面 每一个都要自己来弄,没有任何支持,所以前期是非常痛苦。因为有些方面中国等同于没有,一个方面没有,那就等于全部要停顿下来。

。自然最早的时候就是1:99...2:98......综合上面的结论:中国半导体是在自己本身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再加上全世界一起打压的情况下,如蜗牛般慢慢的辛苦在爬。。。。。韩国半导体是在财阀基础上再加上不受限制的情况下,采用1 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半导体  韩国  收购  中企  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