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季的《舌尖上的中国》挺好的。第三季因为收视率低而有内涵。第三季不仅解释了中国的美食和人,还试图了解其文化的沃土和时代的流转。这就是我看到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追过,第二季正常看,这第三季。华东悠久的市场精致精致的目录,华北丰富包容的华南燃烧的西南,华中快节奏的享受东北,西北精致精致的华东,满满的都是蟹粉。淮扬菜里的食材很受欢迎,吃蟹肉配蟹,配食材,夹在菜里吃,或者拌饭吃,都很满足。带着这样的情怀,恐怕去哪都要准备一个罐子。

各位觉得舌尖上的中国3和舌尖2相比怎么样?

舌尖上的中国我是这样看过来的,第一季追着看,第二季正常看,到这第三季。。。都播完了我才知道第三季来了,这几天也把舌尖3看了一下,感觉有点些许的跑题,不像是以美食为主的节目,全像是一个人文题材的节目里顺便说了说美食,第一个感觉就是里边的大部分吃食不能勾起人的食欲,看了也不想吃,我想这一点可能就会背离了一个美食记录片的初衷了吧,其次就是人文的东西好像有些喧宾夺主了,美食的节目有一些其它的内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情节过多或者时间过长,就会使观看者变得不安份了,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在看的到底什么节目,一定的偏离度也是一个问题。

也可能是因为导演换了,想极力体现出与1.2两季不同的风格吧,所以从画风到内容都会有些变化,但是有些东西可能就只有一种好的模式,不是延续就是离经叛道,那么后者的风险很大,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大部分时间里这充斥着不不知所措的情节,连解说速度都变得焦躁起来了,这也是导演的意图吗?当然了,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还能看下去,里边的风土人情虽说喧宾夺主,但是却也有一定特色,拿他当一个人文纪录片来看还有就是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能让人在电视前坐住的也就算是不错了,当然,不排队是前两季延续的惯性了吧,总来说,聊胜于无吧!。

外国人如何看待舌尖上的中国?

这要看哪些外国人了,有些外国人喜欢美食,没吃过中国菜对于她们来说,就是一种诱惑。其实一二季舌尖上的中国挺不错的,第三季收视率有点低也有其内涵的,第三季不仅诠释中国的美食和人,也尝试去理解其所根植的文化沃土与时代的流转。刘鸿彦说,这种主题上的改变可能会让观众觉得不太适应,但这种定位的创新,又是第三季导演组必须去做的。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有哪些美食?

分享味道,就像是分享记忆或过往故事一样值得兴奋,每次和有调的写手们聊起地方美食,每个人眼睛里都亮着光,跨天南越海北,这些让人念念不忘的味道里,一定有一样也让你心头一紧,魂牵梦绕吧?目录精致细腻的华东悠久市井的华北丰富包容的华南热辣辣的西南念念不忘的华中大快朵颐的东北爽快过瘾的西北精致细腻的华东满满蟹粉淮阳菜里出场率极高的食材,用蟹拆肉,佐以配料,入菜或者拌饭都让人心满意足,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极致蟹味,有了这样的情怀,怕是走到哪都要备上一罐了。

这款满满蟹粉不会过油过腥,更加适口,7斤蟹才出1斤膏和黄,功夫下足了才够的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严选江苏大湖域的好蟹,满满鲜味,简单配碗白饭都是醉生梦死。绍兴黄酒背靠鉴湖的一方好水,黄酒作为三大古酒之一,是绍兴人家都会酿的家常酒。好的黄酒工序复杂,却出品层次丰富芳香清甜,带着很多连葡萄酒也难得的高级香气。

塔牌对酿酒匠人颇为尊重,手工酿出的黄酒风味更是迷人,生于盛世又成就于绍兴的风土,黄酒真是惹人魂牵梦绕。浙江金华火腿说起火腿,中国可是最早开始食用这种食物的地方,金华火腿也是赫赫有名了。取一块好部位的带皮火腿肉,浇上绍酒冰糖反复浸味,配上通心白莲,蜜汁火方可是江浙一带的传统名菜,带着深深的地域味道,肉质酥烂,滋味鲜甜。

火腿在自然环境下完全发酵成熟需要2-3年,不比欧洲电子火腿的恒温环境。金华火腿损耗大,制作难度大,需要准确用盐,最后成品含盐量必然高,所以放入菜里,放入汤里或者用笋干蒸,盐就省了。火腿肠肉质润滑,咸香后还能隐隐约约的好吃。嘉兴五芳斋肉粽说到浙江,怎么能不提五芳斋呢?但是,如果足够出名,似乎就不用说什么了。我是北方人就喜欢招牌肉馅饺子。肉香和糯米香混合在一起,咸味适中。另外,米饭的香味中和了肉的味道,所以我吃的时候分不清米饭和肉的区别。总之就是糯米满满的。


文章TAG:舌尖上的中国怎么样  舌尖  外国人  看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