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苏联时代对抗美军航母的“饱和攻击”方式仍然被沿用,但旧武器装备淘汰了,“匕首导弹”就是与时俱进的新武器,导弹通过适当的改造由米格31K携带即利用了老截击机的价值又减少了新武器的研制费用,可谓一举两得。那么“匕首”导弹的作战能力如何呢?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说法它的最大射程是10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10马赫,是难以防御的装备,但俄国人说话水分太大了,前面这俩数据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俄罗斯自用版的“伊斯坎德尔”射程有可能在600公里,它变成空射导弹之后在8000米的中高空发射,迅速爬升到万米高空,由于大气阻力减小它的最大射程可能达到会800公里,接近公布的射程,但最大速度10马赫就有待商榷了,是全程飞行10马赫还是末端10马赫?如果是全程10M速度射程将达不到800公里,越是高速飞行越耗费燃料,就凭“匕首”不大的弹头能装多少燃料?充其量也就400公里,射程与速度是矛盾的。

从米格31的进气道可以直接看到发动机叶片,如果是雷达波进入反射信号将非常强烈!如果是进入末端几十公里后才10马赫的速度,那么“匕首”导弹它突防能力将会大打折扣,以现代的技术水平预警机和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精确探测距离可达400~500公里,米格31这样大飞机会被警戒的舰载机老早发现对其进行拦截,将其击落在“匕首”射程之外,即便是“匕首”发射了也由于飞行弹道固定很容易被相控阵雷达精确跟踪,并且测算出它的飞行轨迹,在100公里外将其拦截。

现代的远程舰空导弹都已经使用“动能拦截器”了,可以拦截12马赫以上的中远程导弹。所以,在现代防空体系下仅凭米格31携带“匕首”导弹是很难突防近航母战斗群防御圈的,如果是“匕首”导弹有机动变轨能力,可增加防空系统的拦截难度。实际上“匕首”导弹不是什么新概念武器,同类型的早就有了,比如说:我国研制的CM-400AKG超音速远程反舰/对地导弹,已经装备在巴基斯坦“枭龙”战斗机上了,但我军并没有装备它,可能就是因为它是高弹道飞行、不能机动变轨,被先进防空体系拦截的概率较高。

M2重机枪美军从二战一直用到现在,美国军队为何如此亲睐M2?

美国M2,枪械大师勃朗宁设计的12.7毫米口径弹药的重机枪,适用于各种作战环境,在野地、堡垒、车辆、船舶、飞机都可以使用。有人说,M2是被英国坦克吓出来的,有没有依据呢?还真是这么一回事,1916年5月15日索姆河会战中,英国的49辆坦克出现在战场上,他们怪物般巨大的体型吓坏当时的美国士兵,尽管英美军队是战友。

不久,美国军方就想设计一款能够摧毁敌军坦克的武器,于是勃朗宁按照要求推出M2。M2于1923年被美军采用制式装备,当时部分装有水冷散热装置,而其他使用重型枪管(更名为M2HB)。大家看一下M2的相关数据,枪长1650毫米,口径12.7毫米,净重58千克,有效射程1830米,初速每秒930米,射速每分钟450到550发(空战版每分钟600到1200发)。

M2可以发射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硬心穿甲弹等,具有火力猛、射程远、弹道稳、高精准等优点,并且全自动发射时枪体很稳定。此外,M2应用广泛,配对不同军事设备不需要专门工具,能在段时间内改为机匣右方供弹。以上这么多项优点,已经足够得到美军将士的青睐,何况M2射击相当方便,扳机装在机匣尾部并带有2个握手柄,可以通过闭锁、开放来实现全自动、半自动发射。

M2的优点显而易见,加上成本低廉,不仅深受美军喜爱,还备受各路买家的赞誉。1921至今M2(包括改进版)依旧活跃在战场上,你经常会在影视镜头、战乱地区视频里看到它的身影,比如直升机机枪、坦克高射机枪、车装机枪等。与此同时,M2经常被用于做战机上的遥控式固定武器,或者是空用机枪,又名AN/M2。不过,因为活跃在空中的缘故,M2的枪管会换作较轻型,以飞行时的吸风达至散热效果。

为什么现代舰炮需要用海水冷却,但是二战之前的军舰却没有水冷管?

需不需要安装水冷系统一般是看舰炮的射速的,舰炮射速越高,其温度就越高,而为了保证射速和射击精度,就得靠水冷系统来冷却。但是虽然系统一般用于非转管式火炮,受到供电系统的限制,任何舰炮的高速最多只能维持1到2分钟,因为供弹系统的备弹不会太多,像意大利的奥托127毫米舰炮供弹系统备弹只有有66发,射速可达45,发一分,打完这些之后只能人工装弹了。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水冷  m2  勃朗宁  搭载  军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