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它的最终形式可能是向可穿戴设备转型。三星此前曝光的一项专利显示,三星已经意识到未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重要性。可穿戴应用生态系统难以统一,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用户隐私安全问题,是制约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VR/AR头盔智能手表和健康手环只是可穿戴设备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奏,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完全取代智能手机

目前很多智能设备主要基于眼耳感官,能否延伸至其他感官?

目前很多智能设备主要基于眼耳感官,能否延伸至其他感官

所谓目前很多智能设备主要基于眼耳器官,能否延伸至其它感官的问题,是一个错觉,有点片面。看来这位网友求知欲很强,有上进心,很好只不过,还应当更多地走走看看想想问问。传统上人们常说的,人类有五大感觉器官指的是眼镜司职视觉,耳朵司职听觉与平衡感,鼻子司职嗅觉,舌头司职味觉,皮肤司职触觉。对于这些方面,英国BBC电视台2003年还针对这五大感官本身而不是针对对应的人工智能拍摄了一套多集纪录片,英文名字为Human Senses,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将其译名成人类感官,香港地区译为百感交集。

如果有条件,可以看看,从中也可能发现目前人工智能还不够完善的地方,然后可以自己投身去研究或者提醒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科技人员在那些不足之处再加一把劲。既然提问者还没有体会到,现在人工智能在眼耳之外的,其它感官方面的延伸,本文就在这里为其它方面已经延伸了的人工智能,鸣个不平吧。先说一说人工鼻气体传感器。

在某些方面,气体传感器还赶不上人的鼻子那么灵敏,你吸一下鼻子可以说谁家做红烧肉了,气体传感器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不过,气体传感器还有更多的过人之处。在鼻子感觉不出来的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露时,它就报警了在鼻子无法探知的发动机中,氧传感器可以嗅出氧气的浓度合理不合理,以控制汽油喷嘴的喷油量,使之达到适当的空燃比。

接着说一说人工舌味觉传感器。与嗅觉传感器一样,生物传感器在辨认一盘炒菜的味道时,没有舌头那么好用但是,如果不计成本,用它来评价这盘菜的咸淡甜度,绝对比舌头精确,不过,是不是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大材小用了!但是,人类抽血化验时,用舌头无法判断的人的血项指标,例如判断血糖尿酸等等,可就是生物传感器的领地了。

最后说一说人工皮肤。人的皮肤可以感觉出物体的温度软硬粗糙度等质感,这些对于人工智能来说都不成问题,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人靠手可以判断病人发烧多少吗?人工智能可以!你见过触摸开关了吧,那就是触摸传感器的一种,什么感应开关,手势输入都是感应传感器。到工业4.0的无人化工厂中,你可以看到机器人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自觉地搬运东西,靠人工手人工臂拿物体。

可以想象,当被搬动的是玻璃制品等易碎物品时,抓力小了,拿不起来抓力大了,会把物体捏碎,怎么掌握用力大小?靠导电橡胶制作的触觉传感器啊!另外,譬如人体检查时的B超心电图CT胸透,这都不是人类五大感官份内的活,但是人工智能都可以全包了。当然,这里仅仅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人工智能的应用多到了不胜枚举,而且今后会越来越多。

可穿戴设备技术日益完善,你接受未来它替代手机吗?对此,你怎么看待?

可穿戴设备技术日益完善,你接受未来它替代手机吗对此,你怎么看待

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销量不断上升,品类日渐丰富,从健康监测社交娱乐,到虚拟现实等功能均有涉及。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物联网的应用,这些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那么它们能否在未来取代智能手机的地位呢?第一代Apple Watch的发布,引领了智能穿戴设备的潮流,也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市场。智能手机的诞生革了无数电子产品的命,如MP3MP4卡片相机掌上游戏机等,但是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虽然目前手机市场依然火热,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其实已经触及天花板,很难保证不会被更先进的智能设备所取代。另一方面,如今的智能手机正在向真正的全面屏探索,在实现100%屏占比之后,可以随意弯曲的柔性屏手机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种形态。而它的最终形式可能是向可穿戴设备转型。三星此前曝光的一项专利显示,三星已经意识到未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重要性。


文章TAG:可穿戴设备延伸了人类哪些感官  穿戴  设备  感官  延伸  完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