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一园十田,那一亩园,不就是十亩田吗?但是这个一亩园三亩田是不对的。对于一个五口之家来说,帮一亩菜地,别说还要再种粮食作物,连照顾粮食都不行,更别说干别的了。可以预见,园林的概念将进一步细分,其品种和数量将突破园林的概念,成为专业化种植,或被生态农场取代,分层种植和立体种植也将突破以亩为单位划分的概念。

老农说:一亩园,三亩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老农说:一亩园,三亩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这是农村的一句俗语。但这一亩园,三亩田的说法不对。正确的说法是一分园,十分田。其意思是说,种植瓜果蔬菜的收益,是种植粮食作物的十倍。欢迎关注三农专业团队,为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为什么说一分园,十分田才是正确的呢?小时候,常听大人说一分园,十分田,那么一亩园,不就是十亩田了吗?种上一百亩瓜果蔬菜,岂不就发了?于是疑惑为什么生产队不那种呢?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才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种菜园虽然收入比种粮食高得多,但超过一定数量就会适得其反!一土地数量有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国家的基本政策是以粮为纲,农业是支撑工业建设和城市振兴的主要力量,是以保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为主的,大面积种植瓜果蔬菜是不被允许的,甚至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内,种植瓜果蔬菜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要被割掉的。

所以生产队种植蔬菜瓜果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吃菜问题,对外售卖只是一种悄悄的行为,没有人敢给自己弄上条尾巴。土地联产承包以后的最初几年,农民们仍然经历了从橡皮馍到没菜吃不下馒头的过程,瓜果蔬菜种植仍然为副业。而解放前直到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以及战火频仍,动荡不安,真正以种园为生的农民仍然是极少数。

菜不与粮争,没菜饿不死的农村现状,以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生活意识,限制着蔬菜瓜果的种村面积。蔬菜种植是以分计,不可能是亩计!二劳动强度超大过去真正种植蔬菜瓜果的农民都知道,瓜果蔬菜的种植为更一步的精耕细作,所付出的辛苦,比粮食种植要辛苦得多,育苗栽种浇水挑肥灭虫下菜捆扎售卖等等,所付出的劳动,绝对是粮食种植的十倍以上!五口之家,侍弄一亩菜园的话,不要说再去种植粮食作物,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更不要说再去做其它事情。

那个限制粮食在市场流通的年代,打不下粮食,有钱照样饿死。——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因此,一家种上几分菜园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敢以亩计?所以,当时的劳动力水平和超大的劳动强度限制了种植蔬菜瓜果的数量。三售卖压力很大挣工分吃饭的年代,赶集上会只能在农闲时才有机会,哪来时间去卖菜?当时也有靠卖菜挣钱,回队上买工分的农民,但生产队里生产的粮食有限,卖给的工分也是有限的,没有工分,分不到粮食,一家人就得直挺挺饿着,蔬菜瓜果再好,不可能以此为主食,下饭店?不要说那时饭店少,还要凭粮票,光价格就让你望而却步,长期下饭店,赚到的那点钱更本不够,反倒不如老老实实种粮食。

再者,蔬菜瓜果一旦开始收摘,基本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如果短时间内卖不出去,就要烂掉,扔掉,等于白种。所以谁敢以亩种菜?谁敢按亩种瓜?四市场容量限制蔬菜是下饭之物,瓜果是尝鲜之物,消费量和市场需求量不大。瓜菜代的年代,粮食都要调配,大量蔬菜瓜果的消费都是奢侈品。在农村的售量极为有限,送进城市,受经济水平限制,消费量也不大。

较小的市场容量,限制着种植数量。所以,很少有农民以亩这样量来种植蔬菜瓜果的。农民种园的历史变迁。上面的分析,基本是在新中国的发展框架内进行的,农民种植蔬菜瓜果作为市场行为的脉络基本就是这样。前推若干年,虽然在农民手里,但真正能让农民当家的时代并不多,而且肩挑背扛的年代,大面积种植蔬菜瓜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家庭承包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蔬菜和水果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果蔬的种植提供了生产条件。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许多有种植技能的农民开始成为专业户,但花园的概念进一步消失了。所谓的花园是以种植各种蔬菜和水果为基础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增产增收,现在的蔬菜水果都是细分的,大部分都是单一品种种植,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生产效率。


文章TAG:汉沽农场一亩田怎么样  一亩  汉沽  老农  农场  
下一篇