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所谓的AI消费产品,比如AI空调,AI电视,AI耳机,都只能称之为弱弱弱AI。但实际上,从定义上来说,阿尔法狗等具有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暂时只能称之为弱人工智能,因为它没有独立的意识。但就目前来看,人类距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却被那么多所谓的人工智能产品包围着。

怎样看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到底好还是不好?

你怎样看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到底好还是不好

对于日益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是历史的潮流和进化箭头的指向,是无法逆转的。总会有人做,一国不做,别国会做,要是全地球人都达成协议不做,等到地球哪天不宜居就来不及了。我们今天跑GPU烧掉那么多能源,为的是将来可控核聚变的成功,为的是让地球终于成为I型文明。而这些,靠回归田园生活,靠节流,靠艰苦朴素是没有出路的,靠万千科研人员用尽毕生精力,一点一点地手调参数手工设计也是不行的,得要不停地自动化再自动化才可以,而AI就正在向这个方向前进。

我一直很同意未来简史的观点,即意识和智能是可以分离的。AI可以做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但至少从目前看来,研究功能更强大的AI未必一定要让它有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监督学习人给AI标签信息,强化学习人给AI制定奖励函数,虚拟环境和任务,AI的目的是负责自动寻找并且输出更好的解。两个AI相互对话产生人类不理解的语言?这只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任务所找到的另一个解而已,所以至少目前为止,看不到任何AI有产生自我意识的可能与其担心AI与人类的对立,担心突然冒出一个全知全能的AI统治人类,我觉得将来AI和人类的融合是更为可能的。

回顾历史,人工智能从来不是什么天上掉下来的新东西,计算器代替人脑算加减乘除,密码锁没有正确密码不能打开,八音盒拧上发条会自己唱歌,这些都是非常初级AI的体现,但我们早已耳濡目染,再没有一惊一乍了。下一代人,也会把刷脸开门甚至是坐飞船去火星打工当成理所当然。我们往往把成熟的科技当成空气和水,在每日的重复中被忽视另一方面,不成熟的科技在科幻的渲染下变成过于神秘了。

而当科技成熟了,它们就又变成新的空气和水,在我们喜新厌旧的视野中消失了。这种渐进式的发展和相互融合,最终让这种概念上的对立不复存在。而身为科技工作者的我们所要肩负的使命,就是不停地推动最前沿的发展,对全世界开放自己的研究成果,正视当前的问题并解决之。这些都不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大步向前了,没有智能手机,相信大家都很难过日子,从这点上看,智能手机难道不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个可替换的器官了么?以后试想要是有芯片,植入大脑就可以让自己聪明一倍,谁不会去用它?要是有强健且便于携带的外骨骼,谁不想去换一个?到时候谁是AI谁是人的边界开始模糊。

最后的最后,人就是AI,AI就是人,所有AI的决定,也即是人的决定。你说AI绑架了人也好,说人参考了AI的意见也罢,都无所谓了。因为我们当下做的每个决定,也有肚子里细菌的功劳。另外说一下风险。之前说了,现在AI的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所谓威胁人类的程度,作为在一线的科研人员,我们每天的痛苦是觉得AI实在太笨了,各种花式犯蠢,最后想来想去,还是因为自己笨啊!但另一方面,一直以来总有人说AI有多厉害,AI可以一下子解决现在的很多问题,AI要被限制,这个论调前两年一直有,现在好些了。

长远来说,AI是重要方向,会有很大的收益,但它是缓慢但持续地发展的。但另一方面,人往往恨不得投资马上就会有回报。往往高估AI一年内能做到的,却低估AI十年二十年内可以做到的。这种期望和现实的不均衡性,会让AI在被吹爆和被踩爆之间反复跳跃,等到大家都怀疑AI吹的牛不能实现,过于悲观而失去解决难题的信心,那就不好了。

真假人工智能技术怎么区别?

真假人工智能技术怎么区别

首先,人工智能涉及到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很多企业的产品只要涉及到一些相关技术,就说自己的产品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可以说得有理有据,但总体感觉还是有些牵强。计算能力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础,所以想要拥有高度的智能,对这三方面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智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是否基于主流人工智能技术。


文章TAG:怎么样才算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