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大众熟知的手机、电视、电脑、平板,小到内裤、茶叶、尿布甚至儿童爬行垫,商品已超过300个SKU。  其实早在2016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雷军面对种种质疑,就喊出了小米要做“科技界无印良品”的口号。  他说,“大家都知道小米是一个中国的手机制造商。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我们已经是中国第三大电商呢?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可能下一个目标成为世界效率的零售连锁店集团,我们已经开始了。

”  在近日的一次媒体采访中,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则提出,“我们希望有品成为一个能够在百亿人民币流水的大电商平台”。  毋庸置疑的是,小米已经离手机越来越远,格局也越来越大。   竹林效应  小米是目前国内所有独角兽中第一家应该也是唯一一家,提出并实现“生态链”布局的企业。  2013年,雷军看到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趋势,在年底开启了小米的生态链计划,并定下5年内投资100家(智能硬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

  到2014年,小米共布局了27家生态链企业;2016年3月,数字上升至55;2016年底,增长为77家,其中,30家已发布产品,16家年收入过亿,3家年收入过10亿,4家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  据刘德透露,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小米生态链已经投资了89家公司,成长为一个190多人的团队,体系内外配合生态链企业的团队共有5000至6000人。

  3年半过去,雷军似乎离他的目标已只有一步之遥。  而包括生态链企业在内,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小米在不到5年内已经投资了112家公司。  从最初连TS(条款书)都不懂,到目前孵化出一批生猛的创业公司,小米在3年多的摸索中不断调整思路,形成了独特的打法和布局思路。  小米最初的想法是成立投资公司投资并购初创企业。

但在研究了苹果、谷歌等大企业的投资和并购方式后,发现完全收编团队容易导致原生团队失去斗志、发展走形。最终决定以占股不控股的方式来投资,给予企业充分的发展空间。  占股不控股的另一优势是资金压力小,可以更快的拓展生态链规模。  但要想盘活近100家企业,尚未上市、两年未融资的小米在资金方面肯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因此,除了其自有资金外,小米联合60多家基金来围绕生态链进行投资。此外还有部分和政府基金的合作,雷军个人的私募基金顺为资本也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非常开放,周围有一个投融资系统在帮忙投资小米生态链。”刘德表示。  在纳入生态链系统后,小米要做的是输出方法论、价值观,从产品、设计、开发、销售、售后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及背书。

  而对于是否投资一家企业,刘德总结出了6大逻辑:市场足够大;产品有痛点;产品有高社会关注度;符合小米的用户群;团队要足够强,有技术制高点;团队的老大和小米要有相同的价值观。  为了统一生态链公司的价值观、传达小米的方法论,小米成立了谷仓学院,梳理、提炼小米生态链的打法和经验,在小米生态链体系内外传播、分享小米价值观和打法。

这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非控股而存在的小米与生态链企业间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  在谷仓学院出版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中,还阐述了小米生态链的成长理论——竹林效应:小米公司为提供养分的根系,生态链企业负责做好产品,拼命往前冲,冲到行业第一第二的位置。    搅局者  “哎!平衡车又要被小米血洗了。”在小米对外发布平衡车时,某平衡车创业者在朋友圈如此感叹,为自己公司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

  这一幕在小米推出移动电源、智能手环、空气净化器、插线板、耳机等产品时都有发生——创业者眼看着小米以超低价杀入行业,只能在忧虑中对小米提出质疑甚至是谩骂。  “口碑过得去,价格过得去,质量过得去,品牌过得去,外表过得去,方便,综合起来就买了。”当问到为什么会选择小米时,一位拥有多样小米产品的用户对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表示。

  而基于小米“开放”的原则,其生态链下已经走出了部分明星企业,甚至部分公司已在小米业务之外始推出自己的品牌。  2013年12月4日,小米发布第一款移动电源,到2016年10月13日,小米移动电源累计销量超过5500万块,相当于每10秒就有6块售出,单品全球第一。而其生产商紫米还推出了随身路由器、彩虹电池、数据线等产品。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小米  生态  解药  多久  提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