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的通信业要远比大家想的发达。就以4G为例,我国的4G基站数量占比超过全球的4G基站的60%,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概念。美国如此发达的国家4G基站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为什么?就是因为运营商不愿意花钱建设覆盖级的移动通信网络,这也是欧美移动支付不能像中国这么发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话说,象自动驾驶这种全程需要基站支持才能达成L5级的技术,仅仅是热点区域覆盖又有什么意义?5G要覆盖级建设,就要多花多少钱?美国会完全补贴这块?至少我是不相信的。

如果没有2013的棱镜门事件,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会被超越吗?

如果没有2013的棱镜门事件,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会被超越吗

本行业问题,我来回答。实际上,即使没有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也会被华为超越,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只不过棱镜门事件加速了这个进程。思科的路由器、交换机、核心路由器曾经占据了全球的近8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形成了垄断,在中国的市场也是如此,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思科的路由器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记得我在2001年刚进入通信业的时候,机房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基本都是思科的产品,那个时候,我们做固网产品,都是靠的CCNA、CCNP,更牛的就去考CCIE,含金量相当的高。思科的设备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不光光是设备的价格,售后维护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电信业的改革,电信业也是中国十大高薪行业,当时我就是从IT业跳到了CT业,也过了几年比较好的日子。

中国的通信业改革开始之后,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开始了爆发性的增长,采购的数量翻翻级的增加,但是单品采购价格在不断下降,支出也没有那么"豪气"了,在很多地方开始采购国内的产品。开始的时候,华为是以低价去抢夺市场,以"农村包围城市"开始蚕食思科的中低端的市场,这个趋势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思科的售后维护的态度可以称的上是"非常傲慢"的,当年我也和思科的工程师打过一段交道。

而当时的华为的设备的性能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售后维护的态度那是相当的到位,可以说最开始的时候,华为是依靠价格和服务来抢夺市场的。华为从开始进入路由器交换机市场之后,也投入了不少资金进行研发,设备的性能不断的提高,也是华为可以取代思科成为中国的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第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2004年左右的时候,华为的10G路由器的性能还远不如思科,之后华为进一步的加大了路由器方面的研发投入,到了40G路由器的时候,性能就已经开始接近了思科,落后大概2年左右,到了2010年左右,华为推出100G路由器的时候,性能就已经追上了思科。

而到了2012年9月的时候,华为率先的推出了400G路由器,而直到9个月后,思科才宣布它的路由器在2013年年底可以支持400G。而这个时候,华为的400G路由器已经在全球开始部署了,400G路由器是华为第一次在性能上超过了思科的产品。而且,华为的设备在当时和思科的设备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耗问题。

同样功能的产品,华为的产品的能耗不足思科的一半。而且,华为的设备的体积更小,安装更方便。针对运营商的喜好,进行有效的研发,产品更贴近运营商,这是华为的优点,而思科在这方面要差的不是一点两点。其实在棱镜门之前,早在2012年9月份,华为就实现了全球最大的集群路由器的搬迁工程--中国联通169骨干网江苏无锡节点核心路由器集群搬迁工作。

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华为在国内对思科的替代,不过即使没有棱镜门事件,华为取代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其实不仅仅是对思科,华为崛起之后,从数据到交换到接入到传输,有线、无线等多个产品都慢慢的成为了中国运营商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有者,经历过那个华为的疯狂的"送设备替换"的年代的通信人都对那段日子有非常强烈的记忆。

德国为何会放弃Windows系统,这对美国会有哪些影响呢?

一最近,德国针对微软Windows系统做了一个调整,将放弃使用Windows系统,选择Linux系统。之所以针对电脑系统做出调整,德国也是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另一方面是对特朗普政权的不信任。近年来,对微软Windows系统而言,日子过得远没有之前那么滋润,特别是近来屡次传出Windows系统威胁国家安全的传闻,这也让很多国家对Windows系统有所担忧。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棱镜  厂商  事件  影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