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黑洞和中子星哪个温度更高。中子星类似于黑洞,中子星的引力也很大。中子星的密度被计算为每立方厘米一亿吨。所以它的引力可以和黑洞抗衡。中子星的质量和密度大于白矮星,质量密度越高,天体引力越大,所以中子星的引力大于白矮星。

中子星白矮星哪个密度大?哪个引力更大?

中子星白矮星黑洞,它们都是死亡恒星的产物,而大于太阳质量数十倍的恒星死亡将发生剧烈塌缩变成中子星,等于或小于太阳质量的80%质量的恒星死亡最终变成了白矮星,比形成中子星质量更大的行星会发生剧烈爆炸,而剩余物质将塌缩成黑洞。所以以质量和密度排序依次为白矮星一一中子星一一黑洞!所以中子星的质量和密度大于白矮星,质量密度越大的天体当然引力也就越大,所以中子星的引力大于白矮星。

黑洞如果吞噬中子星,是一口吃掉还是撕碎逐渐吃掉?中子星引力也大啊,能不能撕碎?

黑洞吞噬任何一个星体,都不是一口吃掉,因为这些星体的质量是很大很大的,需要慢慢消化。中子星是目前除黑洞外最极端的星球。有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比中子星更致密的夸克星,但现在并没有找到。中子星却是很普遍存在的,现在发现了几千颗,所谓脉冲星就是中子星的一种,其发出的强大辐射脉冲扫过地球,被人类捕捉,就是脉冲星。

引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质量极其密度,一个天体半径越靠近自己的史瓦西半径,引力表现得就越极端。中子星已经很小了,一个大于太阳质量1.5倍的中子星只有10公里左右的半径,因此其表面重力极大,逃逸速度达到一半光速,也就是15万公里/秒左右。但中子星相对黑洞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的。作为形成黑洞之前的天体物质已经坍缩到了自己的史瓦西半径以内了,因此引力变得十分强大,在其史瓦西半径里引力已经变得无限大,连光速也无法逃脱,也就是说逃逸速度超过了光速。

根据钱德拉塞卡极限理论,形成中子星的最小质量在太阳的1.44倍,如果一个太阳质量2倍的中子星,史瓦西半径有多大呢?也就是不到6000米。如果这个半径10公里左右的中子星坍缩到6公里以下,就会变成一个黑洞。这样它的引力就可以和黑洞抗衡了。所以中子星虽然引力也很大,但遇到黑洞也毫无办法,只有乖乖的被黑洞牵着鼻子走。

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在黑洞强大的引力作用下,中子星表面物质被慢慢剥离,被黑洞一点点的吸到肚子里,化为乌有。但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可能慢得你都不耐烦了。这要看这个黑洞质量大小,目前发现宇宙中最小的黑洞约3个太阳质量,像这种黑洞要吞噬一颗太阳这样的恒星,是要细嚼慢咽的,吸食时间至少需要几百年,如果相隔较远的话就更慢了,有可能要超过亿年。

中子星由于受到奥本海默极限限制,是不可能达到3个太阳质量的。目前有科学研究认为,中子星的质量极限在2.16个太阳质量,超过这个质量,中子星的中子简并压就无法抵抗巨大的重力而坍缩成一个黑洞。因此中子星在黑洞面前只能注定做龟孙子,碰到一起,只能受到黑洞的欺凌。遇到黑洞只能像恒星一样被吞噬,根据相隔距离远近和黑洞质量大小,被消灭的时间有长有短,肯定不是一口吃掉,是慢慢撕碎细嚼慢咽。

目前发现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是TON 618类星体黑洞,质量相当太阳的660亿倍,像这样的黑洞一年也只能够吞噬56颗太阳质量。但中子星也会反抗,它的反抗比恒星剧烈,在拉扯过程中会放射出巨大的辐射能量,有时还会相撞,爆发出天下无敌的伽马射线暴。科学家们对地球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奥陶纪研究认为,引起这场震荡了40万年巨大灾难的,就是距离我们6000光年以上的一颗中子星与黑洞玩二人转导致的,它们玩的不高兴了就撞了一架,产生了数束伽马射线暴,其中一束不偏不倚的击中了倒霉的地球,于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祸事就发生了。

黑洞的温度比中子星还要高吗?


文章TAG:中子星  黑洞  引力  温度  中子星和黑洞哪个引力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