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看上去很好很强大的市场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苹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理论上来看,Apple Pay 作为一种移动支付手段,并没有对传统的金融体系进行“颠覆式”的改造,仅仅用“NFC 指纹”替代传统银行卡交易中的磁条和授权验证环节。简单来说,Apple Pay 的移动支付只是相当于把传统的银行卡给替换成了 iPhone 或者 Apple Watch。

在实际操作中,只要事先把银联卡绑定好,使用 Apple Pay 进行支付的过程简直不能更简单了:掏手机(甚至不需要解锁)放到支持银联云闪付的 POS 机前读取指纹信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是用 Apple Watch 来操作,甚至可以省去掏手机和验证指纹的步骤,只要把手表放到 POS 机前感应一下、再点两下就搞定了。

看上去如此简单易用的 Apple Pay,本应在被称作 iPhone 大国的中国大展拳脚的,为何却败给了操作步骤要复杂得多的支付宝和微信了呢?这就要从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说起了。在中国,在线购物充当了移动支付工具生长的土壤,为移动支付培养了大量的早期用户,近几年火热的互联网金融和各类 O2O 服务更是帮助移动支付取得爆发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今,吃饭、购物、打车、寄快递、点外卖……只要能够想象得到的生活场景,几乎都被移动支付包圆了。除此之外,第三方移动支付不仅仅解放了我们拿钱包的手,还提供了更多关于社交、娱乐的附加价值。过年的时候,互发红包拜个年;朋友同事聚餐时,用收款功能进行 AA;看电视节目时,用摇一摇参与一下抽奖;情人节时,还能发个“520”或者黄金红包秀个恩爱……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使用场景是 Apple Pay 无法覆盖到的,最起码现在不行。

就像 Apple Pay 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网上流传的那个段子:Apple Pay 不能发红包,这对爸妈来说就是辣鸡。有了这些附加功能加持的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哪怕扫码支付再怎样被人唱衰,还是能牢牢把用户绑在自己的手里。再加上,相比之下,Apple Pay 的使用门槛还是比较高的。首先,Apple Pay 仅支持在包括 iPhone、Apple Watch 和 iPad 在内的部分设备和应用中使用;其次,商家需要额外升级或改造支付设备,这些可能都要由商家自己买单;再次,尽管苹果声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了 Apple Pay “全家桶”,但比起支付宝、微信上至商场百货下至菜场小贩的覆盖面,Apple Pay 还是略显小众。

所以在大部分的情况下,Apple Pay 在中国都变成了一种来自果粉的情怀式膜拜,或者是尝鲜,但有时候这种情怀也有可能遭遇现实的打击。由于普及率和知名度较低,有些支持 Apple Pay 的店铺店员也经常冒出“什么 Pay?”的反问。由于暂时不支持外币卡,库克在深圳星巴克也没能成功使用 Apple Pay 付款,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一边是久经沙场的对手,一边自己也没有什么能制胜的绝技,这样的 Apple Pay 在中国市场自然不会如想象中那么顺风顺水。倒戈的队友前面说了 Apple Pay 并不靠颠覆传统的银行金融体系来发展移动支付,相反,通过简化支付程序,Apple Pay 相当于帮传统的支付体系做了个技术升级。尽管苹果也要从中收取部分刷卡手续费分成,但能助其参与移动支付大战,还不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传统支付体系自然会表示欢迎。

这就是 Apple Pay 能顺利落地的原因。在国外,苹果和 VISA、MasterCard 等卡组织合作,在中国,这个队友变成了银联。在中国,银联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作为中国最大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银联 2016 年网络转接交易金额达 72.6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2%;同时,银联的发卡量还多年位居全球卡组织第一。

抱紧了银联的大腿,就相当于获得了一张通行证,Apple Pay 这个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在入华的当天,Apple Pay 就立马获得了中国线下超过 400 万台贴着银联云闪付标志的 POS 机的支持,这对于还要大力烧钱搞地推的支付宝、微信们来说,宛如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然而就像孩子只有一个爸爸,但爸爸却可以生很多个孩子一样,没有太多核心技术的 Apple Pay 只是银联用来布局云闪付的其中一个棋子。

今天是 Apple Pay,明天也同样可以是 Samsung Pay、Android Pay 或者华为 Pay。在线下小额支付市场已经被支付宝、微信大肆抢夺的今天,银联希望通过 Apple Pay 来夺回这部分市场。当然前提是,Apple Pay 的普及率和活跃度够高,足以与支付宝、微信一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Apple Pay 显然没有达到银联的期望。

于是银联决定另起炉灶,在 2016 年双 12 期间,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正式加入扫码支付之战。这回,要轮到 Apple Pay 傻眼了。回归初心在中国,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行业,舶来品似乎总是很难胜过 Made in China。当 Uber 在海外风生水起时,却在中国被滴滴围追堵截、铩羽而归;当各个国家的用户都在抢着邀请 Apple Pay 落地的时候,支付宝和微信却早把 Apple Pay 远远甩在了身后。

是这些产品不够好吗?不完全是。甚至如前所述,Apple Pay的NFC支付其实比扫码支付用起来方便多了。但对于用户来说,能否满足真实需求才是最重要的。比如Apple Pay代替银行卡,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就相当于代替了现金。更大的是,它甚至取代了会员卡和红包等非刚需物品。

这款南卡N2蓝牙耳机以其高舒适度和音质在业内享有盛誉。一键控制,接听来电、播放音乐/暂停、切换音乐都非常方便。在设计制造的初级测试阶段,南卡N2就已经建立了高标准的声学实验室理念,还聘请了加拿大多伦多音乐人携手20位欧美和调音师音乐人,历时两年。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了百万次调整,使其音质高度还原原声,呈现出强劲宽广的音域,使高音富有动感,低音浑厚有力,堪比千元耳机的效果。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日本  耳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