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再成像效果需要接近单反。如果不近,就需要加大coms面积,更需要用更好的手机镜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物理现实。就目前来看,手机对单反的替代只是在镜头上。手机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这是单反无法比拟的。很大程度上比单反更简单易用,效果更好。如果手机镜头有突破,那将指日可待。

拍照手机配上外接镜头,效果能赶得上入门单反吗?

拍照手机配上外接镜头,效果能赶得上入门单反吗

先看几张我用外接镜头拍摄的照片效果吧。这张是外接微距镜头拍摄的效果。照片有压缩,原片清晰度会更高一些。这张红嘴鸥是用65mm焦距镜头拍摄的。相当于手机原厂镜头焦距的2.5倍,可以把更远的主体拍清楚。点击我头像,私信回复镜头即可查看详情,还能免费获赠60G摄影资料下图也是这个头拍摄的,背景虚化效果会更凸显,而且比手机算法模拟的那些虚化效果更自然。

雪山草原这张记得是16mm广角拍摄的效果,这是去西藏途中火车上隔着玻璃拍摄的。黑白的建筑是195度鱼眼的拍摄效果。大月亮是16倍超长焦镜头拍摄的。就看这么多吧。至于这个效果和入门单反比较大话,当然还是单反更强。即便是入门的单反,画质也比顶级手机的强。这个没什么好怀疑的。至于你怎么选择,是手机 外接镜头,还是买一个入门单反的套机。

我觉得还是看你的照片用途。如果只是为了记录生活,手机也可以胜任,而且携带比较方便。我现在绝大部分的照片都是出自手机,即便是出国旅游我也只带两部手机一个小脚架和几个外接镜头。用来发个朋友圈微博或者微头条,手机的画质完全够用。即便是打印出来,A4纸大小也都是没问题的。当然,如果你对画质有更高的要求,那还得是单反。

单反的大光圈F1.8镜头有拳头大,手机镜头只有黄豆大,为什么也敢叫F1.8?

单反的大光圈F1.8镜头有拳头大,手机镜头只有黄豆大,为什么也敢叫F1.8

F1.8代表着光圈的大小,从F1.0-F22是光圈由大变小的过程,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理论上通过光圈的光量跟光圈值的平方成反比。比如F2和F2.8这两个光圈值,F2 也就是 2*2=4,F2.8是2.8*2.8=7.848,也就是说F2光圈的通光量要比F2.8将近大两倍,同理F1.8的通光量大约是F2.4的1.8倍。

机上的镜头一般等效35mm焦距在21-35mm之间,这种焦距设计大光圈镜头需要用比较复杂的结构,代表有逆焦式广角镜头,如佳能24L尼康24G,手机上还没有逆焦式广角镜头设计被引入的先例,原因之一是目前CCM模块容纳不下这么多的镜组,二是目前有机光学玻璃的折射率和其他性能以及成本等还有待提高,厂家设计能力薄弱也是问题。

目前手机常见的镜头是5P6P,或者1G5P(1片塑料5片玻璃2G3P 2片塑料3片玻璃)等,光圈也就能达到F2。如果强行增大光圈,只能面对其他各方面的问题,比如边缘分辨率下降,边角失光严重像场扭曲慧差色散等。现代手机做得越来越薄,意味着给摄像头模块预留的空间越来越小,没有余量再在如此狭小的摄像头空间安排光圈叶片和相应的控制马达,所以手机摄像头基本都是恒定光圈设计,如果稍微懂一点MTF图的话,就应该知道,镜头光圈全开时会伴随有较为严重的边角失光和解析力下降的问题,如果不改变镜头结构,增大光圈只会带来更大的暗角和更为模糊的边缘。

这岂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关于景深,那更是扯淡了。手机的大光圈并不是为了虚化而设计,主要目的还是能让手机够拥有更快的快门速度。在手机上这种小传感器和6mm以下焦距的超广角镜头去追求浅景深本身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况且景深三要素里面还有物距呢。模拟大光圈电子光圈是怎么回事为了眼球效应,手机厂商也是拼了,不断大开脑洞。

给手机添加一个镜头,是否真有单反效果?如果有效果,会明显吗?

这样必然会接近单反的效果。相比单反,手机不仅在coms上更小,最重要的是镜头差太远。单反的都是玻璃镜头,手机基本都是塑料镜头。手机的成像效果肯定比单一对比度好很多。好在手机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弥补一些缺陷,但物理缺陷是算法难以弥补的。所以目前手机的再成像效果需要接近单反,但是coms的面积需要加大,甚至需要更好的手机镜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物理现实。目前手机对单反的替代只是在镜头上。手机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这是单反无法比拟的。很大程度上比单反更简单易用,效果更好。如果手机镜头有突破,那将指日可待。


文章TAG:手机单反镜头怎么样  单反  赶得  入门  镜头  手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