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电影风格总是沉闷但又隐藏着动荡,他总是让电影闪现出一种黑色的幽默感。在前面的镜头中,从乡下逃离的人们吃的是混合了树皮和草根的玉米面包。后一个镜头,政府官员剥鸡蛋喝牛奶。前一个镜头,一只瞎鹿跟老东家去偷一个传教士的驴,结果是他们被打死在火锅里。第二天,华之莱坐在无马的马车里喊着盲鹿的名字,说你在哪里,不顾别人欺负你的孤儿寡母。下一个镜头里,战死在前线的国民党烈士的遗孤们穿着整齐的小军装。

电影1942怎么样?

电影1942怎么样

两个镜头里的孩子们都没有哭喊着找爸爸,但是同样麻木的小脸的前面和后面依然是不同样的人生。整场电影里把日本人攻占河南时君臣民这三个阶层的写照穿插表现,这三个阶层从始到终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民根本不可能与君有交集,即使美国摄影师试图以灾民照片为线把君民想接,但君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嘴脸有没有被别人识破,根本不会为民办事,而臣在做什么,君也永远看不到。

委员长以一种决然做作的呛调对参议长说我已责成检察院赶赴灾区调查,这次,我要关一批,杀一批。结果却是找了三个小官游街N久后跪在冰天雪地里还得让众多灾民观看并对灾民都去扒火车逃难而感到不满。以此来证明党国确实为人民办事了。我并不认为这是在丑化国民党,任何一个党国制度下都会这样,就算和平发展中的现在,也是如此。

就像那个如此了解中国人劣根性的要给中国灾民发粮食拉拢灾民的日本军官说的一样,首先,他们是人。或者说,他们是中国人。故事从一九四二年冬开始,我们仿佛把时间拨回七十年后隔着玻璃看着我们祖辈父辈的人生,卖儿卖女卖老婆吃人溃军变土匪饿殍遍野,奸商趁机贩卖人口。。这些都是从小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我们无法体会的,有些人会说什么年代了还老拍些战争年代,不就为了体现党好社会主义好么。

其实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经历那段历史的最后一批人都离我们而去了,这段历史那些经历过苦厄和绝望的人们会不会真的就彻底埋没在历史里,或许还会为了体现我们泱泱大中国而被抹去,历史的尘埃曾埋没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吹去浮尘将微尘拭去时,惨痛沉重的记忆似乎又浮现在眼前。影片讲述1942年冬在河南发生的关于吃的问题。

天灾虫害后的河南,荒芜而苍白。整个天空都被笼罩在黑色迷雾下,在此生活的人们压抑而不振。细腻的画面,灰色为基调的主旋律,将老百姓昏暗无力的贫乏困境突出展现。为粮而斗,为食而争,似乎成了合理化的发展趋势。为糊口求生,东家和瞎鹿家被迫迁离家园,开始了逃荒的经历。近景的特写镜头加深了对每个人物个性的描述,突出了每个逃荒人物在饥荒艰难困境下的转变过程。

饱受饥寒,面对空袭,日益消瘦的老百姓们,在天灾人祸面前,甘苦受尽,吃树皮,卖人口,只为那斗小米而糊口。种种的经历,家人朋友逐渐的倒下,令人们的斗志消沉,稀落的人们似乎为影片增加了含金量,而顽强能走到最后的人只为传承逝去人们的遗愿,那种经历是刻骨铭心的痛。逃荒时在竹篮中端坐的女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娃本应双眸明亮,但逃荒中却暗淡无光,那种沧桑和凄凉,也许预示了逃荒的无奈和悲惨。

1942年的安阳怎么样?

42年的安阳怎么样

1942年是抗日战争中最困难的一年。天灾人祸此起彼伏。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给全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抢劫过后,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血迹,到处都是破井、腐朽的墙壁、瓦砾和焦土,一切都没了。那里极其荒凉。后来,因为伤寒和霍乱,每个村庄都哀嚎不断。然后干旱又来了,大部分秧苗都死了。初秋时节,蝗虫又来了,黑暗铺天盖地,把庄稼的嫩叶都吃光了。


文章TAG:1942怎么样  1942  电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