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顾名思义就是有文化的艺术青年,集文化和艺术于一体,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文艺矫情的女人,但朋友们都说我是个文艺范儿,文艺女青年。详细考察文艺青年这个词,可以从民国时期说起。文艺青年大多比较浪漫,这很符合没有经验的女生的需求。在功利主义的社会背景下,文清3.0仍然背负着一些不切实际、无病呻吟的名字。有一段时间,人们甚至说文艺青年就像瘟疫,传播速度非常快,很容易复制。

文艺女青年都有哪些特点?

文艺女青年都有哪些特点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文艺且矫情的女子,但朋友们都说我是文艺范,是个文艺女青年。那就姑且说说我身上有的,可以被称为文艺的因素吧。首先我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很多点滴在我眼里都是诗意。下雨时我不喜欢狂奔,会漫步雨中享受雨滴滴落的声音,大概也是因为我总是带伞吧。或者在雨天坐在窗前,捧一本书,听一首歌,看看窗外的风景与人,然后写下些许动人的文字。

其次我喜欢旅游,享受在路上的惊喜与美好。我会在夜晚爬华山,只为看到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看着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我也会在细雨中乘船在秦淮河上荡漾,感受历史的印迹,想象着那些美人们的故事也会骑着自行车在西安古城墙上走一圈,感受在高处的喜悦,享受风吹过耳边的快感我也喜欢苏州园林的静谧与建筑的格调,也喜欢法国建筑的浪漫。

最后我热爱文字,喜欢记日记,写回忆录,我记得曾经发生的点点滴滴,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日记,到如今已经有二十几本,日记本一定要是很漂亮的,有图案的,我的日记也是有题目的。我曾经搬家,什么都没带,只带了一箱子日记本,用行李箱拉着就走了。相比于现代的联系方式,我更喜欢传统的联系方式,我热衷寄明信片和收明信片,热衷写信收信,我的信件和明信片有厚厚一沓。

真的有很多女生喜欢文艺青年吗?为什么

真的有很多女生喜欢文艺青年吗为什么

文艺青年,顾名思义就是有文化的艺术青年,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待人接物给人一种恰到好处,文质彬彬的良好形象。正是年轻女生喜欢追求的完美对象。大凡文艺青年都比較浪漫,这正合涉世未深女生的需求。趁著年轻,找个志趣相投而不失古板的文艺范男生,一起生活的日子肯定会多姿多采,琴瑟和谐。但是现实生活并非如想像的浪漫,成家后,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日三餐都要亲力亲为。

文艺青年的标准是怎么变化的?

文艺青年的标准是怎么变化的

细细考察文艺青年这个词,可以从民国说起。那个时候的文青其实是和文学,甚至是爱国主义绑在一起的,文字里多是对时事的评判。既然要激扬文字,倡导思想开放的大学和标榜自由交流的报刊成了文青聚集地。 要想俘获文青1.0们,最重要的就是离政治和文学近,而且还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北京,故都风派,文化韵味自然是浓重许多,政治韵味更是浓厚,批驳时政的大都三两成群上海,虽然政治氛围不如北京,但文化上既有中式腔调又有西式风韵,独树一帜。

京沪两城的整体城市环境都决定了文青1.0们纷至沓来。 都市之中,文学社团成了文青们互相接洽的场所。在大学里,在大街上,你都可以看到一人在台上慷慨演说,下面一排人围着叫好的场景,比如电影无问西东中,泰戈尔来中国的时候,身边就围绕了一大拨知名文青。30年代的文学社团泡沫社中谷牧,也是当时文艺青年的典型代表,鲁迅胡适谢冰莹徐志摩林徽因等人同样名列其中。

作为文青1.0标配的读报写文,在北京和上海得到了最狂肆的生长。 古典宁静的文化古城北京生产学院派优雅的京派文学,开放摩登的上海则拥有了革命文学的发言权,两种文学形成了京派和左联两分天下的格局,也养育起了文青1.0中的两批人京派文青和沪派文青。 北京和上海在文青心里成了让人无法安心合眼的城市。

师陀的小说《马兰》的开篇引语经常被引用来证明它的魅力。不管北京人和他们在一起有多累尘土飞扬的街道,不管他以后离它有多远,他总觉得他们之间有一根线,间隔越久越明显。甚至有一天,他会觉得有必要。临死前,他必须找机会再去一次,否则他无法安心闭眼。北京和上海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被一个新的城市深圳终结。


文章TAG:文艺青年有哪些标签  文艺  青年  标签  标准  变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